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31580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2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预习思考题1 实验中的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 实验中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改变转动力矩?3 实验中刚体转动过程的角加速度如何测得?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对于绕定轴转动的刚体,它为一恒量,以J表示,即式中,mi为刚体上各个质点的质量,ri为各个质点至转轴的距离。由此可见,物体的转动惯量J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的位置有关。对于几何形状规则、对称和质量分布均匀的刚体,可以通过积分直接计算出它绕某定轴的转动惯量。对于形状复杂或非匀质的任意物体,则一般要通过实验来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电机的转子、炮弹等。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有多种实验方法,主要分为扭摆法和恒力矩转动法两类。本实验介绍用塔轮式转动惯量仪测定的方法,是使塔轮以一定形式旋转,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该方法属于恒力矩转动法。转动惯量是研究、设计、控制转动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高校理工科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习用转动惯量仪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2 研究作用于刚体上的外力矩与角加速度的关系。3 验证转动定律及平行轴定理。二、实验仪器 IM2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及其附件(霍尔开关传感器、砝码等)和MS1型多功能数字毫秒仪。三、仪器介绍 1滑轮 2滑轮高度和方向调节组件 3挂线 4塔轮组 5铝质圆盘承物台 6样品固定螺母 7砝码 8磁钢 9霍尔开关传感器 10传感器固定架11实验样品水平调节旋钮(共3个) 12毫秒仪次数预置拨码开关,可预设164次 13次数显示屏 14时间显示屏l5次数+1查阅键16毫秒仪复位键 17+5V电源接线柱 18电源GND(地)接线柱 19INPUT输入接线柱 20输入低电平指示 21次数-1查阅键图4-3-1 IM-2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和MS1型多功能数字毫秒仪结构示意图IM-2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主要由绕竖直轴转动的铝质圆盘承物台、绕线塔轮、霍尔开关传感器、磁钢、滑轮组件、砝码等组成。样品放置在铝质圆盘承物台上,承物台上有许多圆孔,可用于改变样品的转轴位置。绕线塔轮是倒置的塔式轮,分为四层,自上往下半径分别为3cm、2.5cm、2cm、1.5cm。磁钢随转动系统转动,每半圈经过霍尔开关传感器一次,传感器输出低电平,通过连线送到多功能数字毫秒仪。传感器红线接毫秒仪+5V电源接线柱,黑线接电源GND(地)接线柱,黄线接INPUT输入接线柱。MS1型多功能数字毫秒仪通过预置拨码开关预置实验所需感应次数。每轮实验开始前通过复位键清0,直到输入低电平信号触发计时开始,次数显示屏从0次开始计时,直至达到预置次数停止。计时停止后,方能查阅各次感应时间。四、实验原理 1. 任意样品的转动惯量测定设转动惯量仪空载(不加任何样品)时的转动惯量为J1,称为系统的本底转动惯量,转动惯量仪负载(加上样品)时的转动惯量为J2,根据转动惯量的可加性,则样品的转动惯量Jx为 2. 系统的转动惯量测定 1)刚体的转动定律刚体绕定轴转动时,刚体的角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这个关系称为刚体的转动定律。利用转动定律,测得刚体转动时的合外力矩及该力矩作用下的角加速度,则可计算出刚体的转动惯量,这是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塔轮的转动是由挂线加上砝码通过滑轮带动的。改变砝码的质量或改变塔轮的半径,可以获得不同的转动力矩以满足实验需要。