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半期考试试卷B卷精编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74986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半期考试试卷B卷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半期考试试卷B卷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半期考试试卷B卷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半期考试试卷B卷精编一、 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下面示意图中的?应填入的是( )A . 文艺复兴B . 光荣革命C . 权利法案D . 俄国废除农奴制2. (2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 资产阶级要当权B . 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C . 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D . 人民革命运动的推动3. (2分)我们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和一切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争取民族解放,维护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称做为民族解放运动。据此,以下具有民族解放运动性质的战争是( ) A . 滑铁卢战役B . 萨拉托加大捷C . 凡尔登战役D . 克里米亚战役4. (2分)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法典确立资产阶级立法典范的传奇历史人物是( )A . 克伦威尔B . 华盛顿C . 林肯D . 拿破仑5. (2分)假如你要探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最值得参考的历史文献是( )A . 人权宣言B . 权利法案C . 民法典D . 独立宣言6. (2分)掌握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政权的是( )A . 斐扬派B . 吉伦特派C . 雅各宾派D . 热月党人7. (2分)“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大国崛起解说词)。这段话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B . 美国独立战争C . 法国大革命D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8. (2分)战争打乱世界秩序,改变世界面貌,对此表述因果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拿破仑战争打击欧洲封建秩序B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C . 德国闪击波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D . 科索沃战争联合国主导地位受到挑战9. (2分)下列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益是完全正义的民族战争 是导致帝国覆亡的一个重要原因A . B . C . D . 10. (2分)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当时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A . B . C . D . 11. (2分)石油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得益于( )A . 蒸汽机的发明B . 内燃机的发明C . 火车机车的发明D . 电车的发明12. (2分)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 飞机的研制成功B . 电力的广泛应用C . 内燃机的应用D . 垄断组织的出现13. (2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这段文字描述的“新的太阳”跟什么历史事件挂勾最为恰当?( )A . 美国独立战争B . 美国南北战争C . 工业革命D . 第二次工业革命14. (2分)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国家类别时间美国德国煤炭钢煤炭钢1870-1879年4900万吨38万吨4600万吨31万吨1910-1914年47400万吨2657万吨24700万吨1479万吨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 . 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C .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D . 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15. (2分)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 A . 瓦特B . 爱迪生C . 诺贝尔D . 本茨16. (2分)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点是( ) A .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B .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C . 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D .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7. (2分)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和迅速扩展,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发生不少变化。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 . 1789年9月,巴黎工商业者瓦尔特高兴地说:“我们的店铺这回不用担心被别人抢夺了!”B . 1865年,农奴出身的伊凡成为圣彼得堡一家机器制造厂的工人。C . 1871年12月,10岁的田中一郎与父母到横滨港欢送日本使节出访欧美。D . 1866年,曾经从美国南方逃亡北方的黑人杰克,再也不能回去了,因为南方已是一个新的国家。18. (2分)某位历史学家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作了这样的主人:“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位史学家认为这一法令( )A . 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B .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C . 加速了俄国向亚洲扩张D . 使俄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 (2分)下列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相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 . 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都与英国有关B .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C . 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 都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20. (2分)186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1943年的开罗宜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以上材料说明的共同主题是( ) A . 实现民族独立B . 维护国家统一C . 中美关系友好D .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21. (2分)以下表格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 ) 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2874200051937A . 赢得了克里米亚战争B . 解放了黑人奴隶C . 实行了五年计划D . 废除了农奴制22. (2分)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 )A . 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 . 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 . 倒幕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D . 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23. (2分)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所共同承担的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历史使命是( )A . 推翻本国的封建专制B . 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C . 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 . 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24. (2分)创新与发展是每一个国家关注的重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政策的提出为日本以后科技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 A . 废藩置县B . 殖产兴业C . 实行征兵制D . 努力发展教育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2分)25. (15分)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浪潮,推动了欧美向近代社会转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过国会准许皆为非法”世界通史资料选择近代部分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死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请回答:(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英国哪一部法律文件?此文件奠定了英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2)材料二的内容源于法国的什么文献?这部文献是什么机构制定?它所提出的政治主张与当时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有关?(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26. (12分)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不断寻找救国道路,进行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国近代化历程主要特点相关重大事件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_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_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_(2)以下是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相关的图文材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简单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自强、求富_三民主义_(4)从这些运动思想主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什么特点?27. (25分)从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读图,回答问题。(1)图一人物在天文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所在的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2)导致图二中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哪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使用?在此期间,领先世界的主要是哪两个国家?是谁将人类带入光明时代? (3)从图三可以看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矛盾其实是哪两国之间的矛盾?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4)图四是哪场战争中的惨烈场景?什么事件成为引发战争的导火线?战争最终获胜的是哪一方? (5)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图二和图四存在的内在联系。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2分)25-1、25-2、25-3、26-1、26-2、26-3、26-4、27-1、27-2、27-3、27-4、2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