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新增考点内容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41808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新增考点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心理咨询师新增考点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心理咨询师新增考点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心理咨询师2011 年 11 月新增考点(基础知识部分)一、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二、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认知;(二)情绪、情感和意志;(三)需要和动机;(四)能力和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其中,(一)(二)属于心理过程,(三)(四)属于心理特性。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单细胞动物:最原始的动物;具有趋利避害的能力,叫做感应性,不能叫做心理现象。无脊椎动物:从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现象。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神经系统包括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和外周(周围)神经系统。一、神经元及其功能髓鞘:轴突外部一层白色的薄膜,起着绝缘的作用。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神经递质的变化将神经冲动进行传递。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馈: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有效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一)从解剖上看: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二)从功能上划分: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情绪的表现密切有关。四、大脑的结构与功能边缘叶-边缘系统:内脏功能,情绪情感调节,动物本能活动,记忆活动。【删除: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第三节感觉和知觉第四单元各种感觉二、听觉(三)听觉的特性乐音:周期性的声波;噪音:无周期性的、不规则的声音三、嗅觉四、味觉五、皮肤感觉两点阈:表示触觉灵敏度的指标,指的是在排除视觉条件下、用钝的针头刺激皮肤相邻的两个点,能够觉察出是两个点时的最小距离。手指和面部的两点阈最小,脊背的两点阈最大。八、内脏感觉1 内脏感觉:性质比较模糊,定位也不准确,痛觉还具有放射性质。九、痛觉第五单元知觉概述二、知觉的基本特性(一)整体性知觉组织的最基本原则:对象-背景1.整体性原则;2.连续性原则;3.相似性原则;4.接近性原则第六单元知觉概述一、空间知觉(四)距离知觉距离的判断依据:1.肌肉运动线索:眼睛的调节作用、双眼视轴辐合2.单眼线索:对象的重叠、线条的透视作用、空气的透视作用、明暗和阴影、运动视差3.双眼线索:双眼视差第四节记忆第一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二、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和动作记忆按是否意识到:外显记忆(意识控制)、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的)按能否加以陈述:陈述性记忆(可以语言传授、需要意识参与)、程序性记忆(不需要意识参与、如何做某件事)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三单元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删除:三(三)问题解决的策略】第四单元语言和言语二、言语活动的形式(一)外部言语及其种类(二)内部言语及其特点1.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2.言语的减缩性;3.速度快三、言语活动的中枢【中枢名称有些变化,其他未变】(一)运动性言语中枢(二)听觉性言语中枢(三)视觉性言语中枢(四)书写中枢第六节意识与注意第一单元意识概述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睡眠睡眠阶段:第一阶段:轻度睡眠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第三阶段第四阶段:深度睡眠阶段(所占比例越大,睡眠效率越高)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2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区别: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描述的是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联系: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情感也能制约情绪的表现方式。第九节能力和人格第一单元能力一、能力概述(四)能力的分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液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取决于个人的禀赋,20岁到达顶峰,30 岁降低。晶体智力: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一生发展,25岁后发展速度减缓。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4.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二单元人格三、人格的结构人格:气质+性格第三单元气质一、气质概述二、气质类型学说三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一)基本特性1.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2.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二)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无条件反射:与生俱来的2.条件反射:学习而成;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桑代克和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三)类型学说四、气质的特性五、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六、如何看待气质类型(四)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五)气质类型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3 【新增考点内容】三、社会心理学1、除心理学外,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乃至哲学等都与社会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2、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3、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工作者,特别是心理咨询师要好好学习的一门心理学基础课程。