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中2020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44366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四中2020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四中2020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四中2020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四中2020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I)卷一、 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75分,每小题3分) (共25题;共75分)1. (3分)图是河姆渡居民房屋复原图,它说明河姆渡居民 ( )A . 种植粟B . 普遍使用打制石器C . 过着定居生活D . 使用陶器2. (3分)古代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黄帝和尧、舜、禹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其中,被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A . 黄帝B . 尧C . 舜D . 禹3. (3分)下列思想家中,属于道家学派的是( )A . 老子和孔子B . 孔子和庄子C . 老子和庄子D . 老子和韩非4. (3分)下列各项内容来自于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一个学习资源包。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历史专题是( ) 论文:彼得一世改革图片:明治维新时期的小学课堂地图:美国内战视频: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A . 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B .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C .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D .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5. (3分)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可容数千人。”清明上河图中也有大量熙熙攘攘街头热闹的景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B . 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C .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 .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进步发展6. (3分)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都曾经定都在北京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 . B . C . D . 7. (3分)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潮流的主要原因是清统治者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 ) A . 鼓励海外贸易政策B . 对外开放政策C . 开明政策D . 闭关锁国8. (3分)下列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 . 都要向列强缴纳巨额赔款B . 都被列强割占大片领土C . 都允许列强驻军华北地区D . 都允许列强在中国设厂9. (3分)著名学者牟安世先生曾说:“ 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的地位。”“ ”处应填写( )A . 林则徐销烟B . 金田村起义C . 义和团运动D . 邓世昌殉国10. (3分)通观中国近代史,我们会发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 ) A . 制度变革文化变革器物变革B . 器物变革文化变革制度变革C . 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文化变革D . 文化变革制度变革器物变革11. (3分)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 . 但丁、莎士比亚B . 达尔文、马克思C . 鲍狄埃、贝多芬D . 克伦威尔、林肯12. (3分)彭德怀在1928年赋诗一首,“唯有润之工家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润之指毛泽东)彭德怀要像毛泽东学习的是( ) A .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B . 在城市发动起义C . 率领红军长征D . 举行工人罢工运动13. (3分)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材料直接反映了( ) A .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B . 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C . 中国的抗战对彻底摧毁法西斯势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D .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4. (3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追梦开始于(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B . 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 .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15. (3分)如图是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丙到丁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B . 党和政府调整经济政策C . 掀起了“大跃进”运动D . 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6. (3分)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是( ) A .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 . 农业生产合作社C . 人民公社大锅饭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7. (3分)1972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用一个“友”字将尼克松访华的不同画面进行了巧妙呈现。尼克松访华( ) A . 促成了朝鲜战争停战B . 消除了大国霸权主义C .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D . 确立了中美同盟关系18. (3分)13,14世纪,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不包括( ) A . 富裕农民B . 骑士C . 乡绅D . 农奴19. (3分)“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复杂的罗马数字, 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材料评述的是( ) A . “公历”的由来B . 阿拉伯数字C . 巴格达的“智慧官”D . 计算机网络20. (3分)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某历史事件:“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这位史学家评价的是( ) A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 . 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C . 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D .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21. (3分)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之后他们采取的共同举动是( ) A . 废除奴隶制,发展资本主义B . 对外扩张,瓜分世界C . 进行改革,完善资本主义制度D . 摆脱外来侵略,实现国家独立22. (3分)1928年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说明了苏联当时( ) A . 经济明显超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B . 轻工业是处于完全停止的状态C . 采取计划经济手段使其成就显著D . 一直坚持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23. (3分)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解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新福“炉边谈话”谈及的内容可能有( ) A . 解读国家工业复兴法B . 号召分期付款超前消费C .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 . 畅谈信息高速公路计划24. (3分)如图人物在为各自国家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都做出了不朽贡献。但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两人的最大区别在于( ) A . 是否坚持资产阶级领导B . 是否坚持反对帝国主义C . 是否采取暴力革命D . 是否坚持捍卫民族尊严25. (3分)观察下图漫画经济全球化的领跑者:“山姆大叔”扛着大旗,拖着吸满钞票的磁铁。漫画的寓意是( )A . 经济全球大化的阻力大B . 全球化正在加快步伐C . 全球化需要领跑者D . 西方大国占据优势二、 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共2题;共25分)26. (13.0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学家田余庆教授在论文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中对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统一时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土开发和国家统一的关系。阅读以下相关摘要:材料一: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材料二:秦汉以后到元是第二个阶段,这个时候中国北方,东部和西部结合在一起,要开发的地区是广大的中国南方。秦统一以后,对开发国土做过一件大事,就是迁徙50万身份低下的或犯了罪的人,到岭南去戍守,把中国南方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边上。这对中国以后逐步开发南方起了很大作用。当然,南方处在落后状态,又有很多民族存在,跟北方交融不那么容易完成。历史为此付出了1000多年的时间。材料三:到了元以后,中国的统一,从地域方面来说进入了第三个时期,理当是开发大西部。元以后,实际上在东部的南北,没有再出现分裂的可能性,问题在于西部。但是元以后中国缺少开发的条件,广大的西部长期处在一个待开发的落后状态。我们今天开发西部是对于中国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开启一个新的起点。美国在1 9世纪开发西部,以至于西部和东部走向平衡,维持了美国今天的国情局面。请回答:(1)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2)材料二涉及了南方的开发过程。到宋代出现的什么谚语证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重要的粮仓?(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期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在西部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27.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法规定了各个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材料二: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1)材料一出自罗斯福新政颁布的什么法令?为什么说该法令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2)简述我国改革和开放的过程。归纳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3)为什么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 (4)从两个成功的改革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75分,每小题3分) (共25题;共75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共2题;共25分)26-1、26-2、26-3、26-4、27-1、27-2、27-3、2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