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4472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科学研究是没有的,因此各学科的所谓“经典理论”都不应该成为“禁区”。这天晚上,等到黑夜了光辉的大海的时候,他知道他和大海之间的距离只缩短了 四英里不到。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并不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而是互补的、的。A界线覆盖相映成趣B界线覆盖相得益彰C界限笼罩相映成趣D界限笼罩相得益彰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坐镇购销拉家常真知卓见言简意赅B凑合筹划渡假村推心置腹发奋图强C粗犷竞标篮板球坚如磐石流言蜚语D蓝图须知通辑犯蓬荜生辉怒不可遏3 .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ji)雎鸠(j ji)窈窕(yo tio)B辗转(zhn)好逑(ho qi)寤寐(w mi)C芼之(mo)溯洄(s hu)荇菜(xng)D未唏(x)逍阻且跻(j)水之涘(s)二、现代文阅读(一)讨债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父母的负担,大姐那笔不少的开支和她班主任对欠款学生鄙夷的面孔更令全家焦虑万千。全家人惟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办法吗?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你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妈呆楞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陈家满目窘迫、凄凉。惟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恐惧,男人缩了缩身子,近似卑微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他妈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妈深深地埋下了头,犹豫片刻,还是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妈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地叹了口气。日子一天天滑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不,欠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他妈病已经好了,家里境况已大大改善了。”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会一辈子也不心安的。”那一瞬间,我不禁泫然泪下。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4 . 根据上下文,依次填入第段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A可是尤其B可是而且C因为尤其D因为而且5 . 文中主要写“讨债”,可第段却是写那个年代,写“我”的家境。这跟写“讨债”有什么关系?试简要分析。6 . 第段共两句话。第一句中“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这是为什么?第二句中“脸上写满”的“疑问”的具体含义是什么?7 . 简要解释第段中“坐了一阵冷板凳”和第段中“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的含义。8 . 文中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9 . 文章主要写的是母亲,那么,“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最美的姿态张鸣阅读与不阅读,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10 .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1 . 文章-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12 . 文章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13 . 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14 . 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三、文言文阅读大道之行也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答案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15 .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选贤与能 (2) 男有分,女有归 (3)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4)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6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7 .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有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乙)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甲)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18 . 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社会有何异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四、句子默写19 . 古诗文名句默写。树德务滋 ,_。(尚书)晓战随金鼓,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_,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_,在河之洲。(诗经二首)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王之涣凉州词中包含物候现象的诗句是:“_,_。”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_。”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此第三境也。(季羡林成功)五、名著阅读20 . 名著阅读。“他说那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是朕将前言陈具一遍。崔判官教朕回阳世,千万做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唐太宗)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西游记第十一回(1)请简述“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2)推选的“有道高僧”是谁?这位高僧在“水陆大会”后发下什么誓愿?六、综合性学习21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1)今天下午放学的时候你在阶梯教室门口遇到了语文李老师,李老师对你说:“请你明天转告咱们班的同学,后天下午2点将在这里举办走进经典诗歌品读会,请大家按时参加。”第二天,你到了班里,会对同学们说:“_”(2)子轩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写了一段开场白,请你帮他进行修改补充。同学们,大家好!A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太多让人为之陶醉的诗歌。B它们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杯美酒,香醇而清冽;它们是先贤留给我们的_C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诗歌,品味千年佳句,丰厚人生底蕴,传承华夏文明。A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将B句空缺处补充完整。_22 . 大明湖南行便是曲水亭街。河东岸,原有三间草房,名曲水亭。坐东朝西,房前屋后,小溪弯弯,流水潺潺,垂杨依依,亭门悬挂着郑板桥撰写的对联:“三椽茅屋,两道小桥;,”。街以亭而得名,亭以水而命名,水以曲而著称。如此神韵,让人感叹。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与曲水亭街相依,一边是青砖碎瓦的老屋,一边是绿藻飘摇的清泉,临泉人家在这里淘米濯衣。现在的曲水亭街依然完整地保留着老残游记中“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貌,极富文化韵味。根据文中对“曲水亭街”的描写,补写对联。三椽茅屋,两道小桥;_。请发挥想象,扩写文中句子:“家家泉水,户户垂杨”。(30字左右)_。七、作文23 . 作文:请以“淡淡的日子也飘香”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字数600字左右;不得抄袭;不能在作品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名著阅读1、六、综合性学习1、2、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