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公式定理(全)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97113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7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数学公式定理(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等数学公式定理(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等数学公式定理(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数学复习公式 第 31 页 共 31 页 平方关系: sin2()+cos2()=1 tan2()+1=sec2() cot2()+1=csc2() 积的关系: sin=tan*cos cos=cot*sin tan=sin*sec cot=cos*csc sec=tan*csc csc=sec*cot 倒数关系: tancot=1 sincsc=1 cossec=1 直角三角形ABC中, 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coscos-sinsin cos(-)=coscos+sinsin sin()=sincoscossin tan(+)=(tan+tan)/(1-tantan) tan(-)=(tan-tan)/(1+tantan)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sincoscos+cossincos+coscossin-sinsinsin cos(+)=coscoscos-cossinsin-sincossin-sinsincos tan(+)=(tan+tan+tan-tantantan)/(1-tantan-tantan-tantan) 辅助角公式: Asin+Bcos=(A2+B2)(1/2)sin(+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Bcos=(A2+B2)(1/2)cos(-t),tant=A/B 倍角公式: sin(2)=2sincos=2/(tan+cot) cos(2)=cos2()-sin2()=2cos2()-1=1-2sin2() tan(2)=2tan/1-tan2() 三倍角公式: sin(3)=3sin-4sin3() cos(3)=4cos3()-3cos 半角公式: sin(/2)=(1-cos)/2) cos(/2)=(1+cos)/2) tan(/2)=(1-cos)/(1+cos)=sin/(1+cos)=(1-cos)/sin 降幂公式 sin2()=(1-cos(2)/2=versin(2)/2 cos2()=(1+cos(2)/2=covers(2)/2 tan2()=(1-cos(2)/(1+cos(2) 万能公式: sin=2tan(/2)/1+tan2(/2) cos=1-tan2(/2)/1+tan2(/2) tan=2tan(/2)/1-tan2(/2) 积化和差公式: sincos=(1/2)sin(+)+sin(-) cossin=(1/2)sin(+)-sin(-) coscos=(1/2)cos(+)+cos(-) sinsin=-(1/2)cos(+)-cos(-) 和差化积公式: sin+sin=2sin(+)/2cos(-)/2 sin-sin=2cos(+)/2sin(-)/2 cos+cos=2cos(+)/2cos(-)/2 cos-cos=-2sin(+)/2sin(-)/2 推导公式 tan+cot=2/sin2 tan-cot=-2cot2 1+cos2=2cos2 1-cos2=2sin2 1+sin=(sin/2+cos/2)2 其他: sin+sin(+2/n)+sin(+2*2/n)+sin(+2*3/n)+sin+2*(n-1)/n=0 cos+cos(+2/n)+cos(+2*2/n)+cos(+2*3/n)+cos+2*(n-1)/n=0 以及 sin2()+sin2(-2/3)+sin2(+2/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三角函数的角度换算 编辑本段 公式一: 设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sin cos(2k)cos tan(2k)tan cot(2k)cot 公式二: 设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三: 任意角与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sin cos(2)cos tan(2)tan cot(2)cot 公式六: /2及3/2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cos