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删除“这个定义目前在学术界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2、考虑到近十多年来社会心理学家们比较普遍的看法和社会心理学一般研究领域,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3、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和反应系统。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作为柏拉图的学生,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自然观察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基本上没有干预。删除“(2)分类有(3)访谈过程与技巧”删除“(2)分类”奖赏是给予喜欢的刺激,属于正强化;取消惩罚,以引发所希望的行为属于负强化。相应地,其过程是正强化过程与负强化过程。人语言的习得过程是通过模仿进行社会学习的典型例子。此外,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也为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而现在学术界则主张终生社会化的观点五、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全部社会化往往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按角色的功能,社会角色可以分为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前者是以追求实际利益为基本目标的角色后者是以表现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基本目标的角色角色扮演过程含有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对孩子表现出慈爱、有兴趣、接受与卷入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加工和解释,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完整印象的过程。对他人的总体印象依据的不是简单平均分数,而是加权平均数。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个体为了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需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期待。凯利(1967)指出,人们可通过检查三种特殊的信息来进行归因。凯利的归因理论也因此被称作三维理论,协变原则被他认为是最全面的归因原则。亲合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较低层次。沙赫特(1959)等人的研究发现,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更明显。侵犯动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以使自己获得平衡和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侵犯行为简称侵犯,也称攻击行为和暴力行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利他动机是个体不顾自身、增进他人的价值和利益的一种心理倾向。利他行为是利他动机支配的行为,是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的行为。4 第五节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第一单元态度概述B(behavior tendency,行为倾向)此外,个体卷入较浅的态度,单一倾向的信息说服效果较好;个体卷入较深的态度,提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说服效果较好。新增图二、影响喜欢的因素合并“相似与互补”2.社会角色和职业的互补。三、社会懈怠四、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新增考点内容】第三单元神经症神经症(neurosis)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察觉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许又新,1992)神经症具有如下五个特点:第一,意识的心理冲突。典型的体验是,感到不能控制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病人对症状的事实方面有自知力。第二,精神痛苦:神经症是一种痛苦的精神障碍,没有精神痛苦,根本就不是神经症。因此,病人往往主动求医,或求助于心理咨询者。喜欢诉苦是神经症病人普遍而突出的表现之一。第三,持久性。神经症是一种持久的精神障碍。第四,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第五,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由于神经症具有上述特点,结合中国精神卫生现状,神经症不可避免地成为心理咨询实际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心理咨询师对于神经症或神经症性问题(存在一时的心理冲突,但没有达到神经症临床诊断标准的心理问题),应该慎重对待,根据求助者的现实状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果求助者的问题超出自己的胜任范围,应该及时会诊或转诊。许又新教授在神经症一书中,提出了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该方法简洁、明快、实用。作为学习的内容,承蒙许教授的同意,特介绍如下: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在神经科工作中,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分界线并不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到神经科就诊的病人,几乎是症状比较重且患病比较长的。但是,在内科或基层保健室里,这个问题就会经常发生。这里,关键在于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弄清楚心理冲突的性质。从现象或事实的角度来说,心理冲突有常行与变形之分。心理冲突的常行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例如,夫妻情感不和,病人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十分苦恼。