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教案和《将进酒》教学案例分析(两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088828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永词两首》教案和《将进酒》教学案例分析(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柳永词两首》教案和《将进酒》教学案例分析(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柳永词两首》教案和《将进酒》教学案例分析(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永词两首教案和将进酒教学案例分析(两篇)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关于词知识、作家作品能力目标1、品味词的语言,鉴赏词中形象。 2、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情感目标1、体会柳永写本词的目的。教学难点:鉴赏词中的形象。学习表现手法,领会表达效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感悟、探究教学过程:一、 1、作家作品:柳永是北宋真宗、仁宗时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的和文人的词的优良传统,超过了他以前和同事时的词人所已经达到的成就。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写词。精通音律,熟悉暗调,并能创作新调。长期过着羁旅和冶游的生活,和歌妓、乐工们混在一起,他对有些歌妓还怀有真挚的情感。他为她们创作新词供她们歌唱,也可能从她们哪里学习一些来自民间的曲子,因而他创制的词一许多新调子在别处是不易看到的。作品内容反映都市生活的繁华面貌,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描写爱情生活的甜蜜,抒发离怀别感的痛苦,表现不幸妇女的遭遇和失意文人的感受,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他的词的表现艺术主要是即事言情和融情入景。柳永是福建崇安人,字奢卿,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初名三变,字景庄,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他在宋仁宗景佑元年中进士,曾做过睦州推官,定海晓峰盐场官,最后做屯田员外郎,亦称柳屯田。他的词集乐章集。 2、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词调很多,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 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阕。一般分为两段,少数分为三四段。二、 背景导入:这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美、城市经济之繁荣。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那么,下面我们来看本词。三、 整体感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价柳词说:“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看注释理解文意)完成课后第一题1、 词中描写了那些景物?烟柳、花桥、风帘、帐幕、云树、怒涛、青山、桂花、荷花、烟霞。2、 文中景物给你怎样影响和联想?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它的风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吟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杭州有个魅力的西湖。三面环山,碧波盈盈,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环湖的山有许多奇峰,瞧,那一对山峰高耸入云,从山脚到山顶就像俯瞰刀劈,山顶云雾缭绕,仿佛到仙境,向下看,真叫人心惊胆颤,这正是西湖十景里著名的“双峰插云”。在西湖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灵隐寺、黄龙洞、烟霞洞、放鹤亭。历史著名的诗人苏轼和白居易在这里修建了苏堤和白堤。意大利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虽然末句有献媚的味道,格调显得不高,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成为作者最好的明证。引导:结合上面的想象,说说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3、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2) 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3) 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4) 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5) 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四、 问题探究:1、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比如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染,展开描写。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 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桂子和荷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展现杭州的风姿。 3、“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 好景,除写湖山胜况,市井繁华,还暗送颂孙何政绩良好之意;“归去凤池夸”则暗含入朝执政之意。两句歌颂并祝福孙何任满报政于朝。五、 小结:同学们,我想这清丽的词句能打开联想、想象的思维空间。下去希望同学们多读,去感受文中优美的艺术形象。六、 板书设计:(略)雨霖铃教学设计设计说明雨霖铃是情真意挚的美文,且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领略其情感之美上。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美,必须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词人,用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对话。