cos(/2)sin tan(/2)cot cot(/2)tan sin(/2)cos cos(/2)sin tan(/2)cot cot(/2)tan sin(3/2)cos cos(3/2)sin tan(3/2)cot cot(3/2)tan sin(3/2)cos cos(3/2)sin tan(3/2)cot cot(3/2)tan (以上kZ) 部分高等内容 编辑本段 高等代数中三角函数的指数表示(由泰勒级数易得): sinx=e(ix)-e(-ix)/(2i) cosx=e(ix)+e(-ix)/2 tanx=e(ix)-e(-ix)/ie(ix)+ie(-ix) 泰勒展开有无穷级数,ez=exp(z)1z/1!z2/2!z3/3!z4/4!zn/n! 此时三角函数定义域已推广至整个复数集。 三角函数作为微分方程的解: 对于微分方程组 y=-y;y=y,有通解Q,可证明 Q=Asinx+Bcosx,因此也可以从此出发定义三角函数。 补充:由相应的指数表示我们可以定义一种类似的函数双曲函数,其拥有很多与三角函数的类似的性质,二者相映成趣。 特殊三角函数值 a 0 30 45 60 90 sina 0 1/2 2/2 3/2 1 cosa 1 3/2 2/2 1/2 0 tana 0 3/3 1 3 None cota None 3 1 3/3 0考研数学高数定理定义总结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1、函数的有界性在定义域内有f(x)K1则函数f(x)在定义域上有下界,K1 为下界;如果有f(x)K2,则有上界,K2称为上界。函数f(x)在定义域内有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定义域内既有上界又有下界。 2、数 列的极限定理(极限的唯一性)数列xn不能同时收敛于两个不同的极限。 定理(收敛数列的有界性)如果数列xn收敛,那么数列 xn一定有界。 如果数列xn无界,那么数列xn一定发散;但如果数列xn有界,却不能断定数列xn一定收敛,例如数列 1,-1,1,-1,(-1)n+1该数列有界但是发散,所以数列有界是数列收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定理(收敛数列与其子数列的 关系)如果数列xn收敛于a,那么它的任一子数列也收敛于a.如果数列xn有两个子数列收敛于不同的极限,那么数列xn是发散的,如数列 1,-1,1,-1,(-1)n+1中子数列x2k-1收敛于1,xnk收敛于-1,xn却是发散的;同时一个发散的数列的子数列也有可能 是收敛的。 3、函数的极限函数极限的定义中00(或A0(或f(x)0),反之也成立。 函数f(x)当xx0时极限存在的充分必 要条件是左极限右极限各自存在并且相等,即f(x0-0)=f(x0+0),若不相等则limf(x)不存在。 一般的说,如果 lim(x)f(x)=c,则直线y=c是函数y=f(x)的图形水平渐近线。如果lim(xx0)f(x)=,则直线x=x0是函数 y=f(x)图形的铅直渐近线。 4、极限运算法则定理有限个无穷小之和也是无穷小;有界函数与无穷小的乘积是无穷小;常数与无穷小的乘积是 无穷小;有限个无穷小的乘积也是无穷小;定理如果F1(x)F2(x),而limF1(x)=a,limF2(x)=b,那么ab. 5、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lim(x0)(sinx/x)=1;lim(x)(1+1/x)x=1.夹逼准则如果数列 xn、yn、zn满足下列条件:ynxnzn且limyn=a,limzn=a,那么limxn=a,对于函数该准则也成立。 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6、函数的连续性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函数f(x)当xx0时的极限存在,且等 于它在点x0处的函数值f(x0),即lim(xx0)f(x)=f(x0),那么就称函数f(x)在点x0处连续。 不连续情形:1、在 点x=x0没有定义;2、虽在x=x0有定义但lim(xx0)f(x)不存在;3、虽在x=x0有定义且lim(xx0)f(x)存在,但 lim(xx0)f(x)f(x0)时则称函数在x0处不连续或间断。 如果x0是函数f(x)的间断点,但左极限及右极限都存在,则称 x0为函数f(x)的第一类间断点(左右极限相等者称可去间断点,不相等者称为跳跃间断点)。非第一类间断点的任何间断点都称为第二类间断点(无穷间断点 和震荡间断点)。 定理有限个在某点连续的函数的和、积、商(分母不为0)是个在该点连续的函数。 定理如果函数f(x)在区间 Ix上单调增加或减少且连续,那么它的反函数x=f(y)在对应的区间Iy=y|y=f(x),xIx上单调增加或减少且连续。反三角函数在他们的 定义域内都是连续的。 