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第三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4195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第三单元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B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志人小说集。C你在学校能否交到真正的朋友,关键在于你真诚待人。D冰心的繁星春水清新细腻,和诺贝尔获得者泰戈尔的诗歌风格相似。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踌躇炫耀深不可侧B震颤缩影黄绿错宗C朴质颓唐屈曲盘旋D赋闲浦口旁倚斜出3 . 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yn)。(论语十二章)B途中两狼,缀(zhu)行甚远。(蒲松龄 狼 )C撒盐空中差(ch)可拟。(世说新语二则)D其人舍(sh)然大喜。( 列子杞人忧天)4 .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是被他的作品吸引过,如果他的作品不曾陪伴过自己的青春,人们不会对金庸如此感念。B天津机场将开通“西港”航线,为“一带一路”搭建更加便捷的空中桥梁,继续拥护国家倡议,履行社会责任。C作家房忆雪所创作的“运河码头”借鉴史料,以写实笔法讲述民国年间运河畔苏北古镇窑湾两大家族的经商故事。D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5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B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D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大王庙杨绛那年秋天,我家从北京迁居无锡,租居沙巷。我就在沙巷口的大王庙小学上学。大王庙小学就称大王庙,原先是不知什么大王的庙,改成一间大课堂老师是孙先生,剃一个光葫芦瓢似的头,学生背后称他“孙光头”。他拿着一条藤教鞭,动不动打学生,最爱打脑袋。我是新学生,不懂规矩,行事往往别扭可笑。我和女伴玩“官、打、捉、贼”,我拈阄拈得“贼”,拔脚就跑。女伴以为我疯了,拉住我问我干什么。我急得说:“我是贼呀!”“嗨,快别响啊!是贼,怎么嚷出来呢!”我这个笨“贼”急得直要挣脱身。我说:“我是贼呀!得逃啊!”她们只好耐心教我:“是赋,就悄悄儿坐着,别让人看出来。”又有人说:“你要给人捉出来,就得挨打了。”我告诉她们:“贼得乘早逃跑,要跑得快,不给捉住。”她们说:“女孩子家不兴得逃快快。逃呀、追呀是男老小的事。大庙东院是“女生间”,里面有个马桶。女生在里面踢键子。可是我只会跳绳、拍皮球,不会踢键子,也不喜欢闷在又狭又小的“女生间”里玩。不知谁画了一幅“孙光头”的像,贴在“女生间”的墙上,大家都对那幅画像拜拜。我以为是讨好孙先生呢。可是她们说,为的是要“钝”死他。我不懂什么叫“钝”。经她们七张八嘴的解释,又打比方,我渐渐明白“钝”就是叫一个人倒霉,可是不大明白为什么拜他的画像就能叫他倒霉,甚至能“拜死他”。这都是我闻所未闻的。多年后我读了些古书,才知道“钝”就是易经屯卦的“屯”,遭难当灾的意思。女生间朝西。下午,院子里大槐树的影子隔窗映在东墙上,印成活动的淡黑影。女生说是鬼,都躲出去。我说是树影,她们不信。我要证明那是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她们吓得把我都看成了鬼,都远着我。我一人没趣,也无法争辩。那年我虚岁九岁。我有一两个十岁左右的朋友,并不很要好。和我同座的是班上最大的女生,十五岁。她是女生的头儿。女生中间出了什么纠纷,如吵架之类,都听她说了算。小女孩子都送她东西,讨她的好。一次,有个女孩子送她两只刚出炉的烤白薯。正打上课铃,她已来不及吃。我和她的课桌在末排,离老师最远。我看见她用怪脏的手绢儿包着热白薯,缩一缩鼻涕,假装抹鼻子,就咬一口白薯。我替她捏着一把汗直看她吃完。如果“孙光头”看见,准用教鞭打她脑袋。在大王庙读什么书,我全忘了,只记得国文教科书上有一课是:“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孙光头”把“子曰”解作“儿子说”。念国文得朗声唱诵,称为“啦”(上声)。我觉得发出这种怪声挺难为情的。每天上课之前,全体男女学生排队到大院西侧的菜园里去做体操。一个最大的男生站在前面喊口令,喊的不知什么话,弯着舌头,每个字都带个“儿”。后来我由“七儿”“八儿”悟出他喊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弯舌头又带个“儿”,算是官话或国语的。有一节体操是揉肚子,九岁、十岁以上的女生都含羞吃吃地笑,停手不做。我傻里傻气照做,她们都笑我。我在大王庙上学不过半学期,可是留下的印象却分外生动。直到今天,有时候我还会感到自己仿佛在大王庙里。6 . 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在大王庙上学的哪些难忘的事?7 . 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都生动传神,请任选一例赏析。8 . 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 . 文中的孙先生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有何异同?请分别列举一点。10 . 你如何看待学生拜画像要“钝”死老师一事?