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导论-宁虹版打印笔记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46470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9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导论-宁虹版打印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导论-宁虹版打印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导论-宁虹版打印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引论2第一节 教育需要也能够以严格的科学态度来对待2一、科学是什么2二、教育是什么2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范式2一、方法是什么2二、研究是什么2三、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兴盛和发展2四、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2第三节 教育研究过程的序列2一、起始过程2二、形成过程3三、分析结论过程3第二章 选择和确定研究教育问题3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及其课题化3一、问题的来源和类型3二、研究问题的课题化把研究问题纳入专业的、规范的程序进行研究3三、教育研究课题化与教育的实践性质3第二节 课题选择的基本要求3一、“我拥有什么”:研究者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3二、“我面对着什么”:一个整体的研究问题的视阈3三、“我能做什么”:思考明确的研究问题3四、“我能做到吗”:研究的可行性与伦理考虑3第三节 文献检索与选题3一、文献检索的价值3二、研读文献的基本思路3三、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3四、完成文献综述报告3第三章 理论界定和研究设计3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3一、为什么要有理论界定3二、理论是什么3三、理论与研究3四、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3五、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示例3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设计4一、研究的结构4二、研究的设计4第四章 以个案方式形成研究资料(重点章)4第一节 以个案方式形成教育研究资料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与写作法4一、观察法4二、访谈法4三、写作法5第二节 教育人种志研究5一、田野研究与人种志研究5二、教育人种志研究5三、教育人种志研究的实施5第三节 教育叙事研究5一、什么是教育叙事5二、为什么需要教育叙事5三、“叙述”什么样的故事5四、如何开展叙事研究6第四节 教育生活体验研究6一、理解生活体验研究6二、为什么需要生活体验研究6三、如何进行生活体验研究6第五章 以测量方式形成研究资料(重点章)6第一节 测量概述6一、测量是什么6二、量表6三、测验7第二节 问卷测量7一、问卷设计7二、问卷评估与修订7三、问卷设计案例:教师专业意识品质测量问卷7第三节 观察测量7一、观察测量案例:弗兰德互动分析7二、观察测量的要素7第六章 以干预方式形成研究资料(重点章)7第一节 行动研究7一、行动研究的案例7二、行动研究概述7三、教育行动研究7四、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8五、行动研究的优点及适用范围8第二节 实验研究8一、实验研究的案例8二、实验研究概述8三、自变量操作、因变量观测和无关变量控制8四、实验设计模式8五、实验结果的解释8六、解释型教育实验探索教师适用的实验研究方式8第七章 定量资料的分析9第一节 统计的理解9一、统计是一种语言9二、统计是一种规律9三、统计是一种思想9四、统计是一系列分析的技术和方法9第二节 统计描述与推断9一、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9二、数据离散程度的描述9三、数据关系的推断9四、SPSS概述9第三节 假设检验9一、基本原理9二、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z检验9三、小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9四、x2检验9第四节 统计分析9一、回归分析9二、聚类分析9三、因子分析9第八章 质性资料的分析(重点章)9第一节 质性研究的概述9一、质性研究的基本理解9二、质性研究形成的资料9第二节 质性资料分析的一般过程9一、质性资料分析的一般过程9二、资料分析的具体方法9第三节 质性资料分析的一般原则9一、自下而上原则9二、适当饱和原则9三、理论化原则9第九章 非介入性研究9第一节 内容分析9一、内容分析的概述10二、内容分析的步骤10三、内容分析的示例10第二节 话语分析10一、话语分析的概述10二、话语分析的主要内容10三、话语分析的步骤10四、话语分析的示例10第三节 符号分析10一、符号分析的概述10二、符号分析的步骤10三、符号分析的示例10第十章 研究结果的呈现10第一节 报告文体10一、报告文体的写作要求10二、报告的构思10三、报告的格式10四、报告的类型与案例10五、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示例10第二节 论文文体10一、论文写作的要求10二、论文的格式10三、论文的类型与案例10第三节 叙事文体的研究报告撰写10一、叙事文体的写作要求10二、写作构思10三、叙事文体的格式10四、叙事文体的类型与案例10第一章 引论第一节 教育需要也能够以严格的科学态度来对待一、科学是什么科学是一种研究方法,是学习和理解我们周围事物的方法。