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不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是不道德的,上述的例子便是如此。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相应的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例如,某病人每天晚饭后就陷于吃药还是不吃药的痛苦冲突之中:吃药怕肝硬变和上瘾,不吃药怕睡不着。这在不懂精神病学的局外人看来是不成问题的,想吃就吃,不想吃便拉倒,实在决定不了可以去问医生,医生叫你吃你就吃,医生叫你别吃就不吃。二是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如上例,你不能说吃药和不吃药何者道德何者不道德。心里冲突的变形时、是神经症性的,而心里冲突的常行是大家都有的经验。显然,如果限于心里冲突的常行,甚至并没有什么痛苦的心理冲突,那么,充其量只是心里生理障碍,而不是神经症。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差或内脏功能障碍,原来不明显的心理冲突便会尖锐化,也很容易发生变形,例如明显的疑病症状。心理冲突的揭示和分析需要精神病学知识和技巧,一般通科医生可以用比较简单而容易掌握的方法来进行评定。这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病程。不到 3 个月为短程,评分 1;3 个月到 1 年为中程,评分为 2;1 年以上为长程,评分为 3.第二,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为 1;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为 2;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为 3。第三,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为 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为 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为 3。如果总分为 3,还不能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 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 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第七节关于健康心理学第一单元(新增考点内容)概述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借助“现代医学模式”,主动介入医学领域的结果。健康心理学是“保健、就诊、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在学科发展中,他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工作,大致也是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展开的。这就是说,心理学确实全面地进入了医学领域。然而,通过健康心理学这条途径,心理学介入医学之后,每向前迈出一步,都须格外小心。特别是建立该学科的概念系统时,几乎不能带一丝一毫的随意性,因为这一新学科的各类基本概念,必须同时照顾医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的内容。目前,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大致有如下五个方面:第一,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第二,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第三,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第四,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第五,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由于篇幅所限,本节只介绍“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医学临床上的各种躯体疾病患者,既有共同的心理压力,如悲观、焦虑等,又有各自独特的心理压力,如高血压患者的性情急躁、癌症患者的绝望等。疾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可以严6 重影响着疾病转归和愈后,这些都已成为健康心理学的工作内容。第二单元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一)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任何一个有经验的医生都知道,病人除了内部器官有器质或功能障碍外,他们的自我感觉和整个精神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疾病可以使人改变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态度,也可以改变病人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态度。这种主观态度的改变,可以使病人把自己置于人际关系中的特殊位置上(好像已经或将要被人群抛弃)(二)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病人一旦知道自己有病以后,注意会变得狭窄。他们会立刻把注意力由外部世界转向自己的体验和感觉。这时,他们往往只关心自己身体的机能状态。由于注意力的转移和兴趣的缩小,病人心理的各个方面,会相应地发生一时性的改变。(三)情绪低落情绪低落,是大多数患者的共同特点,由于情绪低落,运动必然减少,语言也平淡无趣。(四)时间感觉发生变化当一个人感到生命受到威胁时,他对时间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不是感到时间过得很快,就是感到过得很慢,他们会陷入一连串的往事回忆之中。疾病所引起的各种心态,都会成为回忆的诱发因素,这些回忆有时很强烈,它可以抑制对未来的信心。(五)精神偏离日常状态严格地说,病人的精神状态从疾病开始就可能发生变化。由于疾病明显地破坏了正常生活节律,使人的日常劳动、休息和睡眠节奏受到很大的影响。生活节律的破坏成为一种极为强烈的信号,冲击着病人的内心世界。再加上对疾病症状的体验,病人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都可以发生某些改变。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躯体疾病患者的上述心理特点,那么,作为一名医生,就不单是治疗躯体疾病,而且还应该给予心理辅导。科学地解释疾病的同时,还应该指出光明的前景,从而使患者消除精神压力。一个真正的好医生,在他和病人的第一次接触中,就应该与患者建立起心理治疗关系。躯体疾病的恢复过程是很复杂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病人的某些躯体功能得到康复,而且还要帮助病人逐步地适应疾病带给自己的痛苦和不便。为此,我们对疾病治愈的理解,必须从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这三个层面着眼,使患者在这三方面同时好转。大量的事实证明,只有考虑到病人的精神状态与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才能完整地了解疾病的实质,如果医生能在这种基础上对待病人,就可以消除精神紧张和关系冲突给治疗造成的负面影响。