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六(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26118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六(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六(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六(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六(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阅读理解。 (共5题;共54分)1. (1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日月峰的传说在高高的长白山上 有一座石峰 叫日月峰 它像一个作揖拱手的姑娘正面朝着东祷告 可是她只有鼻子 嘴 耳朵 却没有眼睛 你一定会问她在祷告什么呢她的眼睛哪里去了原来大地上一片q hi_,没有太阳、月亮、星星,没有花草树木,冰冷的世界死气沉沉。天帝的小女儿屡次对天帝说:“大地太黑暗了,应该让它亮堂起来!”可是天帝漠不关心,天帝的小女儿气极了,y rn_离开天庭,来到长白山上。她费尽了no jn_,一直没有想出办法来。忽然,她发现自己的眼睛十分明亮。脖子挂着的那串玉珠也像金星一般。她一狠心把左眼挖了出来,抛向天空,天上立刻出现了一轮太阳。可是太阳慢慢偏西了,大地又黑了。她又把另一只眼睛挖出来抛向天空,天空中立刻又有了月亮,最后小仙女把那串珍珠也抛上了天空,变成了星星。大地上亮堂多了,可是小仙女失去了眼睛,一动也不动了。那串珍珠是她tn yn ji w_的宝物,她无法飞回天堂。最后,她变成了一座石峰,面对着东方,整天祷告着,yn ji_太阳和月亮轮番出来照亮大地。天帝的小女儿为了给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双眼和整个生命。(1) 看拼音,填写恰当的词语。q hi_ y rn_ no jn_ tn yn ji w_ yn ji_(2) 给短文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在高高的长白山上_有一座石峰_叫日月峰_它像一个作揖拱手的姑娘正面朝着东祷告_可是她只有鼻子_嘴_耳朵_却没有眼睛_你一定会_问她在祷告什么呢_她的眼睛哪里去了_(3) 解释下列字的意思。屡_ 尽_抛_ 毫_(4) 注意“花草树木”一词的构词特点,照样子写出三个与它结构相同或相近的词语。_、_、_(5) 找出一个比喻句,并说明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6) 找出短文中能提示中心的句子。2. (18分) 课文阅读吧。 灰椋鸟徐秀娟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惊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鸟开始归林了。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1) 文章脉络清晰,先写了_,又写了_。 (2) 灰鸟是怎样归林的?请写出来。 (3) 为什么说“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4) 在“我”眼中,灰惊鸟一开始是_,后来变成了_。从“我”的态度变化可以看出“我”对灰惊鸟的_之情。 (5) 文章用了很多笔墨来写树,请你写出两处写树的句子,并思考:文章主要写灰鸟,为什么还要大篇幅地写树呢? 3. (14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声音的温度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体质本就羸(li yng)弱的父亲,因(忧伤 焦虑)过度,也随(既 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13岁。山村的夜色中,黑黢(q)黢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偌(ru nu)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嚎,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我们住在一所山村学校,叫喊声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家听见。忽然,我想起了哨子母亲上体育课时用的哨子。鼓起胸腔,拼命地让全部的气流吹出尽可能最大的声响。渐渐地,我听见了家门前由远及近嘈杂的脚步声,大声说话的声音。窗外交织着手电筒的光亮。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开了门,一群人扛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前,他们都是周围我熟悉的乡亲。善良的黑脸,热切的目光,一群人由衷的关爱,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有的坐着,有的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投击出铿锵(kng qing)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从此,每天夜里,围绕这屋子的前后,会约定似(s sh)的响起来来回回的脚步声,锄头的叮当声。脚步声断断续续要响一整夜,他们边走路边大声说话。我知道,这么黑的夜,他们不是要赶路或者侍弄庄稼,而是要用说话声给我驱赶恐惧,要用声音告诉我:我们都在窗外!自此以后,我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1) 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2) 写出一个比喻句。 (3)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嘈杂_ 驱散_焦虑_ 阴森_(4) 写出乡亲们每夜的做法,谈谈体会。 (5) 作者对乡亲们的这种行为持什么态度? 4. (7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B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C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2) “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 ) A . 洞庭湖B . 君山C . 西湖(3) 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 A . 湖光秋月两相和B . 潭面无风镜未磨C . 遥望洞庭山水色(4) 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_这样一幅画面。 5. (5分) 阅读理解。 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目: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任公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1) 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 . 盖:原来是。B . 既往:往事。C . 破格:破纪录。D . 乳虎:初生的虎。(2) 翻译下列句子。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3) 说一说文章画线的句子的言外之意。 (4)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少年人和老年人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阅读理解。 (共5题;共54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