二、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实践的;教育有结构形态的存在。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范式一、方法是什么二、研究是什么三、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兴盛和发展(一)实证主义范式与教育的定量研究实证主义的基本特点:要求经验的或逻辑的证明(二)意义理解与教育的质性研究(三)混合研究(四)研究走向行动四、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 实证定量研究范式为教育研究引进了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使得教育研究迅速科学化、课题化、专业化。教育研究正是在科学化、课题化、专业化的旗帜下改变着与实践的关系。* 解释质性研究范式似乎正是在实证研究的无奈之处获得了兴起、发展的机会。解释质性研究范式以其真实的、深度的描述,对意义的关注,对研究中互动关系的关注,鲜明的范式的转变等特征克服了实证定量研究范式之不足,拥有了进入教育研究领域并取得成功的有利条件。* 混合研究所带来的范式变革意义,突出地表现在它对于方法唯一支配地位的消解。* 行动研究所带来的范式变革意义,突出地表现在它对于实验唯一证明地位的消解。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在经历了实证定量研究范式、解释质性研究范式的演进过程之后正在走向教育实践自身。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方法唯一支配地位和实验唯一证明地位的消解以及教育实践以理论形态出现的上升。第三节 教育研究过程的序列研究过程的序列:研究开始形成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资料一、起始过程(一)选题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二)理论界定(三)研究设计通过系统的设计把研究问题的理论界定具体落实到研究步骤中去 做出理论界定,明确研究问题的内涵实质;继而按此理论界定,研究问题是否存在、在何种程度和范围内存在以及问题是否可以改变;从这三方面形成研究资料;经过分析后形成结论,对研究问题提出充分的、明确的解释,完成一项有效度的研究。二、形成过程三、分析结论过程第二章 选择和确定研究教育问题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及其课题化一、问题的来源和类型(一)问题的来源生活中的际遇(二)问题的类型1、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答案的问题2、永恒的问题3、新的问题4、个人兴趣指向的问题5、工作中的问题二、研究问题的课题化把研究问题纳入专业的、规范的程序进行研究三、教育研究课题化与教育的实践性质(一)课题化研究的潮流(二)课题化可能忽略的问题(三)教育的实践性质(四)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第二节 课题选择的基本要求一、“我拥有什么”:研究者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一)对问题的兴趣(二)对问题的自我涉入度影响自我涉入度的两个因素:对与特定问题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了解的广度和深度;该问题对研究者个体的意义和价值。(三)对问题的可驾驭度二、“我面对着什么”:一个整体的研究问题的视阈三、“我能做什么”:思考明确的研究问题(一)研究问题的价值1、研究该问题是否会改善教育实践2、研究该问题是否能够增进教育理论领域的某一部分知识3、研究该问题是否会改善人(如教师或学生)的生存状况(二)研究问题的独特性(三)拟定一个明确的研究题目四、“我能做到吗”:研究的可行性与伦理考虑(一)研究的可行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问题(二)研究的伦理考虑1、研究的一般伦理规范尊重个人的意愿;确保个人隐私;遵守诚信;不危害参与者的身心健康;客观分析与报道2、研究过程中的具体伦理规范a. 研究设计之初,审慎考虑人性尊严b. 研究实施的过程,遵守个人自愿、安全、私密、诚信的原则c. 客观、正确地报道研究结果d. 