这就要让学生多朗读,发挥阅读的主体性,充分感知文本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各有所感,各抒己见。教师要少讲,相机诱导,将学生理解引向深入。对学生言之有理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目标了解词人 2、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3、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感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千百年来,别离之情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今天让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来聆听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雨霖铃。二、了解词人通过预习,大家对柳永已经不再感到陌生,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词人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查找关于作者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来介绍作者。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创造了慢词即长调,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三、初读感知1、听读课文(听录音或老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体会感情。听完后教师强调字音。骤雨(zhu)凝噎(y)暮霭(i)那堪(n kn)2、生自由朗读要求:体会感情基调,并勾画出自己不懂的语句。明确:感情基调是凄清、缠绵。学生提出疑问,生生或师生互动解决疑难问题。3、有感情朗读找一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请同学点评朗读情况,指出不足的地方请点评的同学再读。教师作适当的朗读指导。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再请学生试读。然后全班齐读四、整体感知1、找出这首词的主旨句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由此可知这首词的内容是:在一个萧瑟的秋天里,词人要远行与恋人告别。(学生说出答案)2、全词围绕着“伤离别”来构思,请你说一下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上阕:长亭别离下阕:别后愁思五、品位语言,体会感情1、请同学们读上阕,选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词人离情的句子进行赏析。(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参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写景,实际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以凄清的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所以,长亭已经被当作离别地点的通称。“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都门帐饮”,语出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可见他的思绪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写出了不忍别离却又不得不别的无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形象的刻画,看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烟波浩淼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教师总结上阕:“相见时难别亦难”,在词人的笔下,一景一物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与伤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学生答出: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天衣无缝的境界。让我们把上阕齐读一遍,再来感受一下词人的离别之难。全班同学齐读上阕2、离别之时已是如此缠绵依恋,柔肠寸断,那离别之后词人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读下阕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进行赏析。(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自主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下片换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光耀词史的名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 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用问句结尾余恨无穷余味不尽。师总结:下阕写的是别后愁思,这是实写还是虚写?(生答:虚写)由此我们得出,这首词另一个突出表现手法就是(生答:虚实相济)词人将眼前之景与未知之景相融,因情设景,如此这般才有了这份凄楚缠绵。小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柳永的这首雨霖铃更是道出了这种黯然销魂的情感,情到深处,委婉曲折而断人心肠,这也许就是柳词经久不衰,传诵至今的原因吧。六、齐读,背诵,当堂检查。七布置作业 将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婉约词与豪放词的不同风格。将进酒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常态教学的魅力在哪里?语文课堂是否时时能盈满着对话碰撞的诗意?语文教学怎样实现大处着眼、小处着笔?语文教师的步态和学生的心态怎样才能腾挪出和谐共振的曲音?太多太多的问题在语文的“场”中潜滋暗长,涌动着勃然的生命张力。语文其实就是一场沙龙,是爱语文的你、我、我们,头碰头、心连心共同氤氲而成的沙龙,我们一起遭遇语文的激情,一直走到语文的心里去,我们,也就实现了人生向雅。 在将进酒的沙龙里,我们一起来研习“文本无限”的真意。碰撞 沙龙话题一:假如生活的时代可以选择 师: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一道选择题:A.孔子的春秋时期,B.达芬奇的文艺复兴时期,C.李白的盛唐时期,D.亚里士多德的古希腊时期,你更愿意生活在哪个时期? 生:选A。 师:让我想想,你也许会成为孔子的学生,在杏坛接受谆谆教诲。 生:我就是这么想的。