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检测)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0099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叹为观止”和“瞠目结舌”都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B汉语表意十分丰富,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垂髫”也指“儿童”,“夫妻”又称“伉俪”,“汗青”也指“史册”等。C“妙手丹青”“插科打诨”“行百里者半九十”都和戏曲有关。D“赏”字是形声字,上下结构,上形下声。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抚弄荫蔽惭愧浑为一谈B肥硕威慑寥廓滚瓜烂熟C尴尬清冽发髻整装带发D栅栏抖擞憔悴洗耳公听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言流畅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B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C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D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4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中印两国若真正开打,对美国来说就是鹬蚌(bng)相争,渔翁得利。B小树苗好在得了这颗大树的荫庇(b),躲过了这场台风的侵袭。C为人要和气,与人说话切忌咄咄(du)逼人的语气。D小猫在冬日的暖阳下慵懒地打盹(dn)。5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遇到什么事,人家才肯帮助你。这样的人不需要考虑何时会露出马脚,自己的内心会一直很踏实。同时,因为你人前、人后脸孔合一,别人与你相处,内心也更加踏实。人前、人后脸孔一致的人,更有机会走向人生的远方。一个人内心踏实,想干点正经事就放得开手脚,假以时日,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别人的内心踏实了,自然也就愿意向你交出心来。ABCD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汽车上的光学物理学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科学,它在生活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最近,我观察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发现汽车上有多处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例如,汽车的头灯总是安装在汽车前部靠近地面的地方,而不是安装在车顶上。依我们看来,安装在车顶上照射的范围会更广些,更可行些。然而,仔细分析一下,觉得头灯靠近地面更有道理。一般说来,汽车头灯是为晚上照明用的。安装得低一些,在经过崎岖不平的道路时,光照射在路面上,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就会留下长长的影子。这样,影子的阴暗处与其他地方的光亮处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司机就比较容易选择平坦的道路了。又如汽车的头灯,它的结构看似与手电筒的灯头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又不难发现它们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手电筒的灯罩使用的是平面玻璃,而汽车头灯的灯罩使用的玻璃却是凸形的,而且上面还有横竖条纹式的棱。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头灯的后面是一个凹面镜,灯丝就装在这个凹面镜的焦点处。这样灯丝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就平行照射到地面上了。这对于照亮路面是很有益的。但是,司机除了要看清路面,还要看清路边的建设、路标等等,灯罩的特殊结构恰恰起到这样的作用。它的带横竖条纹式的棱就好比透镜和多个棱镜,将反射的平行光进行了合理分配,分散了一部分到四周去了。这样,既不影响照亮路面,又让司机看清了两旁建筑,岂不是一举两得。再如,小汽车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也是有区别的。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小汽车的挡风玻璃总是略有倾斜,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却是竖直的。原因是挡风玻璃虽然是透明的,却也不是绝对不反光。小汽车较矮,如果挡风玻璃安装成竖直的,车内人的影像就正好映在挡风玻璃上,而其高度又和车外的行人差不多,司机就不容易分清哪是影像、哪是行人了,容易造成事故。以倾斜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车内人的影像就映在司机观察不到的上方,不会造成司机视觉上的混乱。大汽车较高,以竖直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尽管车内人的影像映在司机前方的玻璃上,但此影像比路上行人高,不会给司机的辨认造成麻烦。还有,汽车的反光镜采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或者凹面镜等。你们看,汽车上的物理学原理是不是很多呀!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学。6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7 . 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光学知识在汽车上的运用,请依次概括另外两个方面的内容。(1)_(2)头灯灯罩的特殊结构(3)_(4)反光镜的镜面选择8 . 选文第段中加点字“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9 . 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匠人与大师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10 . 下列对文章各部分内容或相互关系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用这一核心话题,引出下文。B文章主体部分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构成了层层递进的关系。C第段指出,“努力争取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D文章末段作者激励我们,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便能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11 . 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师”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师需要创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艺,不断构思新的东西。B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之间,大师站在“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C在学科综合性运用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D大师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艺,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12 . 下列对第段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更具说服力。B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C本段引用了画线句“古语”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更有力地证明了本段的主要观点。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段论证的总结,又与第段的论证相互勾连。三、对比阅读甲世有怕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的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卧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卧请献一朝之贾。”俾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注释)比:接连地。还:通“环”,环绕。朝:早晨。贾;g,报酬。一旦:一天。13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_(2)执策而临之。临:_(3)愿子还而视之。子:_(4)伯乐乃还而视之。乃:_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食之不能尽其材。(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15 . 甲文中千里马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_”;乙文中骏马从“人莫知之”到最终“马价十倍”,是因为“_”。16 . 现在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四、句子默写17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言名句。(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默写)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请完整默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诗。五、诗歌鉴赏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的题目。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8 . 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19 . 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0 .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六、名著阅读21 . 三国演义中,豪杰并起,群雄争霸;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红岩中,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的革命志士们与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斗争这几部作品中,你认为哪一个人物最符合“君子”之德,请结合名著中的具体情节,加以说明。七、综合性学习22 . 综合运用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不读诗,便错过了人生中最美的时光。某班拟举行一次关于诗歌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1)(诗海拾贝)你决定搜集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古诗名句并在活动中与大家分享,其中你最喜欢的名句是: _,_。(2)(与诗同行)在现代诗朗诵比赛中,有两位选手会分别朗诵我爱这土地与乡愁,请你在这两场朗诵之间设计一个串词。(3)(诗歌品茗)为了更公平全面深刻地评价参赛选手,评委团需要-个评分细则,请你帮忙补充。选手服装整洁,衣着得体,与诗歌内容相协调;选手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_;_。八、作文23 . 写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你曾经阅读的有关春天的诗文给你留下怎样的认识?刚刚过去的春季给你留下怎样的记忆?正在经历的人生之春又给你留下怎样的体验?请根据你的经历、认识和感悟,以“春天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编写故事,介绍说明等等;(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的人名、校名和地名;(4)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5)不得抄袭。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三、对比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