尊重智慧财产,分享智慧财产第三节 文献检索与选题一、文献检索的价值(一)关注已有研究文献中忽略的问题(二)关注已有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三)关注已有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的问题(四)关注研究问题的内涵实质与联系二、研读文献的基本思路(一)关注研究知识与个人知识的不同价值(二)寻找文献资料的核心部分三、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一)检索工具查找法1、手工检索工具目录卡片、目录索引、文摘2、计算机检索工具分类目录链接、关键词(二)参考文献查找法四、完成文献综述报告(一)文献综述的一般格式1、引言2、综述的主体3、总结4、结论5、参考文献(二)克服文献综述存在的一般问题正确做法:先提出最重要的观点,然后以合乎逻辑的方式将这些发现与论述组织起来,并且指出整个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矛盾与弱点。第三章 理论界定和研究设计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一、为什么要有理论界定二、理论是什么* 就其内容而言,是系统地说明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 就其结构而言,是合乎逻辑地组织在一起的概念、判断、推理的体系;* 就其功能而言,是以其逻辑体系及其对本质、规律的揭示,构成一个理性的解释系统,具有解释、规范和预测的功能。三、理论与研究1、举凡研究,都有与理论的交集;2、实践拥有自己的理论形态;3、这样做并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使研究变得高深莫测而使实践者难以把握。四、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一)理论界定作为研究的前提是可能并且必要的(二)教育研究中的理论界定的实际操作要点1、以理论自觉的态度介入研究2、迅速组织起本研究的解释系统3、确定研究问题的实质性内涵4、确定研究问题的边界与联系5、讨论不同研究范式运用于研究过程的合理性6、讨论研究结论解释力的可能作用范围和程度五、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示例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设计一、研究的结构(一)研究者模块(二)研究对象模块事件、事件人、事件呈现、事件时间(三)理论模块态度、解释系统(四)研究模块态度、技术、方法、方法论二、研究的设计(一)操作化研究定义(二)选择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样本1、选择研究对象选择原则:a. 便于在本研究中得到具体呈现b. 最接近于准确反映研究实质性内涵的要求c. 在转换过程中不发生影响解释的偏差2、确定研究样本a.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是一定范围内研究对象的总和。b. 个体。总体中的每个元素或基本单位。c.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的集合。* 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有序抽样(等距抽样);分类按比抽样;整群抽样;分阶段抽样* 非概率抽样:质量抽样;偶然抽样;定标抽样;雪球抽样(三)设计操作化研究路线(理论、方法、技术、研究对象各研究单元的组织)(四)研究的论证1、选题论证2、研究的可行性论证3、研究的合理性论证效度、信度4、研究价值的论证第四章 以个案方式形成研究资料(重点章)第一节 以个案方式形成教育研究资料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与写作法一、观察法(一)观察法的特征及其适用情形1、观察法的特征(1)研究内容大多为非言语化的现象或行为(2)研究者直接获取资料(3)资料的生动、完整与连续性(4)资料的真实与典型性(5)缺乏控制(6)必须获准进入(7)能实现从文字资料到数据资料的转换(8)纵贯分析(9)开放性(10)样本数小(11)研究敏感性问题缺乏匿名性2、观察法的适用情形(二)观察法的类型1、参与型观察与非参与型观察2、结构型观察与开放型观察3、其他观察类型4、不同观察类型的结合与观察研究的精确定位(三)观察的实施1、确定观察的问题2、编制观察提纲或确定观察变量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3、进入现场环境4、记录观察内容(1)从内容上讲,观察记录主要包括两部分:描述部分和反思部分(2)从形式上讲,观察笔记主要有两种样式:五分式和两分式5、处理观察者效应(1)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影响(2)观察者个人偏见(3)评估误差(4)观察者“污染”(5)观察者不足(6)观察者逞能二、访谈法(一)访谈法的特征及其适用情形1、访谈法的特征(1)是一种互动型研究(2)是一种深度研究(3)具有灵活性(4)能获得较高的回答率(5)能控制环境(6)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调查(7)需要很多时间(8)可能因为理解力或口音等问题而存在误差(9)可能会因匿名性较差而影响研究效度或导致伦理问题(10)可能会因为一些要求而使费用很高2、访谈法的适用情形(二)访谈法的类型1、结构型访谈、开放型访谈与半结构型访谈2、面访、电话访问与网络访问3、其他访谈类型(三)访谈的实施1、确定访谈的目的、功能以及理由2、确定访谈的时间及进度3、选择访谈样本4、确定访谈形式5、设计问题6、训练访谈者,完成预访谈,并修正访谈指南或提纲7、实施访谈访谈技巧:a. 与受访者加强了解和沟通,营造友善的谈话范围,建立良好的访谈人际关系。b. 熟悉访谈内容,抓住要旨,灵活呈现问题。c. 旁敲侧击,善于提问与追问,引申谈话。d. 对非语言信息保持敏感,适当回应,使访谈顺利进行e. 