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新版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26556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7题;共46分)1. (2分)用正楷字,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从天而降的“伟力”;那些jin ch b xi_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在r j yu 1i_中抵达梦想的彼岸。2. (5分)下面四个句子有三处语病,请把有语病的部分在下面改正。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正在热播,节目在广大观众中强烈反响。有网友感慨:“不知唐诗宋词,焉知中文之美?古代经典诗词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魁宝。”现在广大青少年都在诵读经典,省朗诵协会也会借势开展一些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在小孩子的骨子里种下了高尚的灵魂。”主持人董卿很有文化底蕴,嘉宾老师对诗词的解读也很精巧。3. (7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夏至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沏茶熏香,听夏虫(yn)_喝小巷(yu)_深,院子里(fn)_星点点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n)_眠宵漏夜短夏梦正长(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_”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_”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 _”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A冬至大如年B过了冬至大一岁C冬至一阳生。4. (12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2)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 (3)征蓬出汉塞,_。(作者:_使至塞上) (4)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_) (5)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7)_,松枝一何劲!(刘祯赠从弟) (8)三峡中侧面描写山高峻无比的句子是:_,_。 (9)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月色的句子: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 (4分)给下列句中加线的“食”字注音并释义。一食或尽粟一石_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食不饱,力不足。_食之不能尽其材。 _6. (1分)读童年,在_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7. (15分)综合知识。(1)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处处都开放着美丽的语文之花。广告词是语言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往往一语爆出,震撼人心。请赏析下面广告词的妙处。爱心妈妈,呵护全家。(舒肤佳护肤品广告)(2)仿写句子,使前后构成排比句。亲情是河,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滴水,让它欢畅流淌滋润万物;亲情是树, , ;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火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前人告诉我们: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请用楷体把划线句子写在下边的田字格里,与同学们共勉。二、 单选题 (共2题;共4分)8.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亲眼看到以动荡的船为家的渔民们安之若素 , 举止泰然。B . 没想到在人地生疏的西安碰到了老同学,他高兴得不知所措。C . 他就是臭名昭著、大名鼎鼎的一霸黄石。D . 草丛中不时传来蟋蟀那悦耳的歌声,响遏行云。9. (2分)下列句子按语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A . B . C . D .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60分)10. (40分)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回答小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翻番。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300亿人的需要。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选文有改动)(1)第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2)第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5)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6)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7)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防止哪些不良行为和结果的出现?(答出三点即可)(8)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防止哪些不良行为和结果的出现?(答出三点即可)11. (20分)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问题。卖豆浆的孩子鲁先圣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请简要说说第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第自然段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第自然段加横线的“苦涩的东西”内涵丰富,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4)请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中划线语句的深刻含义。四、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12. (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夏日登车盖亭蔡确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注释】蔡确:嘉祐四年(1059)中进士。元丰五年(1082),拜尚书右仆射,元祐元年(1086),罢知陈州。元祐二年(1087),因为受其弟蔡硕牵连,被贬知安州。纸屏:纸糊的屏风。(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2)你从第三句的“独笑”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13. (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注】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同舍生皆被绮绣_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还次蒲州驿_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烨然若神人/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B . 足肤皲裂而不知/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C . 时人莫之知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 . 则天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4)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自己与“同舍生”不同的穿着打扮,存这方面作者的态度是_。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_的特点。五、 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一:越来越好是一种愿望,越来越好是一种状态,越来越好是一种结果。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朋友多了,心相通了,大家越来越好;道路宽了,心气顺了,日子越来越好”其实,越来越好的还有风景,还有心情,还有习惯,还有来吧,拿起手中的笔,去抒写心中的越来越好。请以“越来越好”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二:父母的一言一行如阳光洒遍我们成长的道路;老师的一言一行似春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朋友的一言一行像炉火温暖我们如歌的岁月因为,在这一言一行中,有浓浓的关爱,有谆谆的教诲,有善意的提醒,有真诚的帮助请以“一言一行总关情”为题,写篇文章。要求: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不能套作,不得抄袭。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运用 (共7题;共46分)1-1、2-1、3-1、3-2、4-1、4-2、4-3、4-4、4-5、4-6、4-7、4-8、4-9、5-1、6-1、7-1、7-2、7-3、二、 单选题 (共2题;共4分)8-1、9-1、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60分)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1-1、11-2、11-3、11-4、四、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12-1、12-2、13-1、13-2、13-3、13-4、13-5、五、 作文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