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2 议论文阅读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9739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2 议论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2 议论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2 议论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2 议论文阅读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现代文阅读 (共7题;共99分)1. (20分) 阅读成熟的稻谷会弯腰一文,回答后面问题。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他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记者问道:“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李咏笑呵呵地说:“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成熟的稻谷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经过默默地孕育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高1.5米,宽40厘米。一个成年人进去,不仅要侧身,而且还得弯腰,否则就是碰了壁也无法入内。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弯腰进出一次。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琼枝玉叶,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因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原来,弯腰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韧性,是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弯腰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从凡人走向圣贤。需要指出的是,弯腰并非毫无原则的妥协,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一下腰。是的,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1) 根据全文内容,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 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文章第段列举雪松后,还要举梧桐的例子,重复多余。文章第段画线句子与文章的主要观点相悖(矛盾),应该删去。2. (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科学不怕挑战沈致远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真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3) 第段中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 第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5) 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 (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做学问必须要坐得住。最近有媒体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全身瘫痪的霍金在65岁生日之际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计划做一次太空旅行。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探究霍金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我们固然可将之归于他的天资聪颖,但我觉得霍金和他母亲的解释或许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如果不是因为生病,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霍金如是说。“如果他不生病,他可能不会这么专注,因为一个健康的人兴趣是广泛的。”他的母亲这样解释。一句话,专注、安静下来、丢去广泛兴趣,是霍金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大师,他们能够取得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科学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和狂热的投入。经济上可能有人一夜暴富,学术上却不可能一夜成功。做学问是一个“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长期的研究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需要老老实实下功夫,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在学术领域,研究者需要具备像霍金这样的专注和恒心,才能有所创造、有所超越。反观我们有些人,功利思想严重,心浮气躁,三心二意,对一些域外新知不愿做紧密的跟踪和研究,对本土的研究难题不愿做踏实细致的研究。即使是迫不得已要学习、钻研一点东西,也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结果对诸多学问都只是一知半解,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科学精神而言,他们所能达到的境界与霍金相差岂止“十万八千里”。因此,急功近利心理不除,学术界就难以成为一个清静之地,而长此以往,势必要殃及整个社会的创造能力。如何医治?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真心像霍金学习,不仅要学他身残志坚的意志,更要学他“术业有专攻”的专注精神,科研人员必须下恒心挤掉杂念,排除浊气,甘心埋头书房或实验室,充分利用“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静下心来,真心实意地搞点研究,做点学问。可以说,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这是一名学者取得成就的前提条件,正如著名科学家丘成桐所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摘自搜狐教育)(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下面几则材料,哪一项不能作为本文论点的论据?( ) A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B . 毛泽东长沙读书期间经常到闹市去读书,能做到学习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为他后来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奠定了基础。C . 管宁读书,目不斜视,因朋友华歆读书不专,他割席分座,与之绝交。D .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3) 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阅读文章两段,用文中语句回答霍金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5) 阅读本文后,你有什么启示? 4. (19分) (2019八下织金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周国平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 5. (13分) (2019深圳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诚”与“成”肖凌之“诚”与“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字,我们仔细想过他们的因果关系吗?“诚”,乃真实、真挚、真情、真意,是一种优良的态度、作风和品质;“成”,则是成绩、成果、成效、成就,是一种符合预期的结局、结果和状态。“诚”是“成”的必备和基础,“成”是“诚”的投入与结局。可以说,若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就需以真诚待之。孔子在多个场合提到“人无信不立”;韩非子说林上讲到“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礼记中庸谈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些古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诚”既是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人应秉承的行为操守,“诚”能助人走向“成”、接近“成”、实现“成”,人要有所“成”,就不能忽略“诚”的存在与作用。常人都有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但是,无“诚”则不“成”是铁的定律。在现实具体的求“成”实践中,总有人把“诚”束之高阁,要么投机取巧,要么瞒天过海,要么出尔反尔,要么掺杂使假凡此种种,都是以“欺”和“诈”的手段盗取功名。这种“成”,是不踏实的“成”,以不“诚”而求“成”,其结果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是丢失信誉,断送根本。一个人拥有了“诚”,就有了待人处事的真,就能获得理解、信赖和尊重,得到配合、支持与帮助,得来成事的各种条件和基础。“诚”能帮愚者变聪、弱者变强。现实中,以“诚”为人做事,也可能有一时无“成”的现象。但是,有了“诚”的投入,人们的心灵便有了纯洁与高尚、坦然与无悔,也就收获了精神上的“成”。“诚”者终究能“成”,在具体的行业与领域,以“诚”待学而成学、以“诚”待艺而成艺、以“诚”待业而成业的事例举不胜举。“诚”不仅最能打动人心,而且永远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人与人相处,无处、无时、无事不需“诚”。“成”,是每个奋发进取者的良好心愿,社会发展需要每个成员都有“成”。作为个人,要心想事成,就要先以“诚”的要求做人,做到不自欺、不欺人,真诚待人、真实操业。国家和社会不仅要旗帜鲜明地推崇“诚”、褒扬“诚”,而且要构筑好科学的诚信体系。(1) 本文中心论点的是什么? (2)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证思路。 (3) 通读、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 文章第段说“以诚待学而成学”,你同意这点吗?请结合自己的为学经验,具体谈谈理由。 6. (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黑色。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宏,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几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于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文章第段引用“二王”的故事有何作用? (3) 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 (4) 请概述第段的论证思路。 7. (9分) (2019齐齐哈尔)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信仰之光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它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绝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因此,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有删改)(1)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古今中外像苏格拉底一样坚守自己信仰的人有很多,请你再写一个事实论据。(链接材料中涉及的人物除外) (3)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链接材料】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昭公四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7题;共99分)1-1、1-2、1-3、2-1、2-2、2-3、2-4、2-5、3-1、3-2、3-3、3-4、3-5、4-1、4-2、4-3、5-1、5-2、5-3、5-4、6-1、6-2、6-3、6-4、7-1、7-2、7-3、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