忠实、准确地记录访谈内容三、写作法(一)理解写作1、写作是人的思维本质的体现2、写作是一种思维训练3、写作是人的语言本质的体现4、写作意味着自我存在的彰显5、写作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体现6、写作深化了教育者的个人知识管理7、写作有利于反思习惯的养成(二)写作与教育研究1、通过写作形成研究资料2、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形式(三)通过写作形成教育研究资料的主要方式1、教育自传(1)理解教育自传(2)撰写教育自传的基本原则完整性、反思性、情节性、文学性、真实性2、教后记(1)教后记的内容:记什么a.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b. 教学过程中的失误c. 教学过程中的“生成”d. 教学过程中的机智e. 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f. “再教后记”g. 采撷学生的“创新的火花”h. 学生的接受状况i. 学生的课后提问j. 教材挖掘情况(2)教后记的形式:怎么记批注式;要点式;全面式;感想式3、教育日记4、教育笔记第二节 教育人种志研究一、田野研究与人种志研究(一)田野研究的发展1、田野研究的起源2、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3、田野研究在当代的发展人种志研究、常人方法论(二)田野研究的基本特征1、田野研究不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范式2、田野研究考察自然情景下的行为及其意义3、并非任何进入“实地”或“现场”的研究都有资格称得上田野研究4、研究者兼具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双生角色5、田野研究与研究者的个人特征相关度较高(三)田野研究的基本工作二、教育人种志研究(一)理解人种志研究(二)人种志研究的特征1、注重研究情境的自然性2、研究视角的整体性3、研究过程的描述性4、研究结果的解释性5、研究是非前设性的(三)人种志研究的理论基础1、人种志研究是一种关乎此在的、不脱离事物本身的研究2、人种志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本质上是现象学的(四)教育人种志研究(五)教育人种志的两种取向1、人类学取向的教育人种志研究最早是在文化人类学范畴内形成的,受博厄斯和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很深,主要阵营在美国2、社会学取向的教育人种志研究,受解释论的社会学发展影响较深,主要阵营在英国三、教育人种志研究的实施(一)确定研究的主题(二)确定研究对象及相关问题(三)进入现场(四)形成研究资料(五)离开现场第三节 教育叙事研究一、什么是教育叙事(一)理解教育叙事研究1、教育叙事即“叙述”发生在教育实践中的“故事”2、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有“理论冲动”与“理论准备”的研究3、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性研究,是对科学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有益补充4、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研究传统,其主题是生活史(二)教育叙事研究的一个例子二、为什么需要教育叙事(一)人类经验的故事性(二)教育叙事具有解放气质(三)教育叙事是一种接近教育理论的方式(四)叙事研究是诞生原创性、本土化教育理论研究的沃土(五)教育叙事提供了另一种研究视角(六)教育叙事指向的不是“故事”,而是“意义”及其理解三、“叙述”什么样的故事(一)如何“叙述”1、叙述是一种结构化行为2、叙述是创造性的意义建构,而不仅仅是事件描述3、叙述需要“深描”(二)“叙述”何种“故事”1、故事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故事2、故事应该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学意义3、故事一定是真实的故事,但可以加工4、故事的主体是多元的四、如何开展叙事研究(一)确定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二)进入研究现场获得经验文本1、收集研究对象本人的个人经历或历史素材2、深化、丰富叙事内容3、注意相关的背景资料(三)整理分析经验文本1、素材分析2、意义呈现(四)选择成为何种类型的叙事者(五)选择以何种方式呈现主题1、“叙事”的方式2、“聚类分析”的方式3、先叙事,后解释第四节 教育生活体验研究一、理解生活体验研究(一)什么是生活体验研究(二)生活体验研究与叙事研究之间的关系1、研究中心不同2、分属于不同的研究类型3、在实现研究与教育统一的着眼点不同(三)生活体验研究的基本特征1、立足于体验2、独特性3、理解事件及其意义(四)生活体验研究的一个例子二、为什么需要生活体验研究(一)生活体验研究,突出了生活世界中的生存体验及其意义阐释(二)生活体验研究是一种不同于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展示着教育学世界的原初性、生动性、丰富性与本真性(三)生活体验研究作为一种方法,是现象学描述信念的体现,是“做”现象学的方式(四)生活体验研究是对本质的研究三、如何进行生活体验研究(一)生活体验研究的六项研究原则1、转向对一个深深地吸引我们并使我们与世界相连的现象的关注2、着眼于我们真实