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4558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旁骛(w)惊骇(hi)游弋(y)强聒不舍(gu)B亵渎(xi)赃物(zng)广袤(mo)孜孜不倦(z)C骈进(bn)汲取(j)彷徨(hung)根深蒂固(d)D瞥见(pi)宽宥(yu)儒养(r)相得益彰(zhng)2 . 选出对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逄候骑,都护在燕然。A首联诗人用“属国”指自己的使者身份,写诗人轻车简从慰问边塞将士。B颔联中,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自喻,充分表达了这次出使边塞时愉悦和舒畅的心情。C颈联刻画了雄浑壮美的的塞外风光,体现了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尾联写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行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3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高原, 。她的枝条是古铜色的,一如藏民古铜色的脸庞; ,犹如冈底斯山脚下黑色的岩石。高原的风雪不仅改变了她的形象,也重新塑造了她的个性和品格。A杨柳是见到最多的树种粗壮底矮是她的树干B见到最多的是杨树粗壮底矮是她的树干C见到最多的是杨树她的树干是粗壮而低矮的D杨柳是见到最多的树种她的树干是粗壮而低矮的4 . 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团圆”、“ 雾霾”、“ 圈子”、“吐槽”解说:这几个词的词性相同。B汉字“日” “山” “羊” “本”解说:这四个汉字都是象形字。C网络上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D五一劳动节期间,数十万外地游客来到历史积淀深厚的扬州。解说:这一句的主干是“游客来到扬州”。5 . 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回想已经遥远的来处,有一种在季节缝隙中穿行的感觉。 再向前,渐次地有花儿掠过,从零星点缀,到丛丛簇簇。 望向窗外,起初还是冬季的边缘,万木萧条。 渐渐地,浅浅的绿便浸润了万物。 那些花儿,飘摇而来,又瞬间远去,留下刹那的美丽与长久的回想,一如那些汹涌而去的日月流年。ABCD6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B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代表作女神星空C杞人忧天寓言春秋时期道家人物列御寇D狼蒲松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曲艺【材料一】曲艺,是由我国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字和说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艺术特征是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表演故事,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现在流行于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曲种约三百多个,包括大鼓、相声、快板、二人转、双簧及山东快书、河南坠子等等。这些曲艺形式,深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一段好曲艺,可以引发人的联想。人们在欣赏的同时,所感受到的不只是作品主题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能联想到更为广泛的、观赏者所经历过的东西,有时这联想甚至是非常浪漫的。这联想的深浅是与作品的厚度深度成正比例的。好艺术品是有意境可寻的。要想使作品(表演)有意境的深度,就必须以少胜多,要用以一当十的艺术手段来处理,使欣赏者从你外在表现出的“一”立刻想到你外在暗示给观众的“十”来。这“十”是在创造过程中全部吸收进入的;而从“十”中凝聚出这个能代表“十”的“一”,这“一”可以起到“十”的作用。比如“一轮明月照纱窗”,演员如果面向观众,用手比个大月亮,再用手指指窗户,那就太蠢了。而如果作一个抬眼望月的有深思激情的凝望,那就有了意境。这个意境化的动作就代替了包括推窗、举手、抬头、伤感或喜悦等多种动作,这就是以一当十和十中求一。曲艺的表演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准则来创造自己的表演动作。要达到有意境就必须使动作典型化。这里说的典型,就是别的动作几乎不能替代的。它是经过精选出来的、体现深刻内涵而表现到外在的最能集中说明感情内容的动作。因此,在曲艺表演动作中同样要反对杂、碎、乱,而要求准、精、深。杂碎乱的“杂”是动作多而不清楚;“碎”是动作没有感情上的连贯性,不是经过内涵的酝酿而做出的动作,而是演员临时漫无目的指指戳戳,甚而把“十”都罗列性的表现出来,抛弃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法则;“乱”是干脆胡来,上蹦下跳,东窜西跑,手忙脚乱,眼耳口鼻好像在脸上赛跑似的。乱、杂、碎现象,是演员缺乏基本的艺术常识,又未经过严格的训练学习造成的。它既不能算作“创造”,也不感人。要体现出以一当十的艺术法则就必须在动作的准、精、深上下苦功夫。“准”是动作的目的性明确;“精”是在大量的可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的动作中选择出最准确而又最完美的动作。有时这动作仿佛明灯,能放射出艺术的光华;“深”就是动作所体现内容的厚度不浅、不泛,而从动作中表现出某种内容需要的意境。只有这样才会使动作曲艺化。因为曲艺的表演是辅,所以更要求动作要以少胜多。动作绝不能多,多了就不成其艺术了。要追求“万绿丛中一点红”,而不能“满纸尽是殷红色,不知何处是牡丹”。这就是曲艺传统中所讲的“宁可不动,不能乱动,一动值千金”的体现。既然曲艺是以说唱为主的,表演是为了辅,就不能使众多的动作压倒了说唱的份量。【材料二】大鼓,是中国曲艺的一个类别。一般由一个人自己鼓,数人用三弦等乐器伴奏。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序幕重整山河待后生,就是一曲京韵大鼓的形式: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这段鼓词悠扬动听、声情激越,韵味浓厚、高亢悲壮,由七十多岁的驼派大鼓艺人骆玉笙先生演唱。使听众深深地领受了大鼓艺术的魅力。这种曲艺形式起源于清代的河北、山东、辽宁以及京、津等地。大鼓书迅速的流传到全国各地,由于演唱风格、伴奏乐器、语音唱腔各异,又分出很多流派。影响较大的有: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和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其唱腔悠扬婉转,长于抒情,并有半说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所以韵白在演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这一派的著名艺人有刘宝全、张筱轩、白云鹏、白凤鸣、骆玉笙等。梅花大鼓,脱始于清末北京北城的清口大鼓,以金万昌、卢成科、白凤岩为代表。其特点是长于在叙事中抒情,声腔活泼有力,多为一人打鼓说书,后出现了对唱。西河大鼓,起源于河北中部,流行于山东、东北、西北的部分地区。一人演出,说唱并重,唱腔和谐流畅、生动活泼,似说似唱,易唱易懂,为了表现各种情感的需求,还创造有多种曲调的花腔,如悲调,用于表现悲哀、愁苦的情绪。西河大鼓有以郝英吉为代表的“郝派”、以田荫庭为代表的“田派”和以艳桂荣为代表的“艳派”等。此外,大鼓书还有乐亭大鼓、京东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安徽大鼓、湖北大鼓等。