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乡路弯弯忽然想到故乡的山路。故乡的山路纵横交错,一条条一直延伸到我的血管中。乡路没有一条是平坦通直的,都依山傍水或顺势起伏和曲折。特别是四季中,弯弯的小路把田野和村庄剪成若干个方正或椭圆的小块,象条条丝线把田园和山坡分割成多姿多彩的画面,有的翠绿,有的青黄,有的红艳,有的灰白,它们似一块块相依而合的拼板,紧凑而又自然的贴切在大地之上。我的父辈在乡路上一生行走,从朝雾到晚霜,大约在弯弯的小路上走过了二万五千公里,相当于红军长征的一个来回。从年青的少年一直走到垂暮的苍年,几乎踏碎了每一块石粒,也踏遍了乡路旁四季轮换的青草和衰蒿。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心园与家园的距离,一直行进在渴望和寻求之中。到底他们最需要什么?又最渴望什么?我的长辈一生也没有弄清,也许是生活的需要,也许是潜意识的指引,也许是对幸福有着太久远的崇拜。寻求和渴望幸福的方式,最简单的不过的真理就是劳作。这是祖祖辈辈留给他们的话:要靠劳动吃饭,要靠劳动创造幸福。幸福这两个字,不外乎包括伺候土地,种点庄稼,以维持生计和养活牲畜。还包括对一块土地的依舍。他们住过最简陋的茅房,茅房没有一扇窗,只有一扇门可供进出。也没有电灯,用的是煤油灯盏。我还记得小时候曾攀折松枝作为照明之用,可以节省几毛钱。人和牲畜用一道栅栏隔开,人的呼吸与猪的呼吸几近混合,猪槽和锅灶紧紧相连,那就是一种生活的和谐守望,或者说是一种生活的彼此对照。在我很远的记忆里,乡路依然是弯曲的,路的命运本身无法改变。这种命运对人来说,是绕道而行还是依路而生,这成了对命运的角逐和选择。到底有人掀开了这扇门。从南方传来的消息让村民大吃一惊:可以不种地了,可以到处去挣钱了。这让许多人蛮生感慨的。好多人扔下锄头和镰刀,几乎是一夜之间,少壮派的年轻人走出了弯弯的乡路,一直向南方迁徙奔走。家里只剩下年老体弱的老者和不懂世事的孩子。这条乡路,成了一条黄金分割线,昭示着一个乡村经济和历史的转型期的到来。虽然是穷乡僻壤,但每家每户至少也有三五亩山地。虽不能盛产太多的经济,但还能勉强填饱肚皮。去南方的乡民安顿好了生活,便开始在那里为生存出售体力和卑微。不论怎样说,扔掉了锄头,就等于自己不再是农民了。这是一辈子的希望和追求。那锄头太笨太重,出不了活儿,来不了经济。这个转变就是对自己命运的一个终始的选择。不管是颠沛流离,还是无家可归,只要走出大山,就意味着自己是有出息的了。我的几个亲戚也去了南方,跟着象洪流一般的人群打工去了。由于家里有老有小,她们拿不动锄头,更没有力量去春播秋收。眼看着还有些肥沃的土地就这样撂下。遍地是野草萋萋,一派丰茂。那些杂草和蒿蔓成了鸟儿觅食的最佳去处,也成了野兔打穴的最好避风港。家开始有了倾斜,乡路也开始有了倾斜。那些在外的人们不再回首弯弯的乡路。他们羡慕着城市的繁华,决定把自己的命押在那里。即使是捡些垃圾,即使是在建筑工地干些重活,即使让自己的媳妇出去拉客,即使去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儿总之,这经济来得快,也来得多。乡路那边的父老怎知道这经济的来路。反正有了票子就有了尊严。他们着上粗布西装,系一条有折皱的领带,里面的秋衣还保留着原始的朴实。这身装束,是城里人的象征。至少,也象城里人的工人模样。他们干瘪的口袋终于有了一点银子。这足以让他们在乡人面前抖抖大气。他们说话的语调带着南方的方言,走路时一直挺胸抬头,见人目不斜视。刚开始时,乡人都很咂舌,有的村妇还在背后说些不三不四的话:那些媳妇的钱听说是用身子换来的。可是时间长了,她们也不再说什么,不得不承认外面就是好。自从回来的人盖起了新房,买上了彩电和家具以后,乡人们再没有吱声的了。不管怎样,经济是好东西,谁还会嫌弃它呢?不管经济是如何来的,到了自己手里就是自己的了,谁还会想不通呢?出去的人和回来的人都踩在弯弯的乡路上,似乎这条路已是通向富裕的桥,也成了一条分水岭。村里的人越来越少,走得差不多了,就连记者采访那些留守的孩子时,儿童们竟说出了令记者惊叹不已的话:长大了,我也要去打工。这一句话的份量有多重,人心自有估量。村民们不再种粮食了,以前丰茂的玉米林现在也很少见。他们只种药材、烟叶和养猪养羊,但还依稀可见几片菜畦。家里的人用外边寄回来的钱去购买大米、面粉,俨然过着乡村畸形的城市生活。时过境迁。当一种观念把传统打破,就永远不会回来。留守在乡村的儿童和老人变成一只只孤独的鸟,虽有家园,但他们的灵魂无时不在弯弯的乡路上徘徊。曾几何时,这条乡路是如此的人来人往。而如今,弯弯的乡路上行人依稀,偶尔有几个老人和几只牲畜经过。只是每逢过年的时候,这条路又富有生气了,来来往往从外面赶回来的人,提着大大小小的皮包,脚步匆匆地赶向那缕缕炊烟升起的地方。11 .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境义。到底有人掀开了这扇门。12 .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补充下列画线处内容。乡路弯弯,在乡人的眼里有不同的感受:弯弯的乡路是父辈们_,弯弯的乡路是年轻人通向致富的桥梁,弯弯的乡路是留守儿童和老人_。13 . 结合语境,说说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故乡的山路纵横交错,一条条一直延伸到我的血管中。14 . 当记者采访家乡的那些留守儿童时,他们的话语为什么令记者“惊叹不已?15 . 阅读全文后,联系以下材料,针对“如何改变人们的旧观念和落后的乡村面貌”这一主题,谈谈你的看法。材料一:我就是一个农民,现在还下田,不要以为农民就低人一等,我就是农民,农民最大的优点有两点,一是补实,二是勤劳。