患躯体疾病时,某些器官的器质或功能的破坏,不但在能量代谢方面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而且病变的器官向大脑皮层发放的信息也是恶性的。所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病程的长短,往往会产生某些精神障碍或综合症。这时需要精神科医生给予治疗。精神科医生可以对疾病进行明确的分类,并且做出评估。对于一个有心理学知识的精神科医生来说,除完成上述任务之外,还应该当充分利用心理学知识,采取恰当的心理治疗措施。按一般经验,躯体疾病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影响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功能,所以,某些躯体疾病同时伴有神经症的症状,某些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都会导致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失调。病人会产生疲劳、易怒、委屈、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劳动效率低下等症状。这时,采取必要的心理治疗措施是绝对有益的。7 长期住院治疗时,由于医院的特殊生活环境,可使患者的人格发生暂时改变。如过度依赖、抑郁状态、自卑、孤僻、性情急躁,等等。病人的这些性格特征,有时会阻挠治疗的顺利进行,有时还会与治疗单位发生冲突。医生,特别是护理人员,应当善于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善于认清这些心理的病态变化,及时通过心理疏导,减轻病人的痛苦,扭转病人的人格或性情的变化,使治疗顺利进行。重病患者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在住院的开始阶段,由于疾病和环境的改变,往往产生睡眠失调、食欲下降、易激动和委屈感。这些病人的、睡眠很浅,易惊醒。细微的响声、微弱的光线、轻声的谈话,甚至衣服碰到病人的身体都会成为破坏睡眠的因素。失眠时,往日的回忆会浮现在眼前,而多为不愉快和恐惧的回忆。病人有时变得惊慌、恐惧,甚至因害怕黑暗而要求夜间不要关灯,或者要求护士坐在旁边。任何一位细心的、有临床心理学经验的护理人员,都会从人道主义出发,主动地给患者以帮助,甚至自觉地守护患者,直到他入睡。有一种所谓的“虚弱症”,是在十分焦虑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时,患者对自己健康的担心,可以达到恐惧的程度。此时,可以产生歇斯底里反应。医生应当清醒地理解这种病态表现,不应简单地认为患者娇气。某些所谓的身心疾病往往伴随着抑郁症状,如溃疡性结肠炎和痉挛性结肠炎患者,总是灰心丧气,愁眉不展。另外,有一类患者,他们对疾病有夸大的倾向,被夸大了的疾病体验像恶魔一样控制自己,不能自行摆脱。这时,患者需要得到安慰。如果医生说他们病不重、没有危险,他们会立刻变得轻松。这类病人带有歇斯底里和神经官能症的倾向,易接受暗示。如果医生在他们面前言谈不慎,就会破坏他们的“心理防御”能力,从而产生医源性身心疾病。在某些患者身上,躯体疾病同时伴有急性精神症状,如幻觉、谵妄、耳聋等。这可能是意识模糊的先兆,必须请精神科医生会诊。患躯体疾病时,引起心理变化的因素很多。首先,它取决于病情本身的特点,也就是疾病本身是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脑的活动。其次,取决于疾病的发展过程和严重程度。在疾病严重和迅速发展时,或者有中毒现象存在时,会出现意识模糊之类的精神障碍,而神经官能症类的症状,多在疾病慢慢发展和逐渐严重的情况下产生。身体有病时,各类有害因素会加倍影响心理活动,如含酒精饮料,通常可能只改变人的情绪,而在身体有病时,它可以加重情绪的变化,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六、咨询心理学【新增考点内容】 1、(第一单元末尾增加考点内容)随着科技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心理咨询在我国已发展成为一门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及明确职业准则的专业学科,同时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在面临职业规划、恋爱交友、夫妻关系、亲子教育等困惑和压力时,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以期解决心中的疑惑,获得内心的自由和更好的发展。可以说,咨询心理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极具潜力的一门学科。2、“威尔森”等改成“威廉森等”; 3、二、心理咨询师应有的心理素质:(一)品格它只用一句话表达:做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这就是心理咨询师应有的品格。8 (二)自我修复和觉察能力 4、精神分析理论观点(第三小节调整为)阿帕波特(R.Apaport)是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对弗洛伊德的学说有精深的研究,按照他总结的去理解弗洛伊德,大致不会有原则上的失误。他认为,精神分析学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观点,即分区观点、结构观点、动力观点、发展观点和适应观点。阿帕波特的概括分类是合理的,所以,我们将按这种分类,介绍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分区观点(原教材讲的“关于心理结构”)二、结构观点(原教材讲的“关于人格结构”)三、动力学观点(原教材讲的“关于心理动力”)四、发展观点(原教材讲的“关于心理发展”)五、适应观点(原教材讲的“关于适应问题”)新增考点专栏 61时至今日,自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已经超过一个世纪。后继学者们在传承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融入自己的理解,发展出多种学派,如古典精神分析、克莱恩学派、英国的客体关系学派、人际学派、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法国的拉康学派与自我心理学等等。当然,这些流派之间各具特色,论争不断,同时却也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其中客体关系理论很具有代表性,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大心理咨询师的认同,并迅速成为主导观点之一。这一理论强调早期婴幼儿阶段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早年与抚养着的互动会内化为孩子人生体验,进而影响其成人后的各种表现与人际交往。在治疗的过程中,咨询师关注“此时此地”,并利用“此时此地”的关系理解和帮助求助者。该理论认为,求助者一定会把儿童期内射的“自我对象客体”关系投射成自己与咨询师的关系,而一名敏锐的咨询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反移情)来觉察求助者在童年和日常人际生活中形成的“自我对象客体”,随后通过阐释、理解、分析或者抵御其存在不良问题的“自我对象客体”关系,来帮助求助者获得领悟,实现发展。当然,客体关系理论不是简短的论述便可以解释清楚,许多客体关系学家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梅兰妮u29595X勒、海因兹科胡特等,这些代表人物,他们的工作奠定了这一学派的理论基础。5、行为治疗一般包括如下七个步骤:第一,对靶行为进行功能性分析。