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81621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绝唱(20分)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_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1 . 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_ _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_2 . 作者写荷叶的美,红花的美有什么作用?(4分)_3 . 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2分)_4 .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4分) _5 . 第段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_阅读时间去哪儿了一文,完成后面小题。“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实践和低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6 . 开头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7 .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1)体会第段中加点的“通常”一词的准确性。(2)请指出第段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8 .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觉得时间过得越快。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新路还是接触生活中的新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比重越大。二、句子默写9 . 默写填空。(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诗经关雎)(2)_,白露为霜。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所)(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大道之行也)(5)虽有嘉肴中体现重视实践,强调只有学习和教学之后才能找到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6)家国天下,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博爱胸襟,陆游面对国家危难,深情嘱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杜甫目睹茅屋破败,大声疾呼“_,_”!(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作答)三、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10 . 本文作者是_代的_(人名)。11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或以钱币乞之。12 . 这段文字按“/”分为两层,请简要概括内容。(1)_(2)_殷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励志力学。及长,通经。贞元末,以五经登第,精于历代沿革礼。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答拜。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行者皆惧,侑谓虏使曰:“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可汗惮其言,卒不敢逼。迁侑谏议大夫。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后)以洁廉入为卫尉卿。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欲加兵镇州,诏五品已上都省集议。时上锐于破贼,宰臣莫敢异议。独侑以廷凑再乱河朔,虽附凶徒,未甚彰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大和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时大兵之后,遗骸蔽野,寂无人烟。始至,空城而已。侑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周岁之后,流民襁负而归。侑上表请借耕牛三万,以给流民,乃诏度支赐绫绢五万匹,买牛以给之。数年之后,户口滋饶,仓廪盈积,人皆忘亡。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以功加检校吏部尚书。六年,入为刑部尚书。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朝廷务安反侧,征赋所入,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入王府。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乃上表起大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开成三年卒,赠司空。(节选自旧唐书殷侑传)(注)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13 . 下列加点的“以”与“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属予作文以记之D策之不以其道14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殷侑年少有志。他通晓经学,精通历代礼制沿革,贞元末年科举登第,后多次升职,任太常博士。B殷侑坚守气节。面对回纥可汗的盛兵以待和无理要求,他毫不畏惧,直言可汗的失礼之处,最终使可汗不敢胁迫。C殷侑体恤民情。大和四年,他在大战之后和士卒同甘共苦,竭力恢复民生,数年之后,粮丰仓实,百姓安居乐业。D殷侑重视军务。他任刑部尚书时,请表上奏,赋税收入全部留在地方用于供养军队,朝廷另每年再下拨十五万贯钱财和五万石粟米。15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欲臣汉使而不答拜臣:_ 可汗惮其言惮:_未甚彰露彰:_ 仓廪盈积盈:_16 . 翻译下列句子。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四、诗歌鉴赏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7 . 本词作者是宋朝的_,词中“危楼”的意思是_。18 . 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草色烟光残照里”展示了主人公望尽天涯时的所见之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B“无言谁会凭阑意”表明因为词人不愿与人交流,所以没人能理解他的心声C“衣带渐宽”二句,揭示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道破春愁难遣的真正原因。D下阙前三句词人拟“一醉”是为了消释“春愁”。五、综合性学习完成后面小题今年初,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工作,并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工作。为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班级准备设计专题板报,请完成相关任务。19 . 以下是有关垃圾分类的倡议,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A师生要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理念,强化节能减排意识,养成良好习惯。B校园内、教室里设置多个贴上各类垃圾标签的垃圾箱,实行垃圾分类投放。C师生自备垃圾袋,各自把一天中产生的垃圾装好,放学后再将垃圾带出校外。D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塑料袋;少制造垃圾,特别是不易分解和有毒有害垃圾。20 . 请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作为板报的标题。21 . 根据图示,简要介绍“有害垃圾”。六、作文22 . 题目:那份不一样的真情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二、句子默写1、三、课外阅读1、2、四、诗歌鉴赏1、五、综合性学习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