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模拟)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9148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下列各组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追溯/迷朔迷离 纤细/阡陌 强迫/强人所难B . 新鲜/鲜为人知 殉职/绚丽 蓦然/夜幕C . 掸帚/肆无忌惮 蕴藉/狼藉 毗邻/庇荫D . 取缔/根深蒂固 谄媚/阐述 蠕动/相濡以沫2. (2分)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语文课上,王老师将智取生辰纲里面的故事讲得惟妙惟肖 , 同学们都沉浸在其中。B . 六月的洋澜湖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跳舞,或垂钓,怡然自得 , 其乐融融。C . 桂林的山有的像雄狮,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猛虎,山形奇特,真是巧夺天工。D . 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的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3. (2分)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 加强对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B . 张义和王强上课说话,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了。C . 选修课的开设,使同学们的志趣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D .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教育法)颁布后,得到了进一步落实。4. (2分)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浅阅读”对于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3分)5. (6分) (2019九下温州竞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阮籍菩啸范子烨阮籍之“啸”,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一是自然。自然是最高的美学境界,也是魏晋时代最重要的审美标准。我们看魏晋的人物品藻,所津津乐道的便是潇洒任真的举止和发乎天然的气度。“啸”是不借助任何工具的。它是一种最为自由的音乐艺术,其发生只赖于人口,而与它物无关。“啸”能够随时踢给人们以抒发感情的良机,而表演者永远不会丢失他的“乐器”,所以它被誉为“上天赐与的魔笛”。不过,上天最早看中的赏赐对象还是以阮籍为代表的华夏古国的音乐家。作为可变性和随意性兼备的口哨音乐,“啸”最足以显现阮籍的这种纯任自然的人生哲学和率意而动的个性特征。“喃”是自然之音,是天籁之音。阮籍之“啸”,达到了“以天为声”的音乐艺术胜境。二是理性。桓玄认为“啸”能够表达深奥、微妙的旨义,能够契合人的精神、传达精神意蕴的声音。他举阮籍与苏门“长啸”的故事为倒,说明“啸”胜于“言”,言不能尽意,而“啸”则足以尽意。纵观魏晋时代。以坚持“啸”能尽意之说者居多,所以“啸”得以与清谈并驾齐驱,风行士林。清谈是以语言达意的,寄玄理于唇枪舌剑式的辩论之中;“啸”是以声达意的,蕴玄奥于口哨之音。此二者所传达的东西可以统称为“道”。依孙登之言,“真人”之“啸”深蕴着至大无边的“道”,它无所不在,无往不胜。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啸”视为“传道之音”。当然,孙氏之说带有相当大的夸张成分,也不可完全据信。三是情味。阮籍之“啸”,是一种十分强烈的感情活动,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在那风雨飘摇的时代,许多才华横溢之士惨遭荼毒,成为上层统治者尔虞我诈的牺牲品。阮公临渊履薄,心怀危惧,忧愤深蕴。他的咏怀诗便是这种心态的真实写照: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在以忧郁悲伤的诗笔抒发忧生之嗟的同时,他还选择了听之有声、视之无形的“啸”作为表达情感的艺术方式。孱弱与强劲,阴柔和阳刚,在他的身上交融为一。柔弱的是他的外表,刚劲的是他的内心。这就是阮籍“有力”的“哭泣”的本质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啸,正是阮籍心灵之哭的音乐艺术载体。实际上,就抒情达意而言,诗与“啸”,“啸”与诗,对于阮籍本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如果说咏怀诗八十二首是以诗的艺术形式激扬其心灵世界的天风海涛的话,那么阮公之“啸”,则是以音乐的艺术形式传达其对现实与人生的体悟与忧怀,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的个性。试想司马昭利剑在掌,炙手可热,阮籍面对他敢于啸歌不绝,那酣放的个性,那潇洒的气度,谁人可及!显然,阮籍追求的是对生命本体与世俗尘寰的超越,希冀的是千载如一的永恒境界幻想的是具有终极意义的玄学精神。他的希冀,他的追求,他的幻想,无不深寓于他的“啸,声中,使听众在富于艺术美的情味中窥见他的超旷不凡。大人先生传所表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品格。阮籍之“啸”,是知与意的融合,是情与理的凝铸。他的血肉之躯在历史的秋风中早已凋谢了,他的“啸”声却仍然在华夏历史的长空里袅袅余回。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枷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阮公以其卓而不群的“啸”声,冲决了世俗的长提,震颤了权柄的桎梏。阮公之“啸”,其美何限!(选自北方论丛,有删改)(1) 下列对“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啸”是一种十分强烈的感情活动,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所以在现代西方被誉为“上天赐与的魔笛”。B . “啸”是不借助其它工具的,它是一种最为自由的音乐艺术。C . “啸”是自然之音,是天籁之音,所以阮籍之“啸”,达到了“以天为声,的音乐艺术胜境。D . 阮籍之“啸”,是知与意的融合?是情与理的凝铸。(2) 结合具体内容,简述你对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3) 有道是,“千古风流首推魏晋人物”。请以阮籍为例,结合阮籍的生平事迹、诗歌等具体内容,分析古今文人广泛认可这一说法的原因。 6. (9分) (2019八下潮南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社戏(节选)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篱,阿发拔后篱,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义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槽,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腺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以“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写山有何效果?“我却还以为船慢”突出了我的什么心情? (2) 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是( ) A . 第一段第3句的“点”、“硫”、“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B . 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C .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D . 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3) 第小节哪两个词集中体现了“我”在夜行途中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7. (8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的念头。