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毕业生学业检测(二诊)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9268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毕业生学业检测(二诊)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毕业生学业检测(二诊)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毕业生学业检测(二诊)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毕业生学业检测(二诊)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9九上柯桥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每个家庭也许都有一个“口是心非”的父亲,从呱(gu)呱坠地到蹒(pn)跚学步,他爱你,却从不轻易说出口。B . 当美伦美奂的灯光开启,伴随着欢快的歌声,一幅(f)不到两平米幕布上,一个个“影子”跳跃。孩子们都屏(bng)息敛声,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块幕布。C . 走在1米多宽的古纤道上,微风轻拂脸颊(ji),眼前绿水悠悠,两岸草木葱茏 , 心中顿生惬(qi)意。D . 初冬,驻足西湖,无论是簌簌而下的冷雨,还是纤(qin)细飘飞的柳丝,抑或是惟妙惟肖(xio)的石雕铜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 (2分) (2019八下长春期中) 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 绚丽 枯躁 稀疏 腐蚀 不修边幅B . 山麓 帷暮 烘烤 装置 招摇撞骗C . 萦绕 沟壑 捶击 枷锁 自圆其说D . 缅怀 探察 检讨 彷徨 不知所错3. (2分) (2019八上齐齐哈尔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钱老师在授课中并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 , 而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动作来传授知识。B . 他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 , 用无悔青春书写人民警察的风采。C . 元旦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D . 先生讲课时,他就在一旁正襟危坐 , 静静地听着。4. (2分) (2018九上义乌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B . 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C . 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D . 今年母亲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气氛。5. (2分) (2017九上雅安期中)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B . 隆中对写了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做的回答策略。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称它为“隆中对”。人们常说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C . 渔家傲秋思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象。“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边声”是中原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D . 出师表是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因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苏轼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6. (14分) (2019八下双鸭山期末) 古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因,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 , 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 , 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选自贞观政要)【注释】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询问。向:过去,从前。群凶:指当时各地动乱,戎事:战事。比来:近来。比:近。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不知其旨也_不暇读书_(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曰:教学相长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3) 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_的表达方式。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阀,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阔,低绮户,照无眼。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 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_和_,词中划线的“此事”指的是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 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B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C . 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D .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8. (10分) (2018八上白城月考) 名句默写 (1) 念天地之悠悠,_。 (2) 荡胸生曾云,_。 (3) _,柳暗花明又一村。 (4) 己亥杂诗中,以“落红”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_,_。 (5) 时值金秋,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赞美秋季美景的诗句是:_,_。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9. (20分) (2019九下常熟模拟)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4月18日上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上网率为79.1%。具体来看,有四成左右(40.3%)的国民通过电脑上网,有近八成(77.9%)的国民通过手机上网。与2016年同类数据相比,对照如下:2016年、2017年成年国民上网情况统计对照表调查还发现,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信息获取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重视,具体来说,有72%的网民将“网上聊天/交友”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51.5%的网民将“看视频”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2.9%的网民将“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36.6%的网民将“网上购物”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还有33.6%的网民将“网络游戏”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21.7%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1) 结合2016、2017年成年国民上网情况统计对照表,请写出两条你发现的结论。 (2) 结合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情况,请说说我国成年网民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0. (20分) (2019八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和他的花圃亦夫父亲是个中学教师,而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在我们的记忆中,父亲总是穿着古板的制服,推着他那辆擦得锃亮如新的旧自行车,在灰头土脸的乡亲们的问候声中,神情威严地穿过两排泥屋夹成的乡街。父亲的古板和威严确立他在家中至尊地位的同时,也使我们和他变得疏远。那时,我们弟兄三人最惧怕的就是学校的假期。休假在家的父亲使小院中的一切活动充满秩序,而这种秩序时刻令人感到窒息。父亲结束了他三十余年教龄回到乡村的时候,我们都已在遥远的城市中安家立业。空荡荡的小院中只剩下了年迈的母亲和分给她的一亩薄田。而父亲带回来的,也只有几箱旧书和一床用了多年的铺盖。