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标准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31154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生涯规划与训练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备注第一单元职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模块一 生涯与职业生涯1.了解生涯、职业生涯2.了解职业生涯各阶段应有的规划与准备3.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台阶模块二 职业理想1.了解职业理想2.认识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3.明确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模块三 职业生涯规划1.了解职业生涯规划2.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与重要意义3.学会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的条件模块一 职业发展的土壤1.认清中职生就业的形式2.了解区域经济发展与自己职业发展的关系3.了解行业的发展与自己职业发展的关系模块二 职业兴趣与性格1.了解自己想干什么,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2.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搞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模块三 职业能力与职业价值1.了解自己的能力特点,搞清楚自己能干什么2.分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工作第三单元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模块一 发展道路的选择1.学会选择职业发展方向2.懂得确定职业生涯目标的意义3.学会确定职业生涯目标4.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模块二 发展台阶的构建1.学会职业生涯目标的划分2.了解各阶段职业目标特征及其制定要求3.掌握确定职业生涯目标的方法4.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第四单元职业生涯发展的措施模块一 实现目标的措施1.明白制定发展措施的重要性2.了解总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差异3.知道制定近期目标的步骤4.掌握制定近期目标的原则模块二 职业素养修炼1.认知通用个人素养具体内容2.掌握提升岗位职业素养的方法第五单元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调整与评价模块一 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1.知道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内容及重要性2.学会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管理的方法3.知道如何通过对职业生涯管理,奠定职业发展基础模块二 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1.认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2.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模块三 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规划1.理解职业生涯规划评价的必要性2.明确职业生涯评价的不同价值取向3.科学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四、教学建议1. 教学原则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3)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教学要与多种德育渠道结合起来,发挥德育课教师在教师集体中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引领作用。(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把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发展措施,转化为发自内心的需要,要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管理置于集体之中,发挥他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2. 教学方法(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3)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制订既实事求是、又富有激励功能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信心和成功者心态,有助于学生主动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本课程总学时为3236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32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序号课程内容学时课程介绍2(一)职业与职业生涯规划6(二)职业生涯发展的条件6(三)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6(四)职业生涯发展的措施6(五)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调整与评价6考核2 机动2 合计364. 活动建议职业生涯演讲和艺术形式的表演、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调查、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调查,以及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演练、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重要形式。多数实践内容应安排在班会、实训、实习或课余、假期进行。分析发展条件、确立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等设计过程,应该以预留作业的形式完成,并结合作业开展相应主题活动。教师要当好班主任、团委、学生科(德育处)开展学生活动的参谋,调动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和班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中应有的引领作用。5. 教学资源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事业有成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企业家、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等德育资源,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五、评价和考核1. 评价目的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功能。2. 评价原则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3. 评价方式评价应以各规划环节产出质量,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整体质量和相应调查报告、总结等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在评价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评价、教师的导向性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4. 评价标准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职业生涯规划各环节和整体产出的质量,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激励作用。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