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085244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贸易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美贸易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美贸易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今年是个多事之秋,世界局势相比之前都有了很大变化,普京连任、美国轰炸叙利亚、南北韩领导人会面、还有中美贸易战我们最关切的,无疑还是关乎国运的中美贸易战。贸易战是个漫长的过程,短短几月肯定不能知晓胜负,但截至到现在已给了我们很多警醒,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7712亿元,美国为1308105亿元,已经占到美国的百分之六十三,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必然会与世界老大美国发生利益冲突,美国也必然不会坐视不管,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地位被冲击。所以,贸易战绝不是偶然的,是维持或改变世界格局,争夺话语权必有的一战。 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18年3月23日,上海能源中心发布原油期货合约上市挂盘基准价,人民币原油期货开始交易,这是史上第一个国际化的,不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的原油期货。也就是说,石油出口商们又多了一种选择,他们可以绕过美元计价基准,用人民币交易,同时,为了使这个合约更具吸引力,中国计划人民币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完全兑换黄金,这就形成了原油与人民币挂钩的局面,规避了石油与美元挂钩的交易体系。如果人民币石油期货被大众所接纳,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霸主,经济和军事是两大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它经济之所以能够扼住全球经济的咽喉,靠的就是自70年代以来建立的石油美元体系。1971年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后,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同意向沙特阿拉伯提供军火和保护,条件是沙特所有的石油交易都要用美元结算。由于沙特是OPEC中最大的产油国和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其他国家也很快采用美元进行石油交易,石油美元体系从此确立。石油美元体系确保了全球各国对美元及美国国债的强烈需求,因为进口石油的国家需要大量美元来购买石油,这些美元必须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这就造成了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如果石油美元体系被冲击,采用人民币结算,美元地位必然会下降,利率也会随之上升。这对美国无疑是当头一棒,和后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确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018年年初,中美贸易战就已初现端倪。2018年1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征收最高税率达30%和50%的关税”。2018年2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中国的铸铁污水管道配件征收109.95%的反倾销关税”。2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铝箔产品厂商征收48.64%至106.09%的反倾销税,以及17.14%至80.97%的反补贴税”。3月9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关税发令,“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即232措施)。3月2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因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中国商品征收500亿美元关税,并实施投资限制”。2018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其中计划对价值30亿美元的美国产水果、猪肉、葡萄酒、无缝钢管和另外100多种商品征收关税。2018年4月2日起,中国对对原产于美国的7类128项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关税。2018年4月4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我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再之后,特朗普将加征关税的500亿美元商品增加至1000亿美元。数字总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无法反映出贸易战的触目惊心。只是美国步步紧逼,我们必须还以颜色,不能一味退让,否则必然会陷入更加劣势的局面,哪怕两败俱伤,也要显示出我们发展经济,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心与毅力。中国政府的回应,也体现出了这一坚定信念:一直以来,中方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为解决中美经贸问题作出了大量努力,显示了极大诚意,并提出了合理建议。中方不希望打贸易战,但绝不惧怕贸易战,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如果美方执意要打,我们将奉陪到底,并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不仅仅是关税,我们受到了美国全方位的打击。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因为中国电信设备商中兴通讯未履行和解协定中的部分协定,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这对于芯片、系统全靠进口的中兴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没有了芯片,就不可能造出手机,中兴就不得不宣告破产或者全面的业务转型。尽管美国商务部官员指出,此举与白宫最近几周采取的其他行动无关,即与最近的中美贸易纠纷没有关联,中兴通讯的违规行为最初是由奥巴马政府时期启动的调查,可之后接连不断的对华为和其他公司的调查,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中兴事件之后,我们才知道在核心高科技领域,我们是多么的脆弱和不堪一击。芯片,系统的市场,我们的占有率几乎为零。为我们所骄傲的中国高铁,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牵引系统三个高铁的灵魂还是掌握在外国手里。国产客机c919去年刚刚经历首飞,发动机也是国外的技术。在中国制造2025的道路上,可真称得上道阻且长,美国不断遏制我们在工业制造以及高科技领域的发展,防止我们转型,可正是这样,我们更要迎难而上,突破壁垒,掌握真正的核心科技,不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可幸的是,不少企业已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付诸实践,4月9日,中国科学院与恒大集团在北京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恒大计划在未来十年投入1000亿,与中科院共同打造三大科研基地。4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资收购中国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阿里巴巴CTO张建锋表示,IP Core是基础芯片能力的核心,进入IP Core领域是中国芯片实现“自主可控”的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芯片行业定然有飞速的发展。与当下情况相似的是,美国与日本当年也有一场贸易战。日美贸易战肇始于1960年代,激化于1970年代,高潮于1980年代,基本上跟日本制造业的重生、崛起、鼎盛三个阶段相契合。从1960-1990这三十多年间,日美之间爆发了无数次贸易纠纷,其中行业层面的大型贸易战共有6次,宏观层面的贸易决战有2次。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增长,最高时期gdp已达美国百分之七十,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故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国内泡沫急剧扩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在欧美的军事届,一直对于日本有这样一种评价:“长于战术,短于战略”,用中国人的大白话来讲,就是“算小账特别清楚,算大帐总是糊涂”。能够证明这个结论的案例数不胜数,比如侵华战争时放弃沿华北平原自北向南快速推进,而是选择自东向西沿长江水域进攻。在日美贸易战方面,事情同样如此。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即“失落十年”(The Lost Decade)。从高速增长到长期停滞,日本的发展经历为那些雄心勃勃致力于经济起飞的新兴国家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活教材。作为最重要的产品输出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这一局面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极为相似。纵观日本经济近30年来的发展,1985年的广场协议是一个转折点。有分析指出,广场协议后,受日元升值影响,日本出口竞争力备受打击,经济一蹶不振了几十年。甚至在经济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为整垮日本而布下的一个惊天大阴谋。今天的中国与当年经济飞速发展的日本是何等的相似,只可惜当年的日本只能任由美国摆布,如今我们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政治独立自主,必然不会重蹈日本覆辙。有人会疑问:我们现在全球第二强了,为何还要韬光养晦呢?其实韬光养晦的情况有两点:一是实力弱小,二是身有硬伤。我们已经早过了实力弱小的阶段,但我们现在是有硬伤的,那就是人口和债务。人口问题上如果纠缠于贸易战,10年之后美国人口结构基本没变化,你却全面进入老龄化了,该未雨绸缪的事情因为战略精力被分散,没能集中精力实施。跳进这种陷阱是否值得?在债务方面,如果纠缠于贸易战,造成地缘政治升温,进口商品(如大豆玉米等)涨价叠加油价上涨,CPI飙升到3.0以上,经济全面通胀,美国再连续4次加息,国内利率跟不跟?如果跟的话,过去5年积累的债务怎么办?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大概清楚,中国应该排除干扰和噪声,继续集中精力将“去杠杆、扶产业”等既定方针给执行下去,不能让别人把战略注意力用套路和佯攻给吸引开。也能理解为何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韬光养晦”理论仍然适用。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民族已不知多少次陷入了危机。宋朝的靖康之耻,被金人占据一半江山,对其俯首称臣;清朝的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之后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国之后的朝鲜战争、对越反击战,不止一次的面临国土的被侵略。我们都凭借着中华民族的团结一致,挺过来了。贸易战何足惧哉?赢了不骄傲,输了不气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或走弯路,或有阻碍,都无法消磨我们的胜利的决心。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5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