定理(最大值最小值定理)在闭区间上连续的函数在该区间上一定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如果函数在开区间内连续或函数在闭区 间上有间断点,那么函数在该区间上就不一定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定理(有界性定理)在闭区间上连续的函数一定在该区间上有界,即 mf(x)M.定理(零点定理)设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且f(a)与f(b)异号(即f(a)f(b)0),那么在开区 间(a,b)内至少有函数f(x)的一个零点,即至少有一点(a函数在该点处连续;函数f(x)在点x0处连续在该点可导。即函数在某点连续是函数在该点可导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3、原函数可导则反函数也可导,且反函数的导数是原函数导数的倒数。 4、函数f(x)在点x0处可微=函数在该点处可导;函数 f(x)在点x0处可微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函数在该点处可导。 第三章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定理(罗尔定理)如果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内可导,且在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相等,即f(a)=f(b),那么在 开区间(a,b)内至少有一点(ab),使的函数f(x)在该点的导数等于零:f()=0. 2、定理(拉格朗 日中值定理)如果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内可导,那么在开区间(a,b)内至少有一点(a0,那么函数f(x)在a,b上单调增加;(2)如 果在(a,b)内f(x)0,那么函数f(x)在a,b上单调减少。 如果函数在定义区间上连续,除去有限个导数不存在的点外 导数存在且连续,那么只要用方程f(x)=0的根及f(x)不存在的点来划分函数f(x)的定义区间,就能保证f(x)在各个部分区间内保持固定符 号,因而函数f(x)在每个部分区间上单调。 6、函数的极值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内有定义,x0是(a,b)内的一个点,如果 存在着点x0的一个去心邻域,对于这去心邻域内的任何点x,f(x)f(x0)均成立,就称f(x0)是函数f(x)的一个极小值。 在函数 取得极值处,曲线上的切线是水平的,但曲线上有水平曲线的地方,函数不一定取得极值,即可导函数的极值点必定是它的驻点(导数为0的点),但函数的驻点却 不一定是极值点。 定理(函数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设函数f(x)在x0处可导,且在x0处取得极值,那么函数在x0的导数为零,即f (x0)=0.定理(函数取得极值的第一种充分条件)设函数f(x)在x0一个邻域内可导,且f(x0)=0,那么:(1)如果当x取x0左侧临近的值 时,f(x)恒为正;当x去x0右侧临近的值时,f(x)恒为负,那么函数f(x)在x0处取得极大值;(2)如果当x取x0左侧临近的值时,f (x)恒为负;当x去x0右侧临近的值时,f(x)恒为正,那么函数f(x)在x0处取得极小值;(3)如果当x取x0左右两侧临近的值时,f(x) 恒为正或恒为负,那么函数f(x)在x0处没有极值。 定理(函数取得极值的第二种充分条件)设函数f(x)在x0处具有二阶导数且f (x0)=0,f(x0)0那么:(1)当f(x0)0时,函 数f(x)在x0处取得极小值;驻点有可能是极值点,不是驻点也有可能是极值点。 7、函数的凹凸性及其判定设f(x)在区间Ix上连续,如 果对任意两点x1,x2恒有f(x1+x2)/2f(x1)+f(x1)/2,那么称f(x)在区间Ix上图形是凸的。 定理设函数f(x)在闭区间 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内具有一阶和二阶导数,那么(1)若在(a,b)内f(x)0,则f(x)在闭区间a,b上的图形 是凹的;(2)若在(a,b)内f(x)可积。 定理设f(x)在区间a,b上有界,且只有有限个间断点,则f(x)在区间a,b上可积。 3、定积分的若干重要性质性质如果在区 间a,b上f(x)0则abf(x)dx0.推论如果在区间a,b上f(x)g(x)则abf(x)dxabg(x)dx.推 论|abf(x)dx|ab|f(x)|dx.性质设M及m分别是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则m(b- a)abf(x)dxM(b-a),该性质说明由被积函数在积分区间上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可以估计积分值的大致范围。 性质(定积分中值 定理)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上连续,则在积分区间a,b上至少存在一个点,使下式成立:abf(x)dx=f()(b-a)。 