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D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845163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D卷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你认为下列各项叙述没有错误的是( ) A . 河水里的鱼儿能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B . 阿伏加德罗发现了元素周期律C . 发射火箭用到液氧说明液氧能燃烧D . 发光、放热的变化未必是化学变化2. (2分)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白色针状结晶,味苦,几乎不溶于水下列有关青萵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味苦,几乎不溶于水”属于青蒿素的化学性质B . 青蒿素属于氧化物C . 青蒿素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D . 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3. (2分)下列表示药品有毒的图标是( ) A . B . C . D . 4. (2分)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竹炭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B . 竹炭纤维属于有机化合物C . 每个(C6H10O5)n分子中含有6n个碳原子D . 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5. (2分)(2017泰安)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塞紧橡皮塞B . 配制溶液C . 稀释浓硫酸D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6. (2分)如图是X、Y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Y是非金属元素B . X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C . X和Y可以形成化合物XY2D . X、Y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相似7. (2分)现代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太阳系中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三氧化二碳有毒性B .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C . 三氧化二碳具有可燃性D . 三氧化二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 (2分)(2016香坊区一模)如图是甲、石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 t1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 . 将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泡和溶液(没有剰余固体)升温到 t2,溶质的质量均不变D . 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的甲晶体的质量大9. (2分)(2015达州)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AKNO3溶液K2CO3BaCl2溶液BFeCu稀盐酸CCO2HCl饱和NaHCO3溶液DFeSO4溶液CuSO4ZnA . AB . BC . CD . D10. (2分)下列物质的转变一步能实现的是( )A . CONa2CO3B . Cu(NO3)2CuCl2C . Al2O3Al2(SO4)3D . CaCO3Ca(OH)2二、 填空题 (共4题;共24分)11. (5分)(2016玉林)通过所学,完成题目:(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用铁锅炒菜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_性,铁锅存放不当容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_(2)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其流程如图所示:纳米级铁粉在空气中易燃烧,其生成物的名称为_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_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2. (13分)根据要求填空: (1)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_,煤被称为_,石油分馏属于_变化(选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后同),煤的干馏属于_变化,焦炉煤气属于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汽车电路中,常用铜做导线,这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车体的主要材料为钢,钢是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合金和纯金属相比:熔点_,硬度_ (3)很多人会选择在雾霾天佩戴防尘口罩出行,它的材料中包括棉纤维、活性炭等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和_,碳单质中石墨可用作_(填一种用途),金刚石可用作_(填一种用途) (4)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 13. (2分)新闻报道小雨引“燃”一车电石很好地说明水可“引火“该报道称:5月9日傍晚,一辆储运电石的汽车因未做好防水工作,行驶过程中天降小雨,引发车厢着火已知:电石(CaC2)不可燃,与水接触剧烈反应产生乙炔(C2H2)(1)电石与水反应属于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2)产生的乙炔(C2H2)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CO2和H2O,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_ 14. (4分)(2017株洲)目前,农业上使用最多的氮肥主要有尿素、硝酸铵和碳酸氢铵等,其中硝酸铵的生产原理是利用安翠华氧化得到的硝酸,再跟氨反应生产硝酸铵,基本流程如下: 已知:上述流程图中A、B、C均为气体,其中A、B为单质且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C为含有A组成元素的化合物;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是高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要有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Na+2H2O2NaOH+H2,反应前后,Na元素、H元素的化合价分别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C两种物质的化学式:A为_;C为_ (2)NH3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上述流程图的5个反应中有_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三、 流程题 (共1题;共3分)15. (3分)工业上为提高煤的综合利用,可采用用下列流程;(1)在加压条件下,把二氧化碳通入溶有氨气的饱和食盐水中,最终可制得一种含氯元素的氮肥_(填化学式)和一种水溶液显碱性的盐_(填化学式)。(2)写出流程中CO与H2转化为C8H16的化学方程式_四、 简答题 (共2题;共12分)16. (7分)新型材料纳米级 Fe 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 Fe 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 备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流程中可加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是_,在制备纳米级 Fe 粉的工艺流程中, 其作用是_; (2)纳米级 Fe 粉在氧气中能自发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此黑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3)上述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化学方程式是_ ,其反应类型为_ ; (4)研究人员发现最后在制得的纳米级 Fe 粉样品中混有少量的 FeCl2 杂质,为了出去样品 中的杂质,在无氧环境下,先加水溶解,然后再_、_、烘干。17. (5分)请你设计化学实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案(不同的化学试剂)验证: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 五、 推断题 (共1题;共3分)18. (3分)A、B、C、D是四种含碳元素的纯净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和D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转化。请回答。(1)AB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2)CD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_ 。 (3)B和D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 _ 。 六、 实验题 (共1题;共5分)19. (5分)兴趣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U型管左侧管内固定一小试管,右侧管内挂的是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滤纸条,其中一条是湿润的,一条是干燥的 (1)将左侧胶头滴管中的稀硫酸注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中,写出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将右侧胶头滴管内的药品注入U形管内,观察到气球明显变瘪,则右侧胶头滴管中的药品为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七、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8分)20. (8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了一下实验。甲乙均为软塑料瓶改装的气体发生装置,无纺布包内放有一定量的固体试剂丙中放有左右两处大小相等、质量相等的红磷,且与热源距离相同。(1)该装置中,丁的仪器名称是_;甲中无纺布包内为二氧化锰,其下端溶液中溶质为_(化学式)。乙中制的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 (2)通过对软塑料瓶的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_;用力捏压瓶身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并增加液体反应物的量,从而控制_。为了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请选择相应的序号进行排序_(每个序号只选一次)。a捏压甲一段时间b.捏压乙一段时间c.使瓶复原d.加热仪器丁丙中燃烧时的现象是_。(3)丙中红磷的总质量为6.2g,请问为使红磷完全燃烧,至少需要多少氧气_? 八、 计算题 (共1题;共15分)21. (15分)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45克加热制备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固体有249克。求: (1)氯酸钾中钾、氯、氧三中元素的质量比?(2)充分反应后产生多少克氧气?(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填空题 (共4题;共24分)11-1、11-2、12-1、12-2、12-3、12-4、13-1、13-2、14-1、14-2、14-3、三、 流程题 (共1题;共3分)15-1、15-2、四、 简答题 (共2题;共12分)16-1、16-2、16-3、16-4、17-1、五、 推断题 (共1题;共3分)18-1、18-2、18-3、六、 实验题 (共1题;共5分)19-1、19-2、七、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8分)20-1、20-2、20-3、八、 计算题 (共1题;共15分)21-1、21-2、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