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75747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25分)1. (1分)现在的食品安全令人堪忧,于是一些城里人,利用周末时间去农村亲自种地,这就是“城市农夫”一族,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种地的知识,你给他们推荐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A . 齐民要术B . 天工开物C . 神农本草经D . 九章算术2. (1分)在下列我国古人类遗址中,出现贫富分化的是( )A . 北京人遗址B . 大汶口遗址C . 半坡遗址D . 河姆渡遗址3. (1分)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A . 齐桓公B . 晋文公C . 越王勾践D . 吴王夫差4. (1分)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永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 ) A . 禅让制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行省制5. (1分)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 . 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 . 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 . 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 . 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6. (1分)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生产力的发展B . 生产关系的发展C . 诸侯争权夺利D . 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血缘关系的日益疏远7. (1分)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A . 修筑都江堰B . 改进造纸术C . 发明活字印刷术D . 制造地动仪8. (1分)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卧薪尝胆等,这些成语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特点?( )A . 文化发展快B . 奴隶制度的瓦解C . 诸侯兼并争霸D . 封建制度的确立9. (1分)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如下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秦朝实行丞相制度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 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A . B . C . D . 10. (1分)下表,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 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岁1岁13岁11岁2岁8岁15岁11岁14岁9岁A . 诸侯争霸激烈B . 中央集权强化C . 民族融合加强D . 外戚宦官交替执政11. (1分)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流传。佛教是何时传入中国呢?( ) A . 东汉B . 西汉C . 元朝D . 唐朝12. (1分)“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秦朝在中央设置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 A . 丞相B . 太尉C . 御史大夫D . 刺史13. (1分)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A . 优越的自然条件B . 人口的大量迁移C . 统治者的措施D . 稳定的社会环境14. (1分)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A . B . C . D . 15. (1分)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是( )秦始皇秦二世汉高祖汉文帝A . B . C . D . 16. (1分)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A . 马陵之战B . 桂陵之战C . 长平之战D . 巨鹿之战17. (1分)图2为中国古代一种货币,上面雕刻着“五铢”二字。据此推断这些货币最早应该出现在什么时候( )A . 秦朝B . 西汉C . 东汉D . 唐朝18. (1分)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 奴隶制开始瓦解B . 封建制度确立C . 生产力飞速发D . 诸侯兼并争霸19. (1分)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古代丝绸之路历史更加关注。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结论A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B丝绸之路通到安息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两河流域C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农作物的引进是丝绸之路的开通的最大成果D汉武帝后,西汉商人经常出海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开辟A . AB . BC . CD . D20. (1分)下列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四个事件,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 . 戚继光抗倭B . 丝绸之路C . 鉴真东渡D . 郑和下西洋21. (1分)小明以“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他可以查阅的资料是( )A . 司马迁的史记B . 王羲之的兰亭序C . 祖冲之的缀术D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22. (1分)华佗的弟子照着老师传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90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这种方法是( ) A . 常服“麻沸散”B . 望、闻、问、切C . 演练“五禽戏”D . 病了就做手术23. (1分)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 . 侧重史书记载B . 注重史料考证C .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 . 秉承朝廷旨意著史24. (1分)有一段评书是这么说的:“这些火船往哪儿开呀?曹营啊。那东风这么一鼓啊,鼓动帆蓬,这船都象飞起来一样,火船就奔曹操的水寨来了。”它讲的是( ) A . 淝水之战,曹操以弱胜强B . 官渡之战,蜀吴联合抗曹C .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D . 长平之战,刘备、孙权统一北方25. (1分)我国古代史上曾建立了一个政权,提示语有三个关键词:司马炎、结束分裂、八王之乱。据此判断,这个政权是( ) A . 东汉B . 西晋C . 东晋D . 前秦二、 非选择题 (共2题;共7分)26. (4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请写出下列相关内容。 (1)最早出使西域。加强西域与内地联系的历史人物。 (2)迁都洛阳,促进民族融合的著名改革家。 (3)“唐蕃和同为一家”中的吐蕃族是今天的哪个民族?写出一个唐朝和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 (4)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哪个民族?他们信奉的宗教是什么? (5)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6)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27. (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孔子图2孟子材料二: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立学校,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选用。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要做官非学儒不可,士人都变成儒生了。京师的学校(太学),五经博士当教官,有正式学生五十人,叫作博士弟子,全国各郡保荐学生到博士处受业,待遇同博士弟子一样,名额不定。两种学生都是一年考一次,考上、中等的给官做,考下等的黜令退学。又选通经学的小官吏做地方官府的卒史,职务是用经义装饰政事。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逯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的近代化(1)图1中孔子言论体现“_”的学说,孔子将其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孔子到孟子,大体经历了五代,孟子将孔子民本思想发展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同时孟子提出做人要有骨气和正气,如教材中“_”。孔孟民本思想的实质是_。图2中孟子言论被后世凝练为_,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人民而英勇无畏、甘愿牺牲的民族精神。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是何意图?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选官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作用。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哪些?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25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非选择题 (共2题;共7分)26-1、26-2、26-3、26-4、26-5、26-6、27-1、2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