4、关于广义积分设函数f(x)在区间a,b上除点c(ac可偏导。 5、多元函数可微的充分条件定理(充分条件)如果函数z=f(x,y)的偏导数存在且在点 (x,y)连续,则函数在该点可微分。 6.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充分条件定理(必要条件)设函数z=f(x,y)在点(x0,y0)具 有偏导数,且在点(x0,y0)处有极值,则它在该点的偏导数必为零。 定理(充分条件)设函数z=f(x,y)在点(x0,y0)的某邻域 内连续且有一阶及二阶连续偏导数,又fx(x0,y0)=0,fy(x0,y0)=0,令 fxx(x0,y0)=0=A,fxy(x0,y0)=B,fyy(x0,y0)=C,则f(x,y)在点(x0,y0)处是否取得极值的条件如下: (1)AC-B20时具有极值,且当A0时有极小值;(2)AC-B20时没有极值;(3)AC- B2=0时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7、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解法(1)解方程组fx(x,y)=0,fy(x,y)=0求的一切实数解,即可求得 一切驻点。 (2)对于每一个驻点(x0,y0),求出二阶偏导数的值A、B、C.(3)定出AC-B2的符号,按充分条件进行判定 f(x0,y0)是否是极大值、极小值。 注意:在考虑函数的极值问题时,除了考虑函数的驻点外,如果有偏导数不存在的点,那么对这些点也应 当考虑在内。 第八章二重积分 1、二重积分的一些应用曲顶柱体的体积曲面的面积 (A=1+f2x(x,y)+f2y(x,y)d) 平面薄片的质量平面薄片的重心坐标(x=1/Axd,y=1 /Ayd;其中A=d为闭区域D的面积。 平面薄片的转动惯量 (Ix=y2(x,y)d,Iy=x2(x,y)d;其中(x,y)为在点(x,y)处的密度。 平面薄片对质点的引力 (FxFyFz) 2、二重积分存在的条件当f(x,y)在闭区域D上连续时,极限存在,故函数f(x,y)在D上的二重积分必定存在。 3、二重积分的一些重要性质性质如果在D上,f(x,y)(x,y),则有不等式f(x,y)dxdy(x,y)dxdy,特殊地由于 -|f(x,y)|f(x,y)|f(x,y)|又有不等式|f(x,y)dxdy|f(x,y)|dxdy.性质设M,m分别是 f(x,y)在闭区域D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D的面积,则有mf(x,y)dM。 性质(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设函数 f(x,y)在闭区域D上连续,是D的面积,则在D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下式成立:f(x,y)d=f(,)*4、二重积分中标量 在直角与极坐标系中的转换把二重积分从直角坐标系换为极坐标系,只要把被积函数中的x,y分别换成ycos、rsin,并把直角坐标系中的面积元素 dxd来源:考试大- 考研站导数公式:基本积分表: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一些初等函数: 两个重要极限:三角函数公式:诱导公式: 函数角Asincostgctg-sincos-tg-ctg90-cossinctgtg90+cos-sin-ctg-tg180-sin-cos-tg-ctg180+-sin-costgctg270-cos-sinctgtg270+-cossin-ctg-tg360-sincos-tg-ctg360+sincostgctg和差角公式: 和差化积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反三角函数性质:高阶导数公式莱布尼兹(Leibniz)公式:中值定理与导数应用:曲率:定积分的近似计算:定积分应用相关公式:空间解析几何和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应用微分法在几何上的应用:方向导数与梯度: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重积分及其应用:柱面坐标和球面坐标:曲线积分:曲面积分: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关系:常数项级数:级数审敛法: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幂级数:函数展开成幂级数:一些函数展开成幂级数:欧拉公式:三角级数:傅立叶级数:周期为的周期函数的傅立叶级数:微分方程的相关概念: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全微分方程:二阶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式的通解两个不相等实根两个相等实根一对共轭复根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