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4032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选出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A于是(在这时)B色(脸色 神色)C股(屁股)D走(逃跑)2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而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ABCD3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啜泣(chu)狩猎(shu)静谧(jng m)骸骨(hi)小心翼翼(y y)B档案(dng)卑微(bi)气氛(fn)收敛(lin)头晕目眩(xin)C刹那(ch)喑哑(yn)迸溅(bng)一霎间(sh)更胜一筹(chu)D宽恕(sh)簒夺(cun)啜泣(chu)称职(chn)忍俊不禁(jn)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余晖怪涎神采奕奕B温驯秃鹰迫不急待C府冲嚎叫大相径庭D尊严清晰张牙舞爪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皇帝的新装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异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好使他们马上开始工作。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他们急迫地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只在那两架空织布机上忙忙碌碌,直到深夜。“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奇异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5 . 下面对这段文字意思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有喜欢穿新装的怪癖。B两个骗子投皇帝的喜好,轻而易举地骗过皇帝,开始为他织布。C两个骗子故意装出很忙碌的样子,其目的就是欺骗皇帝,捞取金子。D皇帝接受骗子来织布,主要是想借这一件事,来检验他的臣民是否称职和愚蠢。6 . 文中画线的句子:“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句话运用的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B烘托C夸张D象征7 . 文中骗子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对“最美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丽,用它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B用“最美丽”表明骗子织布的技术很高,目的是让皇帝相信他们。C骗子借这一谎言来欺骗皇帝和他的大臣,让他们相信人间有这样最美丽的东西。D是反语,“最美丽”只是一种假象,是借美丽来反衬社会的丑恶。8 . 对皇帝这一人物形象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是想借织布一事来考验他的臣民,可见他的聪明与狡猾。B两个骗子骗皇帝能够取得成功,表现了他们骗术的高明,让人在不自觉中就能上当受骗。C皇帝由于喜好穿新衣而受骗,表明皇帝思想单纯,生活腐化;两个骗子骗人捞钱,表明他们的贪婪狡猾。D皇帝是个很不称职、爱慕虚荣、愚蠢而又狡猾的人。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夜色渐浓。肖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着语文试卷。肖老师边批改,脸上边露出满意的笑容。她为学生聪明、认真而感到高兴。当她批改到王小朋的试卷时,脸色顿时由晴转阴,只见她在试卷上用力打了个叉,由于用力过大,试卷都被戳穿了,殷红的墨水渗透了试卷的背面。只听见肖老师嘀咕道:“这王小朋也太笨了,这道题我都讲了三、四遍了,他怎么还做错?”肖老师情不自禁在试卷的下方写上了一行字:小朋啊,这样一道简单的题你还准备做多少次才能做对?试卷发下去了,同学们拿着试卷聚精会神看了起来,许多同学还互相对比着试卷。肖老师下意识往王小朋这边看去,只见王小朋的眼睛紧紧停留在试卷上一动不动,同座位的同学想看下他的试卷,他立刻将试卷合了起来,脸色通红。下课了,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王小朋一个人默默地走到窗前,他目不转睛的眺望着窗外。不知什么时候,肖老师走到他的身边。肖老师笑道:“在看什么呢?”王小朋看见是老师,用手指着窗外说道:“我在看那树枝上的一只蝴蝶。”肖老师顺着王小朋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有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肖老师含嗔道:“这么大了,一只蝴蝶好像也没看过?”王小朋说道:“看到这只蝴蝶,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肖老师疑惑地问道。王小朋若有所思地回答道:“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肖老师“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她有些揶揄说道:“你瞎琢磨这个干什么?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王小朋自言自语道:“我在想我老做错题和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行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那只蝴蝶,好像也陷入了沉思,只听到她也喃喃自语道:“是啊,蝴蝶的翅膀究竟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又是一堂活动课,同学们在教室里有的在做作业、有的在互相交流着这时,肖老师推门进来了。忽然,同学们都停下了手上的事,目光全都投向了黑板,只见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一行字: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面面相觑,不知道老师是什么意思,有的还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肖老师开口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同学们听了,立刻纷纷议论开来。有个叫崔子涵的女同学站起来回答道:“我看过动物世界,上面好像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6次才会飞行。”另一个叫许静的同学回答道:“听我奶奶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8次才会飞行。”又有一个叫李平平的同学说:“我看过一次科普读物,上面好像说蝴蝶的翅膀要扇动9次才会飞行”同学说出各种答案,最多的说蝴蝶要扇动21次翅膀才会飞行。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肖老师心中涌动起一股股暖流。她感慨万千地说道:“谢谢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蝴蝶要飞翔,必须要反复扇动自己薄如蝉翼的翅膀,才能够自由地飞翔。同样的道理,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时也需要反复地扇动自己的翅膀,才会避免差错,这是一种阵痛,也是一种必然,任何欲速则不达。”说到这里,肖老师看了看王小朋,她发现,王小朋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腰杆明显地挺直了许多。肖老师最后说道:“我也曾经反复扇动自己的翅膀才学会了飞翔,就是到现在,我有时对一个问题,也需要反复思考,才会做出正确的答案。”同学会心地笑了。大家伸出两只手,上下摆动着,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扇动着翅膀9 . 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主要事件起因简单的题肖老师讲了三四遍,王小朋还是不会做。经过(1)_结果(2)_10 .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那只蝴蝶,好像也陷入了沉思。11 . 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2 . 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指出并说明理由。13 . 文中的肖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张淳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佯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某吏与十八交好,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十八闻,亟往视,因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明史张淳传注释:讼:打官司。浸:慢慢地。两造:相对两方面的人,指诉讼的两方。片晷:晷,日影,形容时间很短。举:抚养。14 . 下列各项中与“御史以属淳”中“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B卷石底以出C全石以为底D能以径寸之木15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张淳初到永康任知县时,永康县上诉的有几千人,张淳廉洁自律,日夜阅读案卷,从速公正处理积压下来的狱讼,立刻得到了百姓的赞誉。B凡是来告状的,张淳就告诉他审理的时间,双方都能按时来到,张淳很快地就把事情审理清楚,不拖泥带水。C张淳请御史每月下数十道檄文,而自己却佯笑“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是想以此引巨盗卢十八出洞,一举擒获。D张淳对“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年成不好,天下大旱,抢劫掠夺的事公然盛行,张淳下令抢劫掠夺的人将被处死。16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吏民素多奸黠 御史以属淳 全活无数 淳佯取死囚杖杀之17 . 翻译下面的句子。 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 淳佯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四、句子默写18 .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万里来游还望远,_。(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3)蒹葭采采,_。(诗经蒹葭)(4)_,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5)_,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6)抽刀断水水更流,_。(李白宣州谢胱楼钱别校书叔云)(7)点明西北边疆秋天风景与众不同,大雁飞去毫无逗留之意的句子: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8)通过视觉、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平和的句子:_,_。(陶渊明桃花源记)五、名著阅读1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风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1)文段中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_(2)前文写到了武松到“三碗不过冈”喝了十五碗酒,说说这一交代与本语段的打虎有何联系。_六、作文20 . 材料: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名著阅读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