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44962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指的是( ) A . 元谋人遗址B . 北京人遗址C . 河姆渡人遗址D . 半坡人遗址2. (2分)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学会使用火。”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是( )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河姆渡人D . 半坡人3. (2分)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的出现 家畜饲养 聚落 磨制工具 城市出现A . B . C . D . 4. (2分)某同学做了一学习卡片(如图),空白处应填写的标题是( )A . 大汶口人B . 北京人C . 河姆渡人D . 半坡人5. (2分)下列哪些发明属于传说中的炎帝( )教民耕种 制陶煮盐 通商交换A . B . C . D . 6. (2分)“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2012年3月24日上午,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新郑隆重举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和夫人戴美玉亲自前来祈福。他所拜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A . 黄帝B . 大禹C . 尧D . 炎帝7. (2分)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 . 世袭制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科举制8. (2分)从禹开始中国逐渐出现了家天下的现象,与此有关的制度是( ) A . 分封制B . 世袭制C . 郡县制D . 宗法制度9. (2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 A . 实行禅让制B . 实行分封制C . 确立世袭制D . 推行郡县制10. (2分)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通俗读物。从如图画面中不能获取得的信息是( )A . 灭亡商朝的是周B . 商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是纣王C . 商朝因暴政而亡D . 周朝的建立者武王名叫姬发11. (2分)帮助周国发展壮大的贤人是( ) A . 姜尚B . 伊尹C . 管仲D . 孙膑12. (2分)下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其中对下列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 )A . 图一是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B . 图二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县制C . 图三是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元朝的统治D . 图四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13. (2分)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 . 战争频繁B . 诸侯争霸C . 百家争鸣D .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4. (2分)下列不属于以少胜多战役的是( )A . 巨鹿之战B . 长平之战C . 官渡之战D . 淝水之战15. (2分)我国古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这件巨大的青铜器制造于 ( )A . 夏朝B . 商朝C . 周朝D . 秦朝16. (2分)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争夺激烈。同学们收集了战国时期的著名战例,进行探究学习,其中不能列入的是( ) A . 桂陵之战B . 马陵之战C . 长平之战D . 涿鹿之战17. (2分)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 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 . 实行商鞅变法C .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 . 牛耕得到推广18. (2分)下列战役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是( )A . 城濮大战B . 桂陵之战C . 马陵之战D . 长平之战19. (2分)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这是因为甲骨文是( ) A . 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B . 商代文字C . 字母文字的起源D .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20. (2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 . 走向统一B . 战争频繁C . 诸侯争霸D . 王室衰微21. (2分)军事格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出自( ) A . 论语B . 道德经C . 孙子兵法D . 孙膑兵法22. (2分)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的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 ) A .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B . 实行仁政来恢复人的善性C . 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D . 主张以绝对的权威震慑臣民23. (2分)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56年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下图判断,公元前256年属于( )A . 公元前2世纪中期B . 公元前3世纪晚期C . 公元前2世纪前期D . 公元前3世纪中期24. (2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这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学派的思想主张。这一学派对我国后世影响很大,这主要是因为这一学派( )A . 适应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B .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C . 被当时每一个国君所接受D .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25. (2分)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A . “兼爱”、“非政”B . “仁政”治国C . 提倡法治D . “无为而治”二、 综合题 (共4题;共81分)26. (26分)七年级班的同学在学习完先秦历史之后,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中华文明,光芒四射”的擂台赛,分为农耕文明、青铜文明、大变革时代、科技文化四个模块来相互考查。请你完下列问题。 (1)模块一:农耕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请你写出这两大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2)模块二:青铜文明仔细欣赏右面中国古代著名的青铜器,请写出它们的名称,并变变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有何特点。(3)模块三:大变革时代“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谁的主张?他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模块四:科技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光芒。2006年安阳殷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说明殷墟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请结合所学完成下表:派别人物历史时期主要思想儒家孔子_“仁”,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_战国时期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主张用“仁政”治国,按时令进山伐树等道家老子_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_战国时期顺其自然墨家墨子战国时期_法家_战国时期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孙武春秋末期“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27. (15分)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请回答:(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你知道哪些人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8.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书材料二:项目主要内容政治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特权改革,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禁止私斗经济废除,允许土地鼓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军事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战国形势图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资治通鉴(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变法的时间是哪年? (3)材料二战国形势图中分别是哪个国家?请写出变法的经济内容。 (4)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变法影响如何? 29.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颜渊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请回答:(1)三段材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 (共4题;共81分)26-1、26-2、26-3、26-4、26-5、27-1、27-2、27-3、28-1、28-2、28-3、28-4、29-1、29-2、29-3、2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