7 . 阅读【材料一】,请你说说曲艺创作的艺术法则是什么,它体现在哪些方面。8 . 【材料二】中提到的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和西河大鼓这三个有较大影响的流派,它们的共同点有哪些。9 . 阅读【材料二】,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回答问题。(1)重整河山待后生这段鼓词的内容,表现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感?请结合鼓词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理解。(2)重整河山待后生这段鼓词,一定使你想起了四世同堂的一些人和事,那么其中哪个人物的什么事情,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10 . 【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到了多种曲艺形式,请选择其一,结合实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北京的雨燕去了哪儿“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一直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时候。”阿飞正传中的这句台词哀戚动人,令人难忘。雨燕就是现实生活中最接近“无脚鸟”的一种。雨燕属的学名apus就来自希腊语的apous,意为“无脚的”。其实,它当然有脚,但四趾向前的特殊生理构造使其无法抓握,因此除了筑巢、生产、育雏以外,它的一生几乎都处在飞翔中。或许正是这种一生展翅不落地的特质,让它被如此命名。不同于“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家燕,雨燕体形更大,羽毛呈黑褐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它翅膀狭长,单翼的长度几乎相当于体长的两倍,飞在天上就像挂了两把镰刀。相比于飞行时尾巴总是剪刀状张着的家燕,雨燕的尾巴在飞行时总是收成一束,只有在需要调整方向时才打开。因此它飞得高,飞得远,速度还极快,每小时可达110公里,是鸟类中不折不扣的“飞行家”。隶属于雨燕目雨燕科的北京雨燕又有着更加特别的光环它在北京首次被发现,由此得名。1870年,英国博物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北京采集到第一只雨燕标本,将其命名为Apus apus pekinensis,即普通雨燕北京亚种。就像名字一样,北京雨燕生活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俯瞰着历史的沧桑变迁。为什么会是北京?这和这座城市的历史分不开。作为历朝历代的古老都城,北京有着其他小城市没有的高大建筑群,它们是最适宜雨燕筑巢的地方。每年3月底,雨燕飞抵这里,繁殖、育雏,再于当年8月初离开,前往南方过冬。在颐和园、雍和宫、天坛、前门等地的高大古建筑物上,它们筑巢繁衍。清晨日暮时分,大片雨燕倾巢而出,与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相映成趣,成为古老北京的标志景观。但近些年,北京雨燕仅剩几千只的新闻不时现诸报端。这种和北京城相伴相生的物种、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妮妮”的原型越来越不常见了。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负责人介绍,北京雨燕的数量一直没有确定的说法,一方面,之前并没有进行过北京雨燕的整体数量调查;另一方面,调查手段、技术手段、时间段和观测地点的选择都会影响调查的结果,采取不同方式调查出的数据差异很大。比较常见的说法是随着北京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很多古老建筑消失不见,北京雨燕找不到适宜的落脚地,因而数量越来越少。但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调查发现,北京雨燕在现代建筑中的分布也很多,只要楼体够高、有屋檐结构,雨燕就可以筑巢,它们正在适应城市的变迁。城市化的脚步不可逆,但改善影响雨燕生活环境的人为因素,比如人工绿化、悬挂巢穴、提供食物等,有助于其种群数量的增加。很多野生动物属于环境指示物种,比如青蛙的数量可以反映水体健康状况,雨燕也是如此。它以昆虫为主要食物,雨燕多说明昆虫多,昆虫多说明基础生物量多,物种多样性好。北京有四百八十种左右的鸟类,数量之多在全世界的首都中屈指可数。飞翔的生灵们是这座城市的重要成员,需要用心守护。2015年,中国观鸟会调查过,佩戴他们定位仪的13只北京雨燕一路飞到了南非越冬,又在次年三月循相似路线返回北京颐和园繁殖。迁徙路线单程距离约16万公里,全年迁徙距离约为38万公里,不愧“飞行家”名号。北京雨燕年年往返,不曾失约于古老都城的春天。11 . 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12 . 第段介绍了雨燕哪两个方面的特点?请简要概括。13 . 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4 .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标题“北京的雨燕去了哪儿”有哪些含义。阅读恰与够一文,完成后面小题。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园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15 . 试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段的作用。16 .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文章第段“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句中“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17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B全文结构可以这样划分: / / C第段的作用是引出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D第段“说话也是如此”中“如此”是指:对“够”的把握是困难的,很难有个量化。三、句子默写18 . 填空。(1)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3)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选自孙子兵法谋攻)(注释)国:这里指国君。縻(m)军:束缚军队的行动。政:政务。惑:困惑。识众寡之用:了解用众多兵力或少量兵力的各种战法。虞:准备,戒备。殆:危险。19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神弗福也福:(2)知胜之道也道:20 . 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B辍耕之垄上C前人之述备矣D夫将者,国之辅也21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忠之属也。翻译:(2)辅隙则国必弱。翻译:22 . 请你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长勺之战”取得胜利的原因。五、作文23 . 请以“最难忘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写自己的真实经历,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尾能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