经历过的体验而不是我们所抽象化了的经验3、反思揭示现象特点的根本主题4、通过写作和改写的艺术来描述这一现象5、保持与这一现象的强烈而有目的的教育学关系6、通过考虑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协调整个研究(二)生活体验研究的基本要求1、生活体验写作要求教师保持对教育学世界的敏感性与亲切性2、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随机写作3、生活体验写作要求以质朴、简单、直接的描述性语言呈现生活体验4、生活体验写作要求教师在不断“重写”的过程中,实现“描述”与“解释”的统一(三)生活体验研究的基本要素1、问题的双重性2、回忆3、描述4、主题5、本质(四)生活体验研究的基本步骤1、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案的形成(1)问题的提出(2)制定研究计划2、探索生活体验的基本方法3、解释现象学的反思的基本方法(1)三种方法揭示或分离现象的主题:整体概括法;选择强调法;细节详述法(2)把主题的感想写下来(3)通过对话进行阐释(4)研究小组的合作性分析(5)确定四个基本的存在主题来引导反思(6)确定根本主题和次要主题4、解释现象学的写作(1)主题化方法(2)分析法(3)例证法(4)注解法(5)存在论方法第五章 以测量方式形成研究资料(重点章)第一节 测量概述一、测量是什么测量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为事物的属性、特征赋值。赋值、对象、规则是测量的三要素。二、量表量表术语的内涵:(1)以量表作为测量工具的通用名称(2)有时被用于专指对测验进行评价的量值尺度(评定量表)(3)按照测量水平的不同而定义的四种量表类型(4)专指经过严格考验,广泛使用的测量工具(一)四种不同测量水平的量表1、称名量表按照事物的属性、特征以赋值方式区分类别2、等级量表按照事物的属性、特征以赋值方式形成等级排列3、等距量表对事物属性做等距划分4、等比量表具有绝对零点的等距量表(二)评定量表1、李克特量表5点计分量表2、语义差异量表两个极端形容词3、鲍嘎德社会距离量表把量表等级隐含在一组测验题目里三、测验测验:教育测量中使所要测量的属性、特征得以呈现的一个或一系列任务。根据施测方式不同分为:纸笔测验、口头测验、表现性测验根据测验分数解释的依据不同分为: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根据研究的需要与条件不同分为:标准化测验、自编测验第二节 问卷测量问卷通常由题目、指导语、问卷题目及选项和结束语四个部分组成。一、问卷设计(一)确定测量课题1、测量要有明确的目的2、测量的性质和范围对于问卷逻辑体系的形成也很重要3、要明确测量的对象(二)建立研究假设(三)测量指标的设计(四)问卷形成设计* 测验题目的设计原则:1、准确反映测量指标2、完整体现测量维度3、适切配合测量要求4、充分考虑接受测验者的感受* 评定量表的设计原则:1、按测量对象可以达到的测量水平选择、设计评定量表2、努力寻找以更高测量水平选择设计评定量表的可能性3、填答选项设计与评定量表相配合二、问卷评估与修订(一)项目分析评估指标:难度、区分度(二)问卷的信度分析1、问卷内部结构的一致性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2、问卷测验实施的一致性评估再测信度、复本信度、评分者新都(三)效度分析表面效度、概念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四)问卷修订三、问卷设计案例:教师专业意识品质测量问卷(一)关于测量主题的确定(二)关于研究的假设1、测量主题假设2、测量主题基本维度的假设意向、信念、理解、经验(三)测量指标体系的设计第三节 观察测量一、观察测量案例:弗兰德互动分析(一)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的构成(二)弗兰德互动分析的编码系统(三)以记录编码的方式赋值(四)分析(五)一堂中学物理课的弗兰德互动分析(六)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在教育测量中的改进运用二、观察测量的要素(一)观察测量的目的(二)观察测量赋值的内容和操作定义(三)观察测量的取样方式以被观察的人为单位区分:个体取样、整体取样、样本取样以被观察者的不同活动为单位区分:事件取样、时间取样(四)观察测量的记录1、编码赋值2、行为核对表(五)观察测量资料的分析(六)观察测量的误差第六章 以干预方式形成研究资料(重点章)第一节 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的案例(一)发现问题:学生S在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态度上有很大反差(二)制定行动计划1、在与同伴的初次交流中形成行动意向2、向S家长了解情况3、与同行进行第二次交流分享,加强对行动研究过程的理解4、初步形成行动研究计划(三)实施计划(四)教育效果:T老师从S家长的反映中、从S的课堂表现中看到了S的积极变化(五)研究反思二、行动研究概述(一)行动研究的起源一项社会改革活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活动。(二)关于行动研究的多重理解1、从研究与探究活动的关系看行动研究2、从研究与课程发展的关系看行动研究3、从研究与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看行动研究4、从研究与个体或协作的不同方式看行动研究5、从研究与教师作为中心人物看行动研究(三)行动研究的基本内涵行动研究就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直接参与的,将实际工作情境与研究结合,以改进实践为目标,通过实践来使自己以及其他人的想法和理论不断得以检验、实现和理论化,进而改进工作并获得专业提升的研究过程。