少年的记忆使我们对卸下重任的父亲充满信心,我们相信他足以将退休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足以在乡村中维持以往的尊严。但事实很快证明,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推测。那一年我出差之后回老家休假,父亲忧心忡忡地说:“咱家那亩地恰在瓜区,四周皆瓜,咱们要是种庄稼会显得很不合群。”我劝他不要想得太多,但父亲却在尝试与人换地未果后,毅然决定自己也要栽种西瓜。随后父亲上集市选种、买书学习,忙碌了一番,地里的瓜秧果然也出了苗。待我走时,田里的瓜蔓已铺满一片,头茬瓜长得已有拳头大小。临行前两三天,父亲说:“咱今日去搭瓜庵吧,你走后我就住在地里。”我大惑不解,待瓜熟防贼尚要一个多月,何必自找罪受。但后来猜测父亲作为教书人,或许喜欢那种归隐的情调,便顺从了他的做法。后来的事是母亲告诉我们的。那年父亲的瓜秧比谁家的都茂盛,但瓜熟时节却没能收获一个熟瓜。父亲在孤零零的棚庵里苦守的所得,只是一堆后来被人割去沤肥的秧蔓。尽管父亲有不菲的退休金,尽管乡邻们对此事的谈笑充满善意,但这件事仍极大地刺伤了父亲。那段日子父亲变得孩子般孤独与忧伤,这种忧伤使我们在感到可笑与不可理喻的同时,也对父亲有了真正的理解。在规劝和央告了多少次后,父亲和母亲终于同意以自食其力者的身份,去哥所在城市的加工厂里做看门人了。看门人的职责是父亲自己定的,其中包括毫无必要的“绿化环境、每日早晚清扫院子两遍、工作时间严禁与亲友谈话”之类的条款,这使得身为企业主的哥哭笑不得。在父亲几次认真的书面报告之后,哥在并不宽敞的小院中为父亲腾出了一块花圃。父亲在下班后辛勤地劳作其中,这不仅常常使他累得腰酸背痛,也给本来就多病的母亲添了许多需要清洗的衣物。北方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终日照射着这座城市楼群间孤零零的小院。父亲晚饭后总是搬把竹椅坐在花圃旁读书。父亲患有眼疾,傍晚的光线暗弱昏黑。但哥没有劝阻父亲,他知道读书只是父亲一个稚气的借口,他所守候的是至今仍埋在泥土里的花籽。群花终于如期地开放了。尽管那全然是些随处可见的平常花草,可父亲却特意用哥的手提电话给远在另外城市的我和小弟打来了电话,不厌其烦地描绘每种花的形状和颜色,并兴奋地说他明年将再另辟新圃,栽种蔬菜甚至瓜果。我在电话里听见了父亲身旁的哥的笑声。哥的笑声使我胸中涌动着一种久违的亲情,使少年时代的许多无聊的琐事,温暖地闪亮在记忆之中。那些对任何人都无足轻重的花草,因为父亲而异常美丽地开放在我们的生活中。(1) 文章围绕父亲写了哪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父亲退休回到乡村,_;父亲在哥的企业做看门人,_。(2)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北方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终日照射着这座城市楼群间孤零零的小院。(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可父亲却特意用哥的手提电话给远在另外城市的我和小弟打来了电话,不厌其烦地描绘每种花的形状和颜色。(划线词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心理?)(3) 文章开头两段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同学们有不同看法,请对此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对话。 :文章主要写父亲退休后的生活,以第三段开头,直入主题,更加干净利落。:开头两段刻画出一个朴素而严肃的乡村中学教师形象,丰富了“父亲”这个人物。:文章是个整体,我认为_。(4) 文章结尾语带双关,意蕴丰富,谈谈你的解读。 11. (20分) (2019九下宁波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小的时候,每年寒暑假,我和哥哥都会跟着父母去田里种庄稼。老两口一辈子都在土地上耕作,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哪个季节收获哪样庄稼,样样门儿清。这也让我慢慢悟出一个道理:读书就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播下良种,才能有好收成。种庄稼,首先就要选育良种。读书,同样需要有一种挑剔的眼光。优秀的书籍就像粒粒饱满健硕的种子,能在人的心灵原野植下美好,生根发芽;相反,将时间花在粗制滥造、内容廉价的书籍上,不仅于知识、德行的增长无益,还容易让心灵受到污染,得不偿失。古人讲,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这里面的道理,不仅仅在于书需要“读透”,更在于书需要“选好”。好的书籍,能将历史定格,变柔弱为坚强。“火把虽然下垂, 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这是我每次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一个感受。它让我懂得,痛苦与幸福实际上是相对的。要想在精神上保持富足,就需要不断超越简单的物质追求,并多加审视不完美状态下的生命意义与价值。曾有一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一度心灰意冷,但每每在空闲时读起这本书,浮躁的内心就能平静下来,而孙少平永不服输的那种拼搏精神、永不气馁的那股韧劲,也总是能深深地感染我。合上书本,再反观现实,就能明白: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折,不也是铺通前行之路的基石吗?更何况,只是一时的挫折,与其埋怨,毋宁改变。一本好书,力量如斯。“要想庄稼种得好,还得力气下得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是站在田头观望别人播种,自己却不付出任何努力的人,在丰收时节也只能远远地观望他人的成果。想要从书中汲取智慧,就不能坐而空谈,更不能叶公好龙,而应该在书籍的“稻田”里,与文字和思想为伍,或读,或抄,或默,或思,或悟。就好比播种、除草、施肥、浇水等诸多农活,自始至终都付出汗水,才能在丰收时收获喜悦。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句话说得好:“善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对于一本好书,如果只是生吞活剥、生搬硬套,而做不到理性反思、融会贯通,就很难有机吸收书籍当中的营养,反倒可能让自己患上“厌食症”,损害独立思考的能力。正如庄稼的成长会碰到风霜雨雪一样,阅读的过程,也往往会遭遇困难,尤其是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当时的语言习惯、思考方式,往往与现在有着极大差别,这样的“硬骨头”,要啃下来,绝非易事。比如,大家都知道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放在当下,也有很强的解释力,依然没有过时,但真正从头到尾细细读过的人,恐怕并不多。其实,越是难读,越见勇气和毅力。读好书、啃经典,就需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要知道,经典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结晶,是“精神源泉”,读经典的“大书”虽难,却能让人终身受益。“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细细品味父母种庄稼的朴素道理,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1) 本文围绕“读书就如种庄稼”,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成本文的内容结构分析。 段:提出“读书就如种庄稼”的观点。段:种庄稼要选良种,读书也要选好书。段:_。段:_。段:总结全文,强调观点。(2) 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划线词语的含义。 想要从书中汲取智慧,就不能坐而空谈,更不能叶公好龙,而应该在书籍的“稻田”里,与文字和思想为伍,或读,或抄,或默,或思,或悟。(3) 文章用“种庄稼”和读书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 (4) 第可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9九上椒江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元旦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了新年贺词。以下是历年贺词中的名言。“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注释:岁月不停留,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注释:不能不切实际地空想,更不能去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注释: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以上这些金句,很快就在网上走红,引发无数人的共鸣。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或几句展开联想或思考,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6-1、6-2、6-3、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1、7-2、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8-1、8-2、8-3、8-4、8-5、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9-1、9-2、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0-1、10-2、10-3、10-4、11-1、11-2、11-3、11-4、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