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一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同步练习题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28009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一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同步练习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一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同步练习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一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同步练习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一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同步练习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09年,国家三次出台抛售储备棉政策,以抑制国内外棉花市场持续上涨趋势,稳定棉花价格。这体现了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 )A .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B . 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C .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D . 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2. (2分)下列能够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 )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吃“公家饭”、端“铁饭碗”成为大家的追求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A . B . C . D . 3. (2分)1995年起,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这是因为我国实施了( )A . “安居工程”B . 养老保险制度C . 医疗保险制度D . 就业制度4. (2分)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政府注重民生脱贫任务完成休闲需求增加法制体系健全A . B . C . D . 5. (2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始调整、变革。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从前的“铁饭碗”逐步被打破 自主择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开始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迈出步伐A . B . C . D . 6. (2分)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A . 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B .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C .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D .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7. (2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是我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整。这一政策调整表明我国( )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素质整体还比较低 重视保持合理人口增长速度A . B . C . D . 8. (2分)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2000年,我省荣获“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的是( )A . 邓稼先B . 任新民C . 陈椽D . 何家庆9. (2分)下列体现改革开放后我党关注民生的做法有( )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保障城镇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A . B . C . D . 10. (2分)“跳槽”、“人才招聘会”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A . 人民生活的改善B . 就业制度的变化C . 综合国力的提升D . 医保制度的建立11. (2分)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到新的阶段,我国政府实行的就业指导方针不包括( )A . 劳动者自主就业B . 市场调节就业C . 允许一部分人吃大锅饭D . 政府促进就业12. (2分)目前,我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这充分说明了( )A . 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B . 我国就业制度不断完善C . 3处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D .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13. (2分)下图是大庆某一中学历史老师在20世纪末的一张工资条,通过这张工资条能够反映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姓名年月基本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xxxxxxxxxxxxxxxxxxA . 国有企业改革新突破B . 义务教育的普及C .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D . 就业制度的发展14. (2分)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是( )A . 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B . 防止人口流动C . 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D . 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15. (2分)下图是某一中学历史教师在20世纪末的一张工资条,他发现那一时期的工资条与几年前相比有几项新增项目(如图所示)。通过这张工资条能反映出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 )姓名年月基本工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XXXXXXXXXXXXXXXXA . 国有企业改革新突破B . 义务教育的普及C .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D . 对外开放的深入16. (2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 ) A . 社会统筹B . 职工单位C . 个人D . 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17. (2分)下图反映的社会现象出现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 )A . 新中国成立初期B . 文化大革命时期C .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D .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8. (2分)如图所示宣传画应该出现在( )A . “一五计划”时期B . 人民公社化时期C . 文化大革命时期D . 改革开放时期19. (2分)2015年 3月5日-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民之疾苦,国之要事。”“立国之道,惟在富民。”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生问题的表述。下列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的对策是( )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我国的分配制度相适应确定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同步富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A . B . C . D . 20. (2分)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 A .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B .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C . 国有企业的“铁饭碗”D . 医疗保险制度二、 非选择题 (共5题;共40分)21. (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民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江泽民材料二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在哪些方面的变化?(2)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2. (20分)无论是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二: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大力投资,采取种种措施,雇佣了数百万人,吸纳了大量失业者,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材料三: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材料四:如图是上海某调查组关于“公众最为关注哪些民生问题”进行的一次调查所得的结果。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孟子的为政思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应对危机时最能体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特点的一项措施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人民生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谈谈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4)请从右图任意选出一个你关注的因素,谈谈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3. (5分)请你列举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24. (5分)温家宝说,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25. (5分)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新型产业大军。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是关系经济发展、社 会和谐的大事。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就业工作,一要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积极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二要加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培训。三要扶持有条件、有能力的农 民工返乡创业,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降低门槛,搞好金融服务,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符合规定的给予财政贴息。四要确保农民工工资按 时足额发放,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五要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六要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意义。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非选择题 (共5题;共40分)21-1、22-1、22-2、22-3、22-4、23-1、24-1、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