三、教育行动研究(一)教育行动研究的起源与发展(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内涵(三)关于教师做“行动研究”的基本假设1、行动研究的起点是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的实际疑问。2、行动研究的结果是将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做法3、行动研究的过程是教师针对要采取的教育教学策略提出假设并在实际行动中验证假设的实践过程。(四)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1、道德责任感2、反思性时间循环3、公开性4、合作性四、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一)行动研究的多种模式1、勒温的行动研究模式2、凯米斯的行动研究模式3、埃利特的行动研究模式(二)行动研究的一般过程1、确定问题2、制定计划3、实施行动4、评价反思5、成果表达五、行动研究的优点及适用范围(一)行动研究的优点1、实践者的主体价值受到重视和提升2、行动的及时调节与反思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1、实践性行动研究2、批判性行动研究六、实施教育行动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二节 实验研究一、实验研究的案例二、实验研究概述(一)实验研究的基本内涵(二)实验研究的特点1、干预性与控制性2、呈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3、假设与重复验证(三)实验的基本构成1、实验假设2、实验被试3、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调节变量、中间变量4、实验控制5、实验步骤6、实验结果三、自变量操作、因变量观测和无关变量控制(一)自变量操作的设计1、作用的方式、强度、次数以及作用出现的程度、延续时间2、自变量的数量和水平(二)因变量测定的设计1、测量指标注意:指标的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可靠性2、测量方法3、测量的次数和时机(三)实验效度和无关变量的控制1、实验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2、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3、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消除法、恒常法、均衡法、抵消法、随机化方法、统计处理四、实验设计模式* 按照配组的方式:设控制组、不设控制组* 按照实验程序中是否安排前测:实施后测设计、前测后测设计* 按照对实验控制的程度: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一)前实验设计1、单组后测设计(G X O)2、单组前后测设计(G O1 X O2)3、固定组比较设计(G1 X O1)(G2 O2)(二)准实验设计1、不对等两组前后测设计(G1 O1 X O2)(G2 O3 O4)2、时间系列设计(G 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3、平衡设计(三)真实验设计特点:被试是随机选取和随机分配;存在控制组1、随机等组后测设计基本模式(RG1 X O1)(RG2 O2)2、随机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RG1 O1 X O2)(RG2 O3 O4)3、所罗门四组设计(RG1 O1 X O2)(RG2 O3 O4)(RG3 X O5)(RG4 O6)五、实验结果的解释六、解释型教育实验探索教师适用的实验研究方式(一)解释型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思路1、解释型教育实验研究的提出2、解释型教育实验研究的理解(1)解释型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实质:以真实情境的详细描述替代难以实现或改变真实教育环境的实验控制,并以此作为一种等效控制方式来获得解释力,保证实验效度。(2)解释型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论态度方法论态度:建立控制结构与意义理解的联系(二)解释型教育实验的基本构成1、研究问题和实验假设的陈述2、实验被试3、研究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历史、成熟、测验)4、实验控制5、实验步骤6、实验结果7、研究结论第七章 定量资料的分析第一节 统计的理解一、统计是一种语言二、统计是一种规律三、统计是一种思想四、统计是一系列分析的技术和方法第二节 统计描述与推断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分别是最常用的集中量、差异量、相关量。