给系统加一个外力矩,即加适当的砝码,在重力的作用下,砝码会通过挂线带动塔轮作匀加速转动。该系统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此时系统所受合外力矩有两个,一个为绳子张力T产生的力矩(r为塔轮上绕线轮的半径),一个为摩擦力矩。由转动定律得 (4-3-1)式中为加速过程系统的角加速度,此时为正值,为转动系统的转动惯量,为摩擦力矩,数值为负。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设砝码下落时的加速度为,则运动方程为。因为,则绳子张力T为 (4-3-2)当连接砝码的挂线脱离塔轮后,系统所受张力,故外力矩,此时系统只受摩擦力矩的作用,作匀减速转动。根据转动定律得 (4-3-3)式中为减速过程系统的角加速度,此时为负值。由式(4-3-1)、式(4-3-2)、式(4-3-3)解得 (4-3-4)利用以上方法,分别可测得空载及负载时系统的转动惯量和。式中,m、g、r都是已知或是可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关键在于如何测定角加速度和。 3)和的测量设转动体系统在时刻初角速度为,角位移为0,转动时间后,其角位移,转动中角加速度为,则 (4-3-5)若测得角位移,与相应的时间,得所以 (4-3-6) 实验时,角位移,可取为2、4等,实验转动系统转过角位移,计数计时毫秒仪的计数窗内计数次数+1。计数为0作为角位移开始时刻,实时记录转过角位移的时刻,计算角位移时间时应减去角位移开始时刻,应用上述公式(4-2-6),得到角加速度。在求角加速度时,注意砝码挂线与绕线塔轮脱离的时刻,以下一时刻作为角位移起始时刻,计算角位移时间时,减去该角位移开始时刻,在该时间段系统角加速度为负。4)验证平行轴定理 将已知质量为M、转动惯量为 的物体依次插入承物台上与轴心相距的小孔,测出,作曲线,若为直线便验证了平行轴定理 (4-3-7)五、实验内容1.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具体操作如下:1)合理放置仪器,滑轮置于实验台外3-4cm,调节仪器水平;2)连接传感器与计数计时毫秒仪;3)将砝码连线的一端打结,沿塔轮上开的细缝塞入(任选一层挂线,结头在下),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垂下砝码,调节滑轮的方向和高度,使挂线与绕线塔轮相切,挂线与绕线轮的中间呈水平;4)转动铝盘绕线(务必使得绕线整齐,减少摩擦),将砝码提升到一定高度,调整霍尔传感器探头与一磁钢相对,间距为0.3-0.5cm,可见毫秒仪低电平指示灯亮;5)复位毫秒仪,转动铝盘缓慢放线,直到挂线与塔轮恰好脱离时即刻停止,此时次数显示屏上所显次数即为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的分界处,根据分界处设定加速过程的三个时间点(保证小于分界时刻),减速过程的三个时间点(保证大于分界时刻),根据选取的时间点设定预置次数(大于等于最大时间点),并填入表格表头部分。2. 测量空载时转动系统的转动惯量J1。在空载的情况下,重复挂线绕线复位毫秒仪释放砝码查阅相应时间点记录数据的实验过程,要求测量10组左右的数据,从中选取较为稳定的五组填入表格1。3. 测量加载钢环时转动系统的转动惯量J2。将金属钢环置于承物台上,使其转动轴位于圆心位置,重复挂线绕线复位毫秒仪释放砝码查阅相应时间点记录数据的实验过程,要求测量10组左右的数据,从中选取较为稳定的五组填入表格2。4. (选做部分)以金属盘偏心孔d = 3.0,4.0,5.0cm为转轴,重复以上步骤,求出相应的,作曲线,验证平行轴定理,。六、注意事项1. 实验中,砝码置于相同的高度后释放,以利数据一致。实验中,做好保护措施,防止砝码直接砸落地板引起磨损。2. 挂线长度以挂线脱离绕线塔轮后,砝码离地3厘米左右为宜。3. 实验中,砝码置于相同的高度后释放,以利数据一致。霍尔传感器放置于合适的位置固定不动,每次绕线到相同高度,保证指示灯亮,按下RESET键,以0初速度释放砝码。从指示灯亮到刚灭,系统转过约角位移后,毫秒仪开始计数计时。4. 实验中,在砝码挂线脱离绕线塔轮前转动体系作正加速度,在砝码挂线脱离塔轮后转动体系作负加速度,须分清正加速度到负加速度的计时分界时刻。七、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将有关数据填入对应表格中,按所学的理论对数据进行处理。选择_m进行绕线,分界处为;选择时间点:加速过程选 、 ,减速过程选 、;预置次数定为。,理论值0.3379相对误差E%课后思考题1 挂线的长度太短会如何,太长又会如何,应怎样调整?2 用该刚体转动惯量仪来测刚体的转动惯量,其主要误差有哪些?应如何消除或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