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62568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D卷一、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说法,下图表明人类是由古猿演化而来。得出这一结论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 传说、遗址B . 化石、遗址C . 遗物、记载D . 传说、记载2. (2分)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山顶洞人D . 半坡人3. (2分)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小敏惊讶的发现,除了是祖国境内最早人类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石林地质公园和恐龙公寓。小敏踏上的这块土地是( ) A . 陕西西安B . 山东大汶口C . 云南元谋D . 浙江河姆渡4. (2分)以下属于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都使用磨制石器 都会制作彩陶 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都过上定居生活A . B . C . D . 5. (2分)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设在北京市房山区的周口店,原因是这里曾有中国早期人类居住。请问曾在周口店居住的早期人类是( ) A . 元谋人B . 河姆渡人C . 北京人D . 半坡人6. (2分)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河姆渡居民D . 半坡居民7. (2分)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与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有关的一项是( ) A . 耧车B . 曲辕犁C . 水排D . 翻车8. (2分)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 . 会种植庄稼B . 能人工取火C . 能建造房屋D . 会制作陶器9. (2分)最早建造如图式样房屋的居民是( )A . 山顶洞人B . 半坡原始居民C . 河姆渡原始居民D . 大汶口原始居民10. (2分)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地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 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 刀耕火种B . 游牧渔猎C . 农耕定居D . 铁犁牛耕11. (2分)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 ) A . 夏商周时期B . 半坡原始居民时期C . 北京人时期D . 尧舜时期12. (2分)传说中文字的发明者是( ) A . 黄帝B . 嫘祖C . 伶伦D . 仓颉13. (2分)夏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 ) A . 通过“禅让制”登上王位B . 自己建立了夏朝C . 凭借家庭特殊地位继承父位D . 牧野之战取胜,推翻上一个朝代14. (2分)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表明?( ) A . 黄帝、黄帝战胜了蚩尤B . 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C . 海外华人是黄种人D . 黄帝和炎帝都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15. (2分)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 . 炎帝和黄帝B . 尧C . 舜D . 禹16. (2分)“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反映出两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 . 禅让制B . 世袭制C . 奴隶制D . 分封制17. (2分)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的是( )A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B . 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 . 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D . 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18. (2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汉D . 元朝19. (2分)如图是“历史”一词的甲骨文写法,甲骨文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种字体最早出现在( ) A . 西周B . 秦朝C . 商朝D . 清朝20. (2分)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中华第一鼎”正式移驻该馆。“中华第一鼎”指的是( ) A . 司母戊鼎B . 毛公鼎C . 大盂铜鼎D . 商朝虎耳铜鼎21. (2分)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它是在湖南哪个地方出土的( )A . 茶陵B . 醴陵C . 攸县D . 宁乡22. (2分)下列朝代与建立者对应错误的是( )A . 西周周武王B . 商朝汤C . 夏朝启D . 东周周平王23. (2分)小明看电视剧封神榜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 ) A . 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B . 商汤灭夏C . 牧野之战D . 国人暴动24. (2分)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辅佐的贤明君主是( ) A . 黄帝B . 夏启C . 商汤D . 周武王25. (2分)自然地理环境对于文明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下列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的是( )古埃及文明 古希腊文明 中华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A . B . C . D . 二、 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共50分) (共4题;共50分)26. (12分)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这一远古居民生活在哪一流域? (2)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河南安阳,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 (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7. (14.0分)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官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材料三: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三点即可)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其主要领导人物是谁?使秦朝灭亡的人又是谁?发生材料二中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为加强中央集权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5)你怎样用一句话来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28. (12分)下面是一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共有5个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甲是个13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这天一大早,甲与大伙走出小木屋,每人手里拿着一把青铜矛去狩猎。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正午,天上乌云翻滚,他们急忙往回赶,因为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赶快将辛苦种植已经成熟的粟收割,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甲的母亲正在把一根鱼刺的制成一枚骨针,旁边的陶锅煮香喷喷韵野兔肉。错误1:_ 理由;_错误2:_ 理由:_错误3:_ 理由:_错误4:_ 理由:_错误5:_ 理由:_29. (12分)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材料四: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令”;不足万户小县设“长”(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涉及什么制度? (3)材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哪一制度? (5)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共50分) (共4题;共50分)26-1、26-2、26-3、26-4、27-1、27-2、27-3、27-4、27-5、28-1、29-1、29-2、29-3、29-4、2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