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23544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在学完“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下列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 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B . 种植水稻C . 穿着麻布衣服D . 烧烤食物2. (2分) (2019七上来安期末) 居住在下图房子中的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 水稻B . 高粱C . 玉米D . 粟3. (2分) (2017七上江津期中)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孙中山先生这首诗歌颂的是( ) A . 炎帝B . 黄帝C . 蚩尤D . 大禹4. (2分) (2016七上东莞期末) 如图是商代著名的司母戊方鼎,它说明我国商周时期( )A . 畜牧业发达B .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C . 铁器开始使用D .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5. (2分) (2016七上徐州期中) 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 )A . 分封制B . 郡县制C . 三省六部制D . 行省制6. (2分) (2016七上双台子期末) 下列诸国,既是“春秋五霸”又属“战国七雄”的是( )A . 齐国B . 晋国C . 燕国D . 赵国7. (2分) (2017七上濮阳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 A .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 . 分封制的瓦解C . 战争的频繁D . 兴修水利8. (2分) (2017泰兴模拟)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 )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A . 秦孝公重用商鞅B . 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C .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D .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9. (2分) 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其讽刺的是( )A . 因循守旧的思想B . 宽厚仁慈的思想C . 消极避战的思想D . 贪图享乐的思想10. (2分) (2017七上江门月考) 为秦朝“海内皆臣”格局最终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 ) A . 城濮之战B . 长平之战C . 桂陵之战D . 巨鹿之战11. (2分) (2018九下福田模拟) 下列关于秦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B . 秦统一货币后,商人们使用圆形方孔钱C . 秦朝东至临洮,西到陇西,是当时的世界大国之一D . 秦始皇兴修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12. (2分) 与秦末农民战争有关的两个成语故事是 破釜沉舟草木皆兵斩木为兵,揭竿而起草船借箭 A . B . C . D . 13. (2分) (2016七上端州期末) 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上述材料反映出秦末( )滥用民力,徭役沉重 刑法苛严 长年征战,兵役繁重 沉重的赋税A . B . C . D . 14. (2分) (2018七上泗洪期末) “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相似的是( ) A . 根本目的B . 实施背景C . 实施过程D . 实施结果15. (2分) (2019六上新泰期中)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麟。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是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其中的高祖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 A . 刘