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新版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46450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新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一个欧洲旅游团队要参观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应该去_( )A . 北京西南周口店B . 浙江余姚河姆渡镇C . 陕西西安半坡村D . 云南元谋县2. (2分)下图最能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这一结论的考古发现是( ) A . B . C . D . 3. (2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有:( )水稻 玉米 马铃薯 粟A . B . C . D . 4. (2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优秀的民族之一,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明文,我们的人文始祖是( ) A . 盘古、女蜗B . 尧、舜C . 炎帝、黄帝D . 参颉、嫘祖5. (2分)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 A . 分封制B . 封建社会C . 君主专制D . 中央集权制度6. (2分)如图中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 A . 黄帝B . 舜C . 禹D . 启7. (2分)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 )A . 司母戊鼎B . 四羊方尊C . 大盂鼎D . 青铜立人像8. (2分)中国已知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 A . 钟鼎文B . 小篆C . 甲骨文D . 金文9. (2分)春秋战国时期,哪种材料工具的使用是农业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 ) A . 石制工具B . 木制工具C . 青铜工具D . 铁制工具10. (2分)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对这一时期的争霸战争,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大的诸侯国消灭小的诸侯国,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标志 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交融A . B . C . D . 11. (2分)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A . 私学的兴盛B . 诸侯国的兼并战争C . 社会大变革D . 人的解放12. (2分)某国学大师来我市讲学,在演讲中提到了“仁”的学说,该学说是哪位人物的主张( ) A . 孔子B . 老子C . 墨子D . 庄子13. (2分)下列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 ) A . 奖励耕战B . 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C . 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D . 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14. (2分)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下列成语所描述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朝秦暮楚 问鼎中原 破釜沉舟 草木皆兵A . B . C . D . 15. (2分)汉朝时期在长安太学学习的太学生的主要教材是( ) A . 史记B . 孙子兵法C . 儒家经典D . 法家经典16. (2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食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此水利工程是指( ) A . 郑国渠B . 灵渠C . 广通渠D . 都江堰17. (2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些“变化”表现在(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民族融合 变革创新 思想勃兴A . B . C . D . 18. (2分)下列对佛教的诞生的相关介绍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B . 诞生于古代印度C . 创始人为释迦摩尼D . 要求人们修行以得道成仙19. (2分)“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争是 ( )A . 长平之战B . 巨鹿之战C . 官渡之战D . 赤壁之战20. (2分)220年建立魏国的是( ) A . 曹丕B . 曹操C . 刘备D . 孙权二、 综合题 (共4题;共70分)21. (20分)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去探寻。材料一:某远古人类信息: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发展水利交通等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它们的出现,是一次农业生产工具和动力的革命。材料三:商朝前期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亳,统治才稳定下来。此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远古人类是什么人?他们在生产活动中主要使用了什么劳动工具? (2)材料二中“它们的出现”具体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4)你发现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历史、学习历史? 22. (15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权。材料二:汉初在沿用秦朝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一些王公和战争和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凤凰网(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哪个?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是诸子百家中哪家思想的体现?请列举出这一思想学派的一位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回答: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极大的影响,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汉武帝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上设置了什么官职?针对地方上“铸造钱币”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思想上的具体措施又是怎样的?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3. (20分)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材料二: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材料三: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本著作的合称。通过对一系列革命挫折的深刻反思,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理想未成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口中仍念记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 (2)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书目中、两处被隐去的信息。 (3)某位书友建议将(本草纲目)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你觉得好不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三,我们阅读建国方略时,除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外,还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优秀品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24. (15分)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兴修水利工程】材料一:【引进优良作物】材料二: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采用先进技术】材料三: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什么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 (2)材料二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东晋南朝时北方人口南迁,将哪些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综合题 (共4题;共70分)21-1、21-2、21-3、21-4、22-1、22-2、22-3、23-1、23-2、23-3、23-4、24-1、24-2、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