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力市场学--重点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51293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劳动力市场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考--劳动力市场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考--劳动力市场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为重点第一章*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狭义)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自愿进行的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的一系列活动。(广义)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多狭义的劳动力市场综合而成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对劳动力市场的理解:1、它是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场所和空间。2、其基本要素是价格。3、其运行机制受多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劳动力:(三种含义)1、指人的劳动能力;2、指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劳动活动的人,即劳动者;3、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劳动者的总和。劳动力的特点和本质:1、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2、 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3、 劳动力是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是指劳动适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生存的报酬收入或者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失业: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从而也失去获得劳动报酬的机会,这就是失业。*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凡在规定年龄之上,以下情况者属于就业人员:1、正在工作的人。2、有职业但面临因疾病、休假、劳动争议等不工作的人,以及单位因各种原因临时停工的人。3、雇主和自营人员。4、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但又再次从业(合营和自营等各种方式)的人员。工资的基本形式: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工资按表现形式分为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也称名义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货币工资的购买能力受劳动者必需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价格所制约*劳动报酬包括:货币报酬与非货币报酬。*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共性:1、市场性;2、开放性;3、竞争性;4、层次性;5、规范性*劳动力市场的特性:1、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式契约关系。2、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3、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4、 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1、 主体要素。2、价格要素3、基础要素4、保障要素5、调控要素劳动市场的类型:(一) 按照劳动力市场的范围划分1、 区域劳动力市场2、 产业劳动力市场3、 职业(工种)劳动力市场4、 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二) 按照交易方式和途径划分1、 有型市场,指通过职业介绍等市场中介组织和机构所形成的劳动力交易,特点在于其交易活动哟固定的场所,具有经常性。2、 无形市场,指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的就业广告,人际关系等非市场中介组织所形成的劳动力交易。(三) 按照市场的竞争自由度划分1、 完全竞争市场2、 垄断市场3、 不完全竞争市场(四) 按照职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划分1、 国家公务员市场2、 经理市场3、 专业技术人员市场4、 普通劳动力市场(五) 按照劳动力交易的社会条件划分1、 一级劳动力市场指就业条件较好、交易质量较高的劳动力市场2、 次级劳动力市场指就业条件较差、交易质量较低的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三个基本特征:1、有高度的组织与管理。2、把特权地位给予已经聘用的人而不是外部人3、工资常常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规划与程序外部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少。*劳动力市场的功能1、资源配置2、激励鞭策3、经济促进4、信息传递5、窗口导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1、供求机制2、竞争机制3、工资机制(就是劳动力价值或工资自发形成的过程) 工资上升,劳动力流入,供给量增加,竞争加剧,形成供过于求; 工资开始下跌,劳动力流出,供应量减少,出现供不应求,工资又开始上升。*非经济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影响1、组织性因素的影响 组织性因素是指政府、工会以及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2 社会性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因素是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风俗等。*劳动力市场运行存在的障碍1、劳动力市场自身的不稳定2、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和缺陷*劳动力市场的上诉特性将给社会再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破坏市场机制的优化配置功能 首先,工资不断下降,甚至降低到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临近点,就有可能破坏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力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一旦劳动力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受到威胁,社会生产的基础就存在着奔溃的危险。 其次,假若存在着极为低廉的工资,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现象,市场又都不得不忍受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劳动力价格,这种价格根本不能反映劳动力市场不同劳动的交换比率。换言之,这种情况,就使市场竞争决定价格的机制丧失了正常发挥功能的条件。一旦市场机制受到破坏,就不能通过市场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市场丧失其有效性。*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和缺陷1、 信息障碍指由于信息缺陷和信息偏误,劳动力市场不能达到互惠交易。2、市场缺陷指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工资刚性等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易参与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劳动力市场不能达到均衡最优。(1)、有效需求不足*(2)、工资刚性 即当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工资上涨,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工资下降。(3)、主观因素3、制度障碍第二章*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含义: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分类: 1、需求无弹性,即Ed=0;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趋于无穷大;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 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有无穷的劳动力供给。依据此时工资水平,厂商可以雇用都他想雇用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高于这一工资水平时,劳动力供给也不再增加,厂商也不能雇用到更多的劳动力。 