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1) 选文第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2) 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3) 选文第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4) 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5) 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8. (6分) (2018九下诸暨月考)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马二先生游西湖(节选)马二先生上船一直来到断河头,问文瀚楼的书坊,乃是文海楼一家,到那里去住。住了几日,没有甚么文章选,腰里带了几个钱,要到西湖上走走。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营弦楼”。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那些女人后面都跟着自己的汉子,掮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个衣包,上了岸散往各庙里去了。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往前走过了六弯,转个弯,便像些村乡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马二先生欲待回家,遇着一走路的,问道:“前面可还有好顽的所在?”那人道:“转过去便是净慈、雷峰,怎么不好顽?”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药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旁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选自儒林外史)(1) 选文中马二先生本名叫什么?马二先生看见宋朝仁宗皇帝御书时是怎样表现的?作者写这一片断有什么用意? (2) 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取胜。但在本选文中,似乎没有看到夸张、漫画式的效果。你是怎么看待的?作者对马二先生持什么样的态度?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9. (11分) (2019九下温州竞赛)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牡丹说(清)袁枚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 , 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 , 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 , 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 , 记之以自警焉。【注】鄂:同“萼”。韡:繁感,音wi赀:同“资”。本:用于植物,指棵、张。幂锦:以锦缎作遮盖。亡何:没过多久。尤:责备相;鉴别。亟亟:匆匆忙的样子。具:准备,削牍;写字的竹木片。【乙】裴给享宅白牡丹(唐)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1) 解释下列横线字的意思。 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_忽予忽夺_不自怒而怒花,过矣_庭之故花未必果奇_(2) 用“/”给文中画波浪旋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主人渐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3) 用要代汉语写出文中面横线句子的意思。 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4) 【乙】诗中“玉盘”即白牡丹。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将白牡丹称作“玉盘”的用意。 (5) 【甲】【乙】两文皆采用了“借物抒怀”的写法。结合诗文具体内客,说说两文表达的情志分别是什么。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0. (7分) (2019绥化) 赏析杜甫的望岳和春望。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 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B . “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此处将它入诗新颖别致。C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颔联。D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到长安,山河依旧,草木葱茏,诗人感慨万干,不禁赞美。(2) 这两首诗是杜甫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所写,而当时社会环境也截然不同,所以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相差很大。请你分别写出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1. (5分) 古诗默写。 (1)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苏轼定风波)(2) _,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 _,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 四面歌残终破楚,_。(秋瑾满江红) (5) 渔家傲词中写出将士们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 (6) 江城子密州出猎借用典故表明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 (7) 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_。 (8) _,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七、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12. (15分) (2019泰安)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据道,5月20日,针对美国谷歌公司将停止提供安卓系统的技术支持一事,中国华为公司回应说,华为有能力继续发展和使用安卓生态,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内的华为和荣耀品牌的产品及其服务,在中国市场不受影响。面对霸凌和围堵岿然不动、保持坚挺,华为的这份自信鼓舞人心。这份信心来源于丰厚的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其背后是华为的_远见、_的忧患意识和多年艰辛苦练的技术内功。(1)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四字短语(或成语)。 这份信心来源于丰厚的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其背后是华为的_远见、_的忧患意识和多年艰辛苦练的技术内功。(2) 上面的文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段话。 作为一家企业,_。(不超过40个字)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 (2011河北) 根据要求作文。题目:陪伴要求:有真情实感;文体自定;不得套写、抄袭;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3分)5-1、5-2、5-3、6-1、6-2、6-3、7-1、7-2、7-3、7-4、7-5、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8-1、8-2、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9-1、9-2、9-3、9-4、9-5、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0-1、10-2、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1-1、11-2、11-3、11-4、11-5、11-6、11-7、11-8、七、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12-1、12-2、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