一、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二、数据离散程度的描述三、数据关系的推断四、SPSS概述(一)SPSS简介(二)SPSS操作基本过程1、建立数据库,导入数据2、对数据进行预处理3、统计分析4、数据呈现5、保存和导出结果(三)SPSS应用1、启动和输入数据(1)定义变量(2)录入数据2、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3、计算相关系数第三节 假设检验一、基本原理(一)概述(二)概率和面积二、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z检验三、小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四、x2检验(一)用SPSS做单因素检验(二)用SPSS做双因素x2检验第四节 统计分析一、回归分析(一)概述以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中的其中一个作为因变量,另外一个或多个作为自变量,并且用数学方程式描述它们之间的统计规律,使得这个方程式可以通过自变量的取值估计、预测因变量的估计值,这种方法就叫做回归分析。(二)使用SPSS做回归分析二、聚类分析(一)概述把观测或变量按一定规则分成组或类的数学分析方法。(二)使用SPSS做聚类分析(三)聚类结果的解释三、因子分析(一)概述对主成分分析的基标准化后的一种统计方法。(二)使用SPSS做因子分析(三)因子分析结果第八章 质性资料的分析(重点章)第一节 质性研究的概述一、质性研究的基本理解(一)“质性研究像一颗大树”起源于诸多不同的学科,又同时跨越许多不同的学科(二)质性研究对于研究者的要求具备相当的理论深度以及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敏感性(三)质性研究的一般过程搜集原始资料;分析或解释资料;形成质性研究报告二、质性研究形成的资料观察实录、访谈实录第二节 质性资料分析的一般过程一、质性资料分析的一般过程(一)初步分析资料1、阅读原始资料2、进行编码登录3、寻找“本土概念”(二)深入分析资料1、类属分析2、情境分析通读资料;为资料设码;对资料进行归类3、类属分析与情境分析的结合(1)类属分析举例(2)情境分析举例二、资料分析的具体方法(一)写备忘录描述型、分析型、方法型、理论型(二)画图表(三)写研究日记第三节 质性资料分析的一般原则一、自下而上原则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上升到理论。二、适当饱和原则适当的编码登录;适当的类属分析三、理论化原则理论态度;理论触觉;深度的思考力第九章 非介入性研究第一节 内容分析一、内容分析的概述内容分析是一种可以使研究者通过间接的方式来研究人类的行为,通过分析这些行为的信息来进行研究的技巧。按分析对象的不同分:显性内容信息、隐性内容信息。按分析过程不同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二、内容分析的步骤(一)确定分析单元(二)抽取内容分析的样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三)确定分析类目和类目表(四)具体分析和评判记录(五)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或定性分析三、内容分析的示例第二节 话语分析一、话语分析的概述二、话语分析的主要内容(一)意识形态决定话语形式(二)权力通过话语来实现(三)联系语境进行话语分析三、话语分析的步骤1、提出不同的问题2、作出详细记录3、保持怀疑的态度4、译码5、分析话语四、话语分析的示例第三节 符号分析一、符号分析的概述针对符号性资料进行分析、并从中发现意义的方式。二、符号分析的步骤1、选择影像资料2、厘定目标清单3、理解资料的深层意义4、确保资料分析的完整性三、符号分析的示例第十章 研究结果的呈现第一节 报告文体一、报告文体的写作要求(一)从事实出发(二)表述上追求科学性与通俗性的统一(三)重点介绍研究方法(四)附加说明二、报告的构思三、报告的格式(一)研究报告的题目(二)提出研究的问题(三)交待研究方法(四)撰写研究结果(五)讨论部分(六)结论部分(七)引文或参考资料以及附录四、报告的类型与案例(一)调查报告(二)观察报告(三)实验报告(四)经验总结报告主要内容:该种教育活动的基本程序和举例;该种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优越性;该种教育活动所属范围和实施的具体建议。在写法上分为:描述型写法、概括性写法、论述性写法。五、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示例第二节 论文文体一、论文写作的要求(一)必须有明确的研究结果,即观点鲜明(二)必须有证明其结论的科学依据,即论证严谨二、论文的格式(一)论文标题(二)作者姓名、所在单位及地址(三)摘要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报道指示性摘要(四)关键词及其标引(五)正文(六)脚注与参考文献三、论文的类型与案例(一)学术型论文(二)述评型论文(三)研讨型论文(四)经验总结型论文第三节 叙事文体的研究报告撰写一、叙事文体的写作要求(一)叙事文体讲述的是实际发生的事件(二)叙事文体讲述的是与“人”有关的故事(三)叙事文体讲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四)叙述问题的基本呈现方式是描述(五)突出意义(六)重归纳而不是重逻辑推演二、写作构思三、叙事文体的格式四、叙事文体的类型与案例(一)传记要有血有肉;要有研究者的自我反思;需要呈现深度资料;强调文字叙述的可读性。(二)故事客观,不多加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