第四章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的基本假设条件:1.劳资双方式理性的并分别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2、劳资双方对他们赖以生存的劳动力市场环境都享有充分的信息,信息分布均匀,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3、劳动力具有同质性,企业提供的工作机会在工作条件及其他非货币特征方面也具有同质性。4、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为数众多,并且双方均无组织性,是工资接受者。5、劳动力流动无制度障碍,流动成本为零。*自愿失业:指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着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即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从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劳动力短缺: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大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过剩: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小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初始供给大于有效供给,劳动力过剩又称为劳动力过度供给。如何保证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1、将部分企业因劳动力短缺而停产。2、对产品的产量和品种进行调整。3、改变工艺和相对地改变技术和装备。4、用不合格劳动力劳补充,所谓“不合格”劳动力。*工资漂浮:指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自下而上层层提高的工资的倾向,以及这种倾向造成的工资轮番上升的现象。*平均主义倾向:在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普遍存在的条件下,工资漂浮必然导致工资收入的平均分配,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内部劳动力市场产生的概念:组织内部的人才资源可以称为“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产生的条件:1、专业技巧和知识2、建立员工对组织的忠诚3、有效的激励员工4、有利于人员的筛选*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成因:1、存在劳动力替换的成本2、岗位的特殊性3、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第五章劳动力流动: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之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移和流动。*劳动力流动的条件:1、自愿性。2、自足选择性*劳动力流动的条件:1、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实现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别3、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享有充分的就业自主权。4、社会分工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分析: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2、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3、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4、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5、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6、与工作匹配的意愿*(多项)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 1、企业组织及集团内部的流动 2、地域之间的流动 3、行业之间的流动 4、职业之间的流动 5、劳动力队伍本身的流动 6、就业和失业之间的流动*(简答)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性 1、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2、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流动 3、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4、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流动 5、从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劳动合理流动的意义:1、促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2、促进经济增长,产生最佳经济效益3、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地位4、能够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益*在分析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和企业生产所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障碍1、争夺就业岗位的冲突2、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出农村社会体系,又难以被城市社会所接纳,往往成为社会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3、户籍障碍4、成本障碍*(论述)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措施 1、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2、深化劳动人事体制改革,逐步消除限制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因素 3、完善法律法规 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 5、加快城市化进程 第六章*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形成原因1、由于歧视和文化习俗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2、由于技术进步以及竞争因素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3、由于政策法规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即制度性分割*职位竞争理论内容:1、职位有好有坏,其数量种类和结构由技术进步状况决定,生产力的提高归功于职位而不是工人。2、各职位之间的工资是不同的,但每个职位上的工资却是相对固定的,其高低由技术状况、社会习俗、工会力量、培训费在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分配等决定。3、每个工人的工资收入取决于他在劳动力阶梯中的位置,处在阶梯上端的工人更有机会获得好的职位,从而收入较高;而处在阶梯末端的工人则只能得到较差的职位,其收入也就相对较低。4、相应的,教育没有了人力资本理论中的那种提高生产的作用,而只是一种“信号”,起着“过滤器”的作用*(简答)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特点 1、城乡分割明显,城镇内部的劳动力也具有分割性,但是界限模糊 2、导致分割的因素种类较多,但是制度性因素显著 3、分割状态变迁的速度非常快 4、市场分割的非制度因素影响增大*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具有以下的特征 1、用工比较规范2、社会保障制度完备,福利收入高3、隐性失业严重*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1、降低经济效率2、扭曲收入分配关系3、劳动力市场分割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4、有违公正原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措施:1、稳步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彻底破坏体制性障碍2、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构建城乡统一的培训机制4、加快搭建城乡统筹就业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推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第七章*人力资源政策含义:指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达到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等目的的政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经常性调节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就业服务2、实施创业就业计划3、加大教育投资4、激励就业5、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公共部门雇员的工资性收入还有以下的特点:1、公共部门工资性收入中附加福利的比重要高于私人部门,因而在比较公共雇员和企业雇员的工资收入时,不能仅仅考虑工资水平的差异。