进行这类分析时,特别注意靶行为经常发生和很少发生的情境。第二,对靶行为严重程度的标定。第三,靶行为矫正目标的制定。第四,制定并实施干预计划,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第五,监测干预计划的实施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第六,结束阶段。一旦达到目标,即可逐步结束干预计划。第七,检验阶段。如有靶行为复发,可给予辅助性处理。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行为治疗技术,一般都具有如下六个特点:第一, 注重形成靶行为的现实原因、而不是它的历史原因;第二, 以可以观察的行为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标准,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第三, 依据实验研究,从中引申出假设和治疗技术。第四, 用尽量客观的、操作的术语描述治疗程序,以便使治疗过程能够被重复。第五,精心发现靶行为,并认真选择测量行为改变的方法。第六,对于每个求助者,咨询师根据其问题和本人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模仿学习或其他行为治疗技术。6、(五)标题改成:“使求助者正确认识自我”7、一、幼儿、儿童期的心理咨询(在三、四小节中增加一小节)05 岁时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这一时间内至关重要即来自父母的关怀和照顾。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做“足够好的母亲”。如果父母的态度总是忽略甚至冷漠和反感,或者父母的态度是严厉和苛刻的所给予的是“有条件的爱”,那么,在婴幼儿的内心则会形成一个概念,即认为自己是坏的,不被人需要的,由此也就埋下了忧郁、焦虑、低自尊的种子。相反,如果母亲能够在婴幼儿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在其需要陪伴的时候耐心等候,并且表现出宽容、友好和爱的态度,那么,就十分有利于他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健康的内心世界。而所谓“足够好”的意思是说,再好的母亲也不可能满足婴幼儿的所有需要,也无法每分每秒都陪在他身边,因此,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尽力而为,为其提供一种温暖、安全的氛围,而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8、第四单元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增加一小节)老年人的主要心理需求如下:第一,健康和依存的需要。人到老年,身体的各方面的技能都有所下降,行为迟缓,记忆力减退等,因此很容易产生畏惧的心理,害怕变老,担心生病,恐惧死亡。面对不可挽回的衰老,他们渴望有人能够关心和照顾自己,能够老有所依。第二,工作的需要。刚刚离开工作岗位的老人,由于骤然间失去工作,社会交往减少,特别容易产生孤独和失落感。因此,他们希望眼下有事可做,希望有人与他们交往,以此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证明自己依然是“老当益壮”,获得内心的充实。第三,安静的需求。老人一般怕吵闹,希望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同时老年人的心理习惯之一是倾向回忆往事,他们也需要一个静谧的环境回忆往事,第四,尊重的需求。告别熟悉的工作,伴随着身体的衰退,经历、脑力、行动力的减弱,熟悉身体变得越来越陌生,老人因而特别需要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如若不然,很容易造成抑郁、意志消沉等不良情绪,甚至造成心理障碍。9、对婚恋问题的咨询,心理咨询师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大致如下(教材 5 点改成4 点,保留 1、2、3,第 4、5 删去,改成:4、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思维方式。10 国家心理咨询师2011 年 11 月新增考点(咨询技能部分)一、心理诊断技能部分1、心理咨询室应具备以下的条件:(1)能显示专业的特点;(2)具有保密的功能;(3)能提供适当宽敞安静的空间;(4)配置舒适的座椅;(5)配置必备的设备。2、保密例外的情况:3、最常使用的摄入性会谈方式是背景资料采集法。4、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可有以下几条:可接受性、有效、积极5、资料的可靠性是解释资料的先决条件,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暗示、早期印象、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6、确定求助者是否属于自己的工作范围:(1)明确自己的胜任力;(2)理论上,健康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神经症性心理问题;(3)对精神病性问题只能进行有条件的辅助性工作;(4)慎重对待出现神经症性问题的求助者和能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5)综合分析和鉴别精神病性问题和神经症性问题。7、一般(或者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1)该求助者有部分躯体症状,具体情况需进一步了解,以排除器质性病变。(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相符,属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该求助者的不良情绪没有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或者,该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已经出现了泛化)。(5)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特点是:(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6)根据以上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可以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或者严重心理问题)。8、诊断严重心理问题时的注意事项:(1)要力求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相鉴别;(2)心理冲突的性质,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3)通常情况下,对青年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4)在分析情绪是否泛化时,要注意区分泛化与心境对人的影响的区别。1 二、心理咨询技能部分1、对求助者表达尊重时的注意事项:(1)在咨询中应接纳求助者;(2)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是平等的;(3)应遵循礼仪,礼貌待人;(4)应该信任求助者;(5)不主动探问求助者的秘密、隐私,对求助者诉说的秘密应保密;(6)应对求助者真诚;(7)当心理咨询师难以接纳求助者时可以转介。2、对求助者表达热情的注意事项:(1)始终都应对求助者充满热情、耐心,不厌其烦地帮助求助者,而不是对求助者漠不关心;(2)应认真、热情地帮助求助者表达;(3)在求助者叙述时应做好倾听;(4)当遇到阻碍时,更应对求助者表现出热情和耐心;(5)在求助者出现反复时,应耐心,不急躁。