(袁隆平)材料二:酒泉市肃州区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创建及“美德进农家”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全区农民创建文明家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材料三:江西赣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核心内容是“五新一好”: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这被誉为“赣州模式”。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关羽尝为流矢所中,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然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镞有毒,毒入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此患乃可除。”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与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淋漓,盈于盘器,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注】本文选自三国志镞(z):箭头。炙(zh):烤熟的肉。16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非宁静无以致远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关羽尝为流矢所中此患乃可除17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羽便伸臂令医劈之。18 . 从甲文可以看出诸葛亮善于从_上教育子女。从乙文可以看出关羽是个_的人。四、句子默写19 . (1)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用落花喻人,来表达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句子 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20 .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1 . “烂醉”二字,语新意丰,请作简要赏析。六、名著阅读22 . 名著阅读(1)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_代小说家_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_主义的长篇_体神话小说。(2)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3)朝花夕拾曾以_为题目,在_半月刊上连载。(4)朝花夕拾中鲁迅要拯救国民的精神弃医从文的一篇文章是在_中体现的。七、综合性学习23 . 综合运用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不读诗,便错过了人生中最美的时光。某班拟举行一次关于诗歌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1)(诗海拾贝)你决定搜集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古诗名句并在活动中与大家分享,其中你最喜欢的名句是: _,_。(2)(与诗同行)在现代诗朗诵比赛中,有两位选手会分别朗诵我爱这土地与乡愁,请你在这两场朗诵之间设计一个串词。(3)(诗歌品茗)为了更公平全面深刻地评价参赛选手,评委团需要-个评分细则,请你帮忙补充。选手服装整洁,衣着得体,与诗歌内容相协调;选手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_;_。24 . 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后,回答问题:材料一:1994年,我国人口为5.4亿,到2000年则增长为12.95亿。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材料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材料三: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人们为了获取这些资源,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材料四: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材料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去居住。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水秃林。归纳以上材料的要点。要点一:_要点二:_要点三:_要点四:_请你概括以上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_八、作文25 . 请以“让走进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写“善良”、“快乐”、“感恩”、“音乐”、“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品味生活,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2、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