(生笑) 生:选D。 师:你会在路上碰到一个人,他拉住你的手问:“你是谁?”你还没有反应过来,他接着问:“我又是谁?”(生沉默一会,会意地笑) 生:选C。 师:你肯定不会后悔,你会拥有无比优雅浪漫的一段人生,有人会来敲你的门:我们一起喝酒吧。(众生笑) 生:那我就选B吧,只剩下它了,总不能让它“落单”。 师:选择是发自内心的诉求,你也可以什么都不选,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文艺复兴时期”,我祝福你遭遇一段自由忠贞的爱情吧。(课堂的“气场”舒展)再作一次选择,你们猜猜我最喜欢生活在哪个时期? 生:孔子的春秋时期。你是老师,你可以拜师学艺。(生笑) 生:我猜应该是李白的盛唐时期。语文老师都爱李白。(众生笑) 师:李白是我的精神偶像。作为沙龙的主持人,我想和同学们说说我心中的李白,我们心中的李白。 (说明一:沙龙是对文学、艺术的清谈,带有轻松愉快的和谐氛围。将进酒的教学起点设在这里,是情感的预热。在看似不相关之中实现对经验的唤醒,找寻走近李白的心灵路径。) 沙龙话题二:来自时空的问候:李白,你好 师:说说我们所认识的李白吧。能不能用是字句来表述,比如:李白是唐朝诗人。 生:老师,你把最简单的抢走了。(众生笑)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生:李白是诗仙。李白是侠士。李白是酒仙。 师:“是”字可以用来表示判断、强调、比喻。李白是以古体诗和七绝诗为后世称道的诗人。 生:李白是用生命来殉诗的真正的诗人。(学生鼓掌) 生:李白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生:李白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 师:李白是一个性情上追求道家风骨又积极入世的儒者。这是我们眼中的李白。我们可以交流一下唐朝诗人对李白的认识吗? 生:我不太了解。 生:我记得韩愈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生:这是韩愈的调张籍诗中的句子。读了之后,就是感觉李白、杜甫好厉害。(生笑,小声讨论) 师:韩愈的潜台词是什么?李白、杜甫是诗歌的珠穆朗玛峰,没有诗人可以超越他们俩。这可是伟人对伟人的评价。你提到了杜甫,我们来听听杜甫的心声。“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是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吟唱的,意思是说上天喜欢将灾难的帽子戴在天才的头颅上。我们一直都说“文人相轻”,但杜甫对李白却一直“文人相重”“末路相亲”,实在感人。 生:我们从古代回到今天吧。(生会意地笑)余光中说过:“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生:我有想法,你最好不要用“说过”这样的表述,太没有诗意了。(众生鼓掌赞同) 生:我在庐山思绪中读到过这样的句子(李白)飞翔的生命挂在悬崖。 师:穿越古今,我们发现李白将五光十色的生命倾倒在他的诗歌里了。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有过这样的评价,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的,李白写诗是将他心中的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 (说明二:诗言志,诗歌从本质意义上观照是诗人的生命状态和人生诉求。不了解李白的“全人”,只是就诗论诗,鉴赏也许就缺失了应有的深度,体验不能直抵内心。) 沙龙话题三:李白的杯酒人生 师:我又想起了“李白斗酒诗百篇”。你们喝过酒吗?可得实话实说。 生:我喝过,没有什么感觉。 生:我也喝过,可是写不出文章。(众生笑) 师:有没有喝醉过?还是得实话实说。 生:我很诚实的,没有。 师:根据大家的生活经验,喝醉了会有什么结果? 生:也许会做些不理智的事情,甚至会闯祸。 师:蛮可怕的。也许这就是我们俗人和真正的诗人的区别。诗人是酒后吐真言,用诗歌的方式吐真言。 生:这么一说倒也是。中国文人和酒的关系非常密切。 生:中国的酒文化和诗文化好像密切相关。 师:可以这么说,酒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故乡,甚至可以说是精神恋人。 生:那我们说说李白和酒。 生:你说得不全面,应该是看看李白饮酒诗的风采。(学生鼓掌) 师:你的提议很好。我这儿就备了一杯酒将进酒,举起杯来,品尝李白的人生真味吧!(学生独立、放声、纵情朗读)大家觉得这首诗可以怎么学? 生: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生:解释词意,了解内容。 生:结合刚才讨论的李白生平来解读。 生:可以借鉴刚才发掘的古今名家对李白的评价来领悟。 师:都是学习鉴赏诗歌很好的抓手。我觉得,抓住一个字“酒”,也许就能达成学习的愿望。有兴趣一起谈谈吗? 生:将进酒里的确有许多诗句和“酒”有关。 师:几乎是句句关乎“酒意”啊,可以用“李白的杯酒人生”作为沙龙的话题。 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自己的酒杯斟满了,端起来了。 师:李白什么时候最得意? 生:受到唐玄宗重用的时候。 师:我补充一句,李白是唯一一个以诗人的身份进入朝廷的人。可是,现在离他被“赐金放还”已经八年了,他在得意什么? 生:这不难理解呀。李白和岑夫子、丹丘生一起喝酒,朋友之间的心心相印就是人生的得意呀。 师:你说得真好。正是因为有了酒的激发,李白喊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此时,李白在酒杯里倒进去的是什么? 生:是自信。 师:是渴望用世的自信。 生:“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我觉得儒家的“济苍生”“安社稷”对他有积极的影响,他是一个热衷功名希望用世的诗人。 生:那他为什么会说“不足贵”呢? 生:“不足贵”的意思是不值得当作珍贵的对象。我想,李白“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道家的摒弃虚伪、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对他的影响应该也很大吧。 师:鉴赏得很有品位。他是想为世所用,但如果要以同流合污、失去高贵的品性为代价,他宁可遗世独立,在畅饮美酒中获得慰藉。那么,你觉得酒是什么呢? 生:酒是特立独行的尊严。 生:“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我特别喜欢这两句。 师:我想打断你一下,你能举几个古代圣贤的例子吗? 生(略略停顿):孔子、孟子、屈原、贾谊、曹植 师:看来你对古之圣贤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李白为什么要在诗中提及他们的寂寞呢? 生:我看是用古之圣贤自我安慰罢了。 生:我来补充。这就是老师平时说的“借他人杯酒,浇心中块垒”。 师:李白有没有喝醉? 生:不好说。 生:一直很清醒。否则诗歌的结尾他就不会吟唱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了。(说明三:酒是诗人李白重要的生活方式。我们在李白的杯酒人生中看到了他遗世独立的身影,听到了他的豪言壮语。将“酒”作为将进酒鉴赏的出口,用生生互动、师生对话、同伴合作的学习方式走进文本,是这场沙龙式学习的主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