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87855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扬州,是一座与中国大运河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名城。2500年来,扬州城与大运河同生共长、兴衰与共。今年扬州将启动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你觉得该馆可以介绍哪位皇帝的事迹为宜( ) A . 秦始皇B . 汉武帝C . 隋文帝D . 隋炀帝2. (2分)“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文中“此河”是( ) A . 黄河B . 都江堰C . 灵渠D . 大运河3. (2分)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未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 . 三省六部制B . 科举制的创设C . “开元盛世”D . 大运河的开凿4. (2分)下面是唐朝时期的艺术作品,如果为这些作品命名为一个主题,合适的一项是( )A . 开明的民族关系B . 开放的社会风气C . 繁荣的农业发展D . 高超的艺术水平5. (2分)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 .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 . 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 . 加强两国友谊D . 求取佛经教义6. (2分)张萱绘制的捣练图形象的反映了唐代哪一手工业技术的繁荣情景?( ) A . 纺织业B . 陶瓷业C . 矿冶业D . 制铜业7. (2分)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 A . 秦汉时期B . 隋唐时期C . 宋元时期D . 明清时期8. (2分)如果给鉴真塑像写文字注释,应该选择( )A .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 . 西游天竺,求取佛经D . 主动请缨,和亲塞外9. (2分)下面是一位历史老师写的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其中描写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的对联是( ) A .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 .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 .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 .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10. (2分)2016年5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印度总统慕克吉访华,慕克吉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就是( ) A . 张骞B . 班超C . 玄奘D . 鉴真11. (2分)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风靡一时,里面有大量情节描写了契丹与北宋的关系。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 李世民B . 李渊C . 赵匡胤D . 耶律阿保机12. (2分)有关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哪幅是错误的?( ) A . B . C . D . 13. (2分)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曲辕犁 铁犁锋 木棉纺车 秧马A . B . C . D . 14. (2分)北宋时候出现了我国四大发明中的( )A . 造纸术和火药B . 火药和指南针C . 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D . 指南针和造纸术15. (2分)流传于民间的“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宋朝的时候( )A . 全国的粮食只有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能够成熟B . 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的粮食熟了,就可以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C . 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当时全国的重要粮仓D . 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粮食不容易成熟16. (2分)元朝的建立者是( )A . 成吉思汗B . 窝阔台C . 忽必烈D . 阿保机17. (2分)有的同学爱吃泰国引进的香米,而宋朝时已从外国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你知道它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吗( )A . 越南B . 泰国C . 新加坡D . 缅甸18. (2分)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统一蒙古各部的是( ) A . 唐太B . 宋太祖C . 成吉思汗D . 忽必烈19. (2分)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 )A . 黄巢起义B . 玄武门之变C . 陈桥兵变D . “杯酒释兵权20. (2分)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二三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主要得益于( )A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 . 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C . 造纸术的改进D . 书籍销售的扩大二、 判断题 (共6题;共20分)21. (10分)判断题1.唐代后期,起义军在张角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1)唐代后期,起义军在张角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2)鉴真回到长安后,主持译经工作。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4)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5)隋文帝时,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2. (2分)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使唐朝进入全盛吋期,史称“贞观之治”。 23. (2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宋代书法家,人称“宋四家”。24. (2分)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5. (2分)郑和下西洋与岳飞抗金虽都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件,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属于友好往来,后者则是抵御外来侵略。 26. (2分)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国力不断增强。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 填空题 (共3题;共8分)27. (2分)感恩前人之惠。战国时期“_”技术的推广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北宋时期,我国从越南引进“_”提高了粮食产量。28. (2分)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_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的赵州桥是由隋朝著名工匠_设计的。29. (4分)诗歌是历史的重要载体。(1)“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鬼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概括了_(诗人)伟大成就。(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体现了李白诗歌_的特征。(4)“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描写的中国古代民间节日是今天我国的_。四、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49分)30. (19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朝(宋)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宋)朱熹朱子语类(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藩镇之弊”始于唐朝哪位皇帝? 当时爆发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2)为解决“藩镇之弊”,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老师设计了以下表格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治国方略,请你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目的治国方略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收“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文臣统兵_削弱了军队战斗力收“财”权设_收地方财赋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臃肿收“赏罚刑政”权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设_分割知州的权力_(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哪一项改革措施?当时为了加强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对我们的启示。 31.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南宋瓷器)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南方出现了天下闻名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1)材料一中的瓷器出自宋朝哪个著名瓷窑?宋朝时,与该瓷窑齐名的除了龙泉窑还有哪个瓷窑?(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说说这种变化的四个进程吗?(3)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概括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2.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二: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1)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这一制度的主要考试科目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哪一部门负责起草政令?(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朝疆域的特点是什么?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忽必烈推行了什么制度?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判断题 (共6题;共20分)21-1、21-2、21-3、21-4、21-5、22-1、23-1、24-1、25-1、26-1、三、 填空题 (共3题;共8分)27-1、28-1、29-1、29-2、29-3、29-4、四、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49分)30-1、30-2、30-3、30-4、31-1、31-2、31-3、32-1、32-2、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