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840095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郑州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郑州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列图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葡萄酿成酒B . 海水晒盐C . 菠萝榨汁D . 透水砖渗水2. (2分)下列做法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 . 过滤时,为加快过滤的速度,可用玻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B . 为了节约药品,可将实验用剩的药品倒回原试剂瓶中C . 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D . 称量时,用镊子取放砝码3. (2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B . 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C .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D . 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4. (2分)“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稻草造纸B . 使用火药C . 蚕丝织绸D . 冶炼金属5. (2分)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下列属于甲烷化学性质的是( ) A . 无色无味B . 难溶于水C . 密度比空气小D . 可燃性6. (2分)若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案( ) A . 分别观察气体的颜色B . 分别闻气体的气味C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两种气体的容器中,观察木条的变化D . 分别在盛有两种气体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7. (2分)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B . 牛奶变酸C . 植物的光合作用D . 酒精燃烧8. (2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 倾倒液体B . 量取8mL液体C . 氧气验满D . 稀释浓硫酸9. (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 .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C .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 .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0. (2分)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 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B . 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C . 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D . 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11. (2分)液化石油气(LPG)可压缩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 ) A . 分子由原子构成B . 分子的质量很小C . 分子在不断运动D . 分子之间有间隔12. (2分)下列液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糖水B . 冰水混合物C . 碘酒D . 活性炭13. (2分)“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 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错误的是( ) A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CO2 CO(NH2)2 + H2OB .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C .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D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有一种氧化物14. (2分)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如果仅用一个20g的砝码称取19.5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 )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将20g砝码放在左盘将20g砝码放在右盘将游码拨至0.5g刻度处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A . B . C . D . 15. (2分)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 . 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C .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D . 元素种类由中子数决定16. (2分)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于同种元素B . 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价C . 的化学性质相似D .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17. (2分)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材料、能源、环境”的认识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食用铁强化酱油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包装袋有害健康;为提高牛奶的含氮量,可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B锰钢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是一种混合物;陶瓷、塑料、玻璃钢都是复合材料聚乙烯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C为节约资源,应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然料;柴油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其分离原理是柴油与石油中其他成分的沸点不同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是为了延缓煤的燃烧时间D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雾霾”主要是由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等排放产生的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或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A . AB . BC . CD . D18. (2分)下列符号技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 . Cl2B . CuC . 2HD . SO219. (2分)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利用压缩的CO2吹出干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磷酸铵盐)。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灭火时要朝向火焰的最上方喷射B . 灭火时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 . (NH4)3PO4中N:H:O的原子个数比为1:4:4D . NaHC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100%20. (2分)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B .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 . 此实验中发热剂应该是足量的D . 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6分)21. (6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仪器: (1)写出上图所示的各种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 A_B_C_D_E_F_(2)用图所示的各种常用化学仪器的标号填空: 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_;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用_;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用_。22. (1分)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 (2)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试剂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 (3)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_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_ 23. (1分)结合下图仪器,完成有关问题。 (1)用于配置溶液或者做较大量试剂反应的容器是_(填仪器名称,下同);既可以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_。 (2)量取50mL的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_(填序号),若取用过程中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会导致液体的实际体积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继续给量取的水加热,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有_(填序号)。 24. (5分)阅读下列科普文章。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主要含碳、氢、氧、氮、硫等元素)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相对单一的能源消费模式,导致了能源供需结构的失衡,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影响。2016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997亿吨,消费量却达到5.787亿吨。因此,把煤制成油,一直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决策。煤制油被称为煤的液化。一种工艺是先将煤送入汽化炉内,转化成粗煤气,再进一步处理后得到仅含CO和H2的合成气,然后以合成气为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甲醇(CH3OH),再利用甲醇合成燃料油。我国在煤制油工业生产上的优势之一是用非常廉价的原材料做成催化剂,这一技术为我国能源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的弊端是_。 (2)在2016年能源消费结构图中,能代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是_(填“A”或“B”) (3)甲醇(CH3OH)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 (4)将煤转化成煤气的反应为 ,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 . 我国的能源消费主要是化石燃料B . 我国在2016年的石油消费量远大于产量C . “煤制油”技术有助于解决煤多油少的结构性缺点D . 煤制油”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25. (3分)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1)氯元素_; (2)钙_。 三、 实验题 (共1题;共3分)26. (3分)按照下图完成相关实验。 (1)使用的粗铜丝是用铜块拉制而成,说明铜具有_性。 (2)能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实验现象是_。 (3)依据整个实验过程中白磷的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 (4)反应后测得左侧玻璃管中液体的pH小于7,说明_。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6分)21-1、21-2、22-1、22-2、22-3、22-4、23-1、23-2、24-1、24-2、24-3、24-4、24-5、25-1、25-2、三、 实验题 (共1题;共3分)26-1、26-2、26-3、2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