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2358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B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C有的人写起文章,洋洋万言,但却探骊得珠;有的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但却答非所问。D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的大脑飞快的运转了一下,想到了一个好主意。2 . (题文)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中国部分地区3月16日开始发生食盐抢购。B消减贫富差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在于经济能否发展。C以快乐心面对人生,于艰难处寻觅快乐,人的生命便有了亮色。D通过这个阶段的复习,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写汉字qio_悴zh_蓄ju_别人声dng_沸三、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作品阅读我的母亲丰子恺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冲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丁艰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个兼理。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母亲口角上表出亲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了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内容梳理)4 . 回忆性散文具有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特点。选文我的母亲中,丰子恺借助多件平凡小事,表现母亲生活的艰辛不易。请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典型事例母亲形象1.母亲常坐在八仙椅子上同店伙计谈事。_2._3._(语言表达)5 . 小语同学很喜欢本文质朴的语言,选取了第段划线部分的文字,决定在晨读时与同学们分享这份真挚的情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帮助小语给画线句确定“重音”,并结合语境,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处理。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写法赏析)6 . 在期末复习时,小文发现八上第二、四单元都涉及到散文,且类型多样。于是,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这块内容进行整理。请你帮小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联读拓展)7 . 根据以下对话,结合丰子恺的我的母亲与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两文中的具体内容,阐述你对划线句的理解。与同学们分享完情真意切的文字,小语与小文就我的母亲与美丽的颜色两文的真实性特点展开了讨论:小语:我的母亲中,丰子恺记述了自己从小到母亲逝世这段时间里与母亲的一些生活琐事。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小文:如你所述,回忆性散文强调内容真实;而传记更是要符合历史事实,所谓“给史家做材料”。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这两种文体就不允许任何想象呢?小语:并非如此,回忆性散文可以在情感真实的基础上,传记在事件真实的基础上,可进行适当的细节想象,更好地揭示人物思想与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中国人对瓜子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看电视时打发时间、聊天时随手抓一把,哪里都能看到瓜子的“身影”,可谓“国民第一零食”。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喜欢嗑瓜子。在很多国家,人们认为瓜子是鸟类吃的,不是人的食物。中国人喜欢瓜子,可能一开始是由于节俭,后来才深入到饮食文化层面。北宋初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在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了“瓜子”。之后,吴越广为流传的岁时歌则记载了“嗑瓜子”的习俗,“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种地下秧子,四月上坟烧锭子”据考证,嗑瓜子的习俗在我国明代已经流行,晚清之前主要是西瓜子,晚清以后南瓜子才开始流行,之后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民国时期葵花子又异军突起,大受欢迎。瓜子,无外乎葵花子、南瓜子和西瓜子,其他瓜的籽,要么无法批量生产,要么无法当零食食用。法国传教士古伯察曾在 19 世纪中叶前后旅居中国大部分地区,阅历异常丰富,他对西瓜子的描绘很多:“中国人对西瓜子有着特殊偏爱,因而西瓜在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地方,丰收时节西瓜就不值钱了,之所以保留它们,只是为了里面的瓜子西瓜子对于中华帝国 3 亿人口来说,真可谓一种廉价的宝贝。”在清代,向日葵主要作为观赏性植物,食用及售卖也只是偶有记载。民国时黑龙江的呼兰县志较早记载了向日葵大规模栽培,“葵花,子可食,有论亩种之者”,这说明葵花子已经开始流行。再看南瓜,南瓜子要比葵花子流行得早些。晚清以来,南瓜子可食的记载非常多,远超葵花子。到了民国时期,南瓜子虽然已经有广泛的食用人群,但是与西瓜子相比,还是略逊一筹。吃瓜子能缓解紧张情绪。人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紧张、尴尬,交流时手中有食物会让人感到轻松,所以廉价易得的瓜子就成了大家相聚时的休闲食物,同时,嗑瓜子可分解为若干个小动作,这些动作简单、容易,让人感到愉悦,在吃的过程中能够缓解彼此紧张的情绪。此外,吃瓜子有利于消除双方的敌意,延长交谈时间。人与人交往时,瓜子本身的趣味性加上调节紧张气氛的功能会使得你启动放松系统,消除相处中的敌意,使交流双方表达起来更加轻松自然。8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采用时间顺序,详细说明了中国人喜欢嗑瓜子的原因。B中国人喜欢嗑瓜子是因为嗑瓜子的历史悠久,在古代就很流行;吃瓜子对人有益,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缓解紧张情绪,有利于消除双方敌意,延长交谈时间。C第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据考证”“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雨后春笋”“异军突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D第段划线句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西瓜子在中国古代受到特殊偏爱的特点,进而说明它在中国古代的流行,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形象易懂。9 .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喜欢瓜子,一开始是由于节俭所致,后来才慢慢深入到饮食文化层面。B据古伯察的记载,中国人对西瓜子有着特殊偏爱,以致到了丰收季节西瓜就不值钱了,之所以保留它们,只是为了里面的瓜子。C相比较于葵花子,南瓜子流行的要早些,到了民国期间,已经有了广泛的食用人群,但仍不能和西瓜子相提并论。D嗑瓜子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动作,这些动作简单、容易,让人感到愉悦,在吃的过程中能够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四、文言文阅读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厚德孝基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厚德录)解注: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里:乡。肖:通“孝”,孝顺。恻然:同情(怜悯)的样子。驯谨:顺从而谨慎。10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尽以家财付孝基/以其境过清B复谓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富人病且死/年且九十D其子颇驯谨,无他过。/人恒过,然后能改11 .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久 之 其 子 丐 于 途 孝 基 见 之 恻 然 谓 曰12 . 你觉得张孝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五、句子默写13 . 默写。(1)蒹葭苍苍, _。(诗经蒹葭)(2)_,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3)五岭逶迤腾细浪,_。(毛泽东七律长征)(4)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六、课内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4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濯( )(3)不蔓不枝枝( )(4)陶后鲜有闻鲜 ( )15 . 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6 .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七、语言表达17 .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_。一种是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它是一种潜在的智力,一般在 20 岁后达到顶峰,30岁后降低,这是不可逆的。另一种是晶体智力:指已经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它是后天习得的,主要由后天教育和经验决定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_,只是到了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八、名著阅读18 . (题文)水浒传的一大杰出成就是塑造了许多生动传神的人物。请你依次写出下面三段文字所描写的人物的姓名、绰号,并写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名称。A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 腮边一部貉臊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B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杀下云梯。C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睛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浑身上下有千百万斤神力。A 姓名:_绰号:_相关故事:_B姓名:_绰号:_相关故事:_C姓名:_绰号:_相关故事:_九、作文19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任选一题作文)文题1:以“陪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文题2: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绵羊下海经商。开理发店,把刺猬的刺烫卷了,刺猬大哭;开洗染店,又把乌鸦的黑色羽毛染白了,乌鸦很生气;开饮食店,竟给狐狸送上炒青菜,狐狸砸了它的店牌。 要求: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文言文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课内阅读1、七、语言表达1、八、名著阅读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