2、公共部门雇员的社会保险待遇高于各类企业部门,公共部门雇员的辞职率低于各类企业部门。3、职业工资结构在公共部门比在私人部门公平,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位的工资比较平均化。*劳动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1、保护劳动者合法利益2、保证劳动力市场在竞争和公平的基础上运行3、能够改善劳动关系,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的规则4、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稳定5、影响工资水平和就业量*有关劳动保护的法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1、劳动保护立法将提供劳动保护的成本定为企业的法定成本,会避免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工人。2、可以缩小整个经济中职业间的工资差别。*职业许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短期内可以限制特定职业的劳动力供给,提高市场工资。2、为那些获得许可的工人提供经济租金,同时也造成那些没有获得许可的工人的效率损失。3、为获得有限的许可证而进行的竞争,会导致那些新进入许可证行列的人增加成本,以致于期望的经济租金抵消,而真正受益的是那些在许可证制度刚实行时自动获得许可证的工人。第八章就业概念: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职业。 含义:1、劳动者就业需具有劳动能力。 2、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即年满16周岁 3、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职业,而不是义务劳动 4、这种劳动是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并且是合法*就业的功能一、就业对劳动者个人的功能 1、劳动者生活保障功能 2、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和发展的功能 3、劳动者服务社会的功能二、就业的社会功能 1、增加社会财富功能 2、社会稳定的功能 3、社会发展的功能*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1、劳动力市场严重供大于求2、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吸纳新增劳动力能力还比较弱3、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4、劳动者整体素质和部分城镇职工的就业、择业观念是影响就业的两个重要方面非正规就业:指劳动者不依靠政府而自主就业*我国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1、非正规就业无组织性2、非正规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未受保护3、非正规就业人员缺乏社会保障4、执法部门存在执法手段不当现象非正规就业的现实意义1、可以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着的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的基本稳定2、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3、有利于国有经济的体制改革灵活就业:指城镇各种非正规从事有劳动报酬的劳动活动形式灵活就业的特征:1、劳动关系非正规化2、劳动报酬低,环境差3、与社会保险几乎没有制度性联系灵活就业的种类1、非全日制就业2、临时就业3、自营就业4、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的意义1、有效开拓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2、增加弱势群体收入,减少城镇贫困人口3、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外政府促进灵活就业的经验1、政府在信贷、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政府建立指导机构,对灵活就业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3、政府保护灵活就业者的合法权益4、政府积极引导不规范灵活就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灵活就业的对策1、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2、实施积极的灵活就业政策3、完善就业法律法规4、完善灵活就业的服务体系第九章弱势群体的分类:1、女性劳动群体2、残疾人群体3、未成年工及童工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状况1、生理性弱势群体2、社会性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成因:1、城乡差距扩大2、城市化进程缓慢3、产业结构调整4、市场经济竞争出现分配不公弱势群体的社会困境1、就业困难2、生活贫困3、心理压力大*弱势群体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对社会公正的影响2、对社会稳定的影响3、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1、弱势群体贫困化2、弱势群体弱势化第三部门:指以不盈利为目的而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非政府、非企业的组织总称*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1、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太小2、社会保障资金得不到保证3、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发挥平衡收入、缩小差别的作用*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1、广覆盖、社会化、可持续2、用制度保证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3、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1、健全最低保障制度2、广泛的援助(1)、经济援助(2)、教育援助(3)、精神援助第十章就业服务:指以政府就业部门为主体,以社会中介组织为补充,对劳动力的供方和需方提供相关服务工作的总称*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与功能:1、有利于促进就业2、有利于培育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供求结合的实现3、是国家调节和干预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手段4、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就业培训:是指对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获得从事某种职业和工作必需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和职业纪律等而进行的教育训练*失业补贴的发放条件:1、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1)必须达到规定的资格期限(2)必须是非自愿性失业(3)履行某些义务2、失业救济的发放条件(1)申请者无法享受失业保险补贴(2)申请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3)申请者的经济收入必须符合救济条件*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1、减轻国家经济负担2、促进就业功能*生产自救:政府劳动就业部门通过政策扶持和直接组织安排失业人员从事临时性生产自救工作*(论述题)国外公共就业服务采取的新措施1、采取政事分开、自主管理的模式2、各国推动公共与私营就业服务机构及其他中介组织开展合作3、提供“一站式服务”4、重点放在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帮助上*(简答题、论述题)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1、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2、公共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问题3、资金和组织管理问题4、从业人员问题*完善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的措施1、依靠政策力量2、加大政府投入3、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4、做好对特殊群体的就业服务5、推进就业服务的社会化6、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就业培训质量7、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8、加大“一条龙”就业服务的推广力度9、大量培养和充实就业服务从业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