3、对求助者表达真诚的注意事项:(1)必须理解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2)真诚不能脱离事实,应实事求是;(3)不能有感而发,忘情发泄自己的内心世界;(4)应适可而止,过度的真诚反而适得其反;(5)可通过非言语等方式表达真诚;(6)应根据咨询的进程而有所变化。4、对求助者表达共情,需要理解和掌握以下几点:(1)咨询师视角需要转变,务必要从求助者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2)共情的基础是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3)表达共情是因人、因时而异,视情而定;(4)应把握时机和适度,才能恰到好处;(5)要善于实现咨询师-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6)应善于使用身体语言表达共情;(7)应考虑求助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等特征;(8)应不断验证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及时修正。5、对求助者积极关注时应该注意:(1)心理咨询师必须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2)积极关注不仅是心理咨询师积极关注,还应帮助求助者积极关注自己;(3)应避免盲目乐观;(4)应避免消极;(5)应尊重现实,实事求是;(6)积极关注的目的是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和潜能开发,达到心理健康地全面发展,这也是心理咨询的最高目标。6、深入了解求助者时可以参考的思路:(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3)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其真实想法;(4)深入探讨求助者具体和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7、如何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1)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最关心、最困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3)双方商定咨询目标;(4)咨询目标的整合。8、实施咨询方案的工作程序(1)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为使咨询取得进展,关键是要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2)对求助者启发和引导、支持和鼓励(启发引导求助者认识、领域资深的问题;支持鼓励求助者自我探索和实践解决自身的问题);(3)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9、咨询师对求助者进行支持和鼓励的作用(或者意义)是什么?(1)提升求助者解决自身问题的信心;(2)激发求助者改变自我的内在力2 量;(3)强化求助者的咨询动机;(4)展现助人的技巧;(5)使求助者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咨询得以顺利进行。10、放松训练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基本原理:放松训练,又称为松弛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假设是改变生理反应,主观体验也会随之改变。也就是说,训练求助者,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放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操作步骤:(1)咨询师介绍原理;(2)咨询师进行示范和指导;(3)强化求助者的练习。注意事项:(1)第一次放松训练,心理咨询师应给求助者示范,减轻其焦虑,并能提供模仿的信息;(2)放松训练可使用的放松方法很多,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但一般以一两种为宜;(3)请求助者注意放松训练的关键是放松,咨询师应帮助他体验放松后的体验;(4)求助者在练习放松训练时应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5)放松的引导语有录音和口头两种,但口头语引导更便于求助者接受和掌握;(6)放松训练对想象力强,易受暗示的求助者效果较好;(7)促进求助者领悟,放松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做到随意的放松,并能运用自如。11、阳性强化法的工作原理、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基本原理: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该方法是建立、训练某种良好行为的治疗技术或者矫正方法,也成为“正强化法”或者“积极强化法”。认为: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是阳性强化法。操作程序:(1)明确目标行为;(2)监控目标行为;(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4)实施强化;(5)追踪评估。注意事项:(1)目标行为要单一、具体,非常明确,保证强化物对该行为的强化;(2)应适时、适当地对目标行为进行阳性强化;(3)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12、在行为治疗中,常用的方法有:增强法(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惩罚法(分为一般性惩罚和特殊性惩罚)、消退法和代币管制法。13、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程序基本原理:(1)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入改变情绪。其核心理论是3 ABC 理论:A 是诱发事件,B 是信念,C 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操作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 ABC;(2)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3)修通阶段,也是最主要的阶段,帮助求助者修正或者放弃非理性信念,建立合理信念;(4)再教育阶段,帮助求助者仅以摆脱原有不合理信念,巩固咨询所取得的效果。14、合理情绪疗法中,修通阶段的常用方法有: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其他方法(如:自我管理程序、“停留于此”)15、转介的注意事项:(1)当出现不适合咨询的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进行转介。(2)事先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并说明理由。(3)向求助者介绍新新咨询师的情况。(4)向新咨询师介绍求助者的情况,但不应透露隐私情况。(5)不干涉新咨询师的咨询工作,转介后,不宜与求助者再进行交流,尤其不评论新咨询师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