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86577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举办好本次读书节,4月初,学生会发布了题为“我的青春,我的阅读”,动员大家一起投身到读书活动中去。B不能只为考试而学习,更不能用应付考试的方法接近知识、吸收知识,要为完善自我而努力学习。C责任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信念。对青年人来说,有没有责任心是工作取得成绩的关键。D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以幽默的方式讽刺了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这种艺术风格影响和吸引了相当一批的读者。2 . 下列字形及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幅梅竹图都未拘泥于普通的表现手法,相较之下,感觉铢两悉称(chn),难分伯仲。B他作为一名优秀的侦辑兵,为避免打草惊蛇,蹑(ni)手蹑脚地跟在侦察对象后面。C古城古村里,随处可见百年老屋,外观气派,青砖铺地,雕粱画栋,古风犹在。这里流传的民俗传说,村民们都能信手拈(nin)来。D橘子洲将曾经的菜地拾掇(duo)成梅园。每逢梅花盛放,芬芳扑面,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3 . 下面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爆炸现场为我们还原了事实真相及其发展过程,也让我们看到在这一巨大灾难面前各种人的反应,以及一个人成为英雄的艰难与悲壮。作品描述的是亿万人关注的天津“812”大爆炸。面对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作者以报告文学作家的敏感克服种种困难,多次采访。爆炸现场是何建明继南京大屠杀之后的又一部报告文学作品。ABCD4 . 下面对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赞颂了人民热爱相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B采蒲台的苇中描写了一位老头子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的故事。C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D带水獭皮帽子的朋友,朋友所戴的水獭皮帽子是他渔人身份的标志,这是一个懂人情有趣味的老朋友,他还是一个“风雅”的人,这个朋友行为皆粗中有细,且带点儿妩媚,可算得是个妙人!5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峭壁情有可原虚妄惟妙惟肖B演绎漠不关心取缔自暴自弃C纯粹混为一谈服侍不言而喻D记载挑拨离间惘然天轮之乐6 . 下面关于海底两万里和骆驼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B“诺第留斯号”是一艘具有强大功能的潜水艇,设计制造者是尼摩船长,他自己驾驶潜入深海底部。C拉洋车的祥子是一个有理想的农村人,他通过努力,由一个潦倒、狡猾的人变成了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D老舍对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独特的语言习惯等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作品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7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站在罗布泊能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B他终其一身都在不断受到新环境的生存挑战。C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学会寻章摘句。D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8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踌躇(chuch)鲜腴(y)罅隙(xi)磨肩接踵(zhng)B遒劲(qi)磷峋(lnxn)喧嚣(xio)惟妙惟肖(xio)C狼藉(j)秀颀(q)俯瞰(gn)密密砸砸(z)D婆娑(su)濒临(bn)恹恹(yn)坦荡如砥(d)二、现代文阅读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睛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件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9 .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该选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 ,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是小说的序幕部分;“敌人的愿望”指的是 ,老头子编算着的高兴事具体指 。10 .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横线词在表达上的作用。(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2)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11 . 对于“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理解,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B“过于”表示程度或数量超过了限度,孔子说,“过犹不及”,因而“过于”在这里含贬义,是对老头子的批评与指责。C老头子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像个没事人”“悠闲的心情撑着船”,很是“传奇”,而有了“过于自信和自尊”的不足,可以使他更接地气。D“过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非常”,突出了老头子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12 . 有人认为,老头子的肖像描写应该更加精炼,对照“修改示例”,联系全文谈你的看法。(修改示例)撑船的是个老头子,他像一只老了的鱼鹰,短短的花白胡子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青山不老梁衡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了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根下的淤泥也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些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13 . 请谈谈你对文题“青山不老”的理解。14 . 第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5 . 按照要求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2)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16 . 第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请结合全文,说说“另一样东西”具体指什么。17 .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结合植树的牧羊人和青山不老说说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三、句子默写18 . 默写填空(1)_,八年风味独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2)_,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3)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4)_,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样过零丁洋)(6)苟全性命于乱世,_。(诸葛亮出师表)(7)诗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四、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9 . 本文作者是_朝的_。20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谈笑有鸿儒(_)(2)可以调素琴(_)21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2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本文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形容陋室之陋。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D文中作者以诸葛、杨雄自比,含蓄表达了自己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吾母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睱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宅邸,督铨学基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选自蒋士铨忠稚堂集)(注释)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铨:作者蒋士铨自称。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戚党:亲戚和乡邻。吟哦声:读诗的声调。少痊:病略微好转些。扑之:责打我(铨自指)。23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母怡然/无愁蹙状B母与铨/皆弱而多病C母必/正色婉言规D而母教/由是益以严24 .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行(_)(2)过(_)(3)止(_)25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2)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26 .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六、诗歌鉴赏中国是诗的国度。诵中华诗词,悟古人情思完成小题。27 . 文学社开展以“思乡”为主题的赛诗会,请按要求默写。(1)乡书何处达,_。( 次北固山下)(2)_,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3)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_,_。”两句写尽了戍边战土绵绵不绝的乡思。(4)调动积累,写出句含思乡之情的诗句:“_”。(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8 . 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完成小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这首诗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之志和之情。(2)甲乙两图是文学社为诗作找来的配图,一时难以取舍。下面就诗作和画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甲 乙A诗以”僵卧孤村”四字开篇,写出老迈的诗人回乡后凄凉的状况,与甲图中诗人形象吻合。B乙图中诗人双目微闭,表情闲适自得。这种状态正是诗人隐居山村“不自哀”的表现。C乙图中诗人躺在古松之下手握书卷,不符合“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情境。D甲图中诗人斜卧于床榻.梦中不忘为大宋率兵征战,这与“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情境吻合。七、作文29 .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一)请以 “是你教会我(如:自尊、坚强、宽容、微笑)”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二)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尽管结果会令我们受伤,但无论如何,生活仍在继续,唯有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才能沐浴风雨后的阳光。请以“面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选择(一),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选择(二),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600字。来源:学_科_网(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课内阅读1、五、课外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