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铁人”精神心得体会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34098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铁人”精神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习“铁人”精神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习“铁人”精神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铁人”精神心得体会丰乐中心小学 盛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国掀起了“学习铁人精神,践行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热潮,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通过学校集中学习教育、观看“铁人”事迹专题片、赴铁人纪念馆参观学习等方式重温铁人精神,进行了“铁人”精神再教育。“油井出现了井喷,在危机的时刻,为了防止水泥凝固,铁人王进喜拖着那条伤腿,毅然跳下了搅拌水泥的池子,充当人肉搅拌机,最终抑制住了井喷”。在共和国石油工业发展初期,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艰苦奋斗,忘我拼搏,风餐露宿“天当被、地当床”,人拉肩扛搬运钻机,破冰取水保证开钻,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高尚品德和道德情操,筑起了共和国石油事业发展壮大的坚强壁垒。他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的困难也不怕”的豪迈誓言和雄心壮志,战天斗地,勇往直前,攻克了种种无法想象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打下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甩掉了中国的贫油国帽子,使梦想成为现实,使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铁人精神”成为宝贵的财富,成为中国石油人的特色文化和传承不息的精神动力。这一切正是一代代石油人在“铁人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将“铁人精神”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弘扬所换来的。学习“铁人”精神,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奋发有为、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知难而进、奋力拼搏、敢打硬仗的艰苦奋斗精神;学习他自强不息、严谨务实、不断创新的开拓精神;学习他克己奉公、关心群众、甘当“老黄牛”的无私奉献精神。“铁人”精神对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铁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仍然是我们各行各业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以“铁人”为榜样,热爱教育事业,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要把“铁人”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集中到解决“四风”问题中,着力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提升服务人民、服务教育、服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践行好群众路线,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健康良好发展。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铁人”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因时、因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要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加强业务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要做到爱岗敬业,要干一行爱一行,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要以德为先,加强师德修养,做一名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好老师;要不断学习,积极上进,做到博学多才; 要努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贴近群众,贴近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供学生之所需,真真切切为学生和家长考虑,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要坚定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身作则,无私奉献,为人师表。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和政策,让广大学生、家长切切实实享受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所带来的实惠。最后,应以教人者先教己的精神,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对待任何一件小事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将教学工作做的尽善尽美,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不图虚名。要充分尊重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立平等,密切的关系,而不是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领导,一个有良好师德的老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用自己的信念、理想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感染。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这样的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支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以“铁人”精神为指引,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实施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动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新理念适应新形势,认真抓好落实,切实解决好学生和家长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