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初二期末冲刺模拟题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6526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初二期末冲刺模拟题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初二期末冲刺模拟题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初二期末冲刺模拟题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初二期末冲刺模拟题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C真是“畏事潜逃”了,我以为。D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2 . 下列各句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泰兴市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民防体验馆,旨在提高未成年人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这句话没有语病。B“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这里的“卖弄”是贬义词。C“久仰”“惠顾”“奉劝”“见谅”都是敬辞,“拙作”“家君”“寒舍”“愚见”则是谦辞。D有些同义词之间存在用法或搭配上的区别。例如“坚定”和“坚强”,前者常和“立场”“方向”搭配,后者常和“性格”搭配。3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虔诚(qin)毋宁(w)惊骇(hi)诘问(ji)B掳走(l)羸弱(li)彷徨(png)惩罚(chng)C可汗(k)惧惮(dn)紊乱(wn)菌子(jn)D炽痛(ch)殷红(yn)眼翳(y)解剖(po)4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用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来正面衬托当今的“风流人物”。B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的演说选自雨果文集,他的小说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C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塑造的陈涉是一个有远大志向和叛逆精神,敢于反抗、善于组织起义的农民领袖。D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蝈蝈与蛐蛐中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俄国田园诗人叶赛宁则用夜一诗赞美了夜的静谧、美好。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B班主任老师处心积虑地设计了各种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C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D“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6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019年春节期间,天气比往年更暖和。特意前来番禺大夫山森林公园观赏紫荆花的游客依然,而电视台报道方式也,采用航拍手段拍摄紫荆花。春风拂过,大夫山森林公园变成了花的海洋,竞相绽放的紫荆花,甚是迷人!A前仆后继别有用心和颜悦色B络绎不绝别有用心和颜悦色C前仆后继别出心裁美不胜收D络绎不绝别出心裁美不胜收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刘汉杰立秋是送走夏天、迎来秋天的节气。作为古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立秋不只表明暑热天气的结束,也预示着收获季节的来临。在宋朝,立秋这一天,宫廷里要把盆栽的梧桐移入大殿内,待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报完毕,梧桐会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围绕着“秋来了”这一节气,古有帝王迎秋的仪式,后世民间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立秋有“三候”,分别有3种“候应”:“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礼记月令中也有“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记载。意思是说,立秋这天,凉风吹来;5天之后,降下白色的露水;再过5天,寒蝉开始鸣叫。如果上述3种“候应”不能如期而至,则国家就会出现政令无威严、百姓多患咳喘之疾、大臣们会以力逞强等灾异。立秋之后,天气开始变得凉爽,但仍然会有暑热的气候出现。民众称立秋后的这种回热天气为“秋老虎”,也称“秋傻子”。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也说:“土俗又以立秋时之朝夜占凉燠。谚云朝立秋,渹飕飕;夜立秋,热吽吽。自是以后,或有时酷热不可耐者,谓之秋老虎。”民众认为,立秋的时辰与天气的凉热有关:如果早晨立秋,其后的天气会比较凉爽;如果晚上立秋,天气则会比较闷热。先秦之时,立秋就已经是古人生活中重要的时间节点。据礼记月令记载,立秋之日,周代天子要举行迎秋的仪式。立秋之前,天子要斋戒;立秋当天,天子亲率僚属到西郊迎秋,祭祀白帝少昊。祭礼过后,天子在朝堂上要赏赐将帅和勇士。至东汉时,此俗发展成了帝王五郊迎气的祭祀活动。其中,立秋日帝王要迎秋于西郊,祭祀白帝和蓐收。白帝即少昊,是黄帝之子,生于穷桑,主西方之神。蓐收是少昊的辅佐神,又说是少昊之子,是神话传说中的秋神,他左耳盘一条蛇,右肩扛一柄巨斧,驾乘两龙。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帝王五郊迎气的祭礼在唐宋时期仍有存续,明清以来则废弛不举。皇家立秋日要迎秋,民间立秋日也要“标秋”。所谓标秋,就是祭祀土地的一种仪式。人们先于家中献瓜果祭祀,继而把纸幡插到田地里,祈求庄稼丰收。在有些地方,田家则干脆备办酒肉在田边祭祀。标秋其实与古人的“春祈秋报”有关。所谓春祈秋报,即在春秋两季祭祀地神,春季祈求风调雨顺,秋季则要报答地功。立秋之日,民众也占验天气和农事。在北京,若立秋日得雨,则秋田畅茂,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在浙江,“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在江苏,立秋日忌雷,谚云“秋礴碌,损万斛”。民间又有“睁眼秋、闭眼秋”之说,立秋交节气在白天为“睁眼秋”,交节气在晚上则为“闭眼秋”。俗信,睁眼秋兆丰收,闭眼秋主歉收。农谚说:“睁眼秋,收了收;闭眼秋,丢了丢。”立秋是七月的节气,七月初七又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此时的降雨也被注入了人文色彩。据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记载,时人以七月初六日的雨为“洗车雨”,以初七日的雨为“洒泪雨”。唐代诗人杜牧有七夕诗,其中有“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的咏叹。后世民间,也有以初七日降雨为“洗车雨”的。谚云:“七夕不洗车,八月依旧车。”意思是说,如果初七这一天不下雨,八月田必旱,民众就要戽水浇田。在古人的观念中,梧桐是有灵性的树木。清人陈淏子在花镜梧桐中说:“梧桐清明节开花,如果花不开,岁必大寒。”梧桐树每枝有12片叶子,一边6叶,象征一年12个月。如果当年有闰月,就会多出一片叶子。立秋之时,梧桐树的第一片叶子就会落下,因此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认知,并有了开篇宋朝宫廷里梧桐报秋的礼俗故事。7 .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选文段从节候表征、段_、段从_、段从_四个方面介绍了立秋的相关知识。8 . 试分析文章首尾使用的手法及其作用。9 . 古人为什么喜欢凭梧桐报秋?10 . 选文中介绍的立秋习俗、谚语大多和什么有关?11 . 根据本文的知识,解释下列“立秋”谚语里的物候现象。【材料一】秋旱接伏旱,棉田还得灌。【材料二】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阅读“这样过了一年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回答问题。12 . 战争结束后,“我”为什么又到普罗旺斯地区去了?13 . 曾经荒凉干旱的地方变得充满生气和富饶的原因是行么?14 . “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中的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15 . 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三、对比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16 .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不可久居居:停留C日光下澈澈:清澈D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17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佁然不动然则天下之事B不复出焉二石兽并沉焉C其岸势犬牙差互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何陋之有18 .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A渔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根本就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大家都感叹惋惜。B(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汉朝,无论魏晋两朝。他们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渔人,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C渔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才(发现自己)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这人把自己见到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D(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这人把自己听闻的事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19 .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潭水的清澈。B从乙文“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可以看出,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打扰这里的生活。C甲、乙两文的作者在仕途上都曾遭受挫折,所以两篇文章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D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第二段侧重于描写,乙文第二段侧重于叙述。四、句子默写20 . 名句默写。商女不知亡国恨,_。_,草色入帘青。可怜夜半虚前席,_。落红不是无情物,_。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 _。爱莲说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释)钩一种弯刀。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21 . 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意象中可看出?22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六、作文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成长路上,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没有谁能离开亲人阳光之伞的庇护,没有谁能忽视朋友温馨笑脸的陪伴你我他便组成了我们,我们在路上才能茁壮成长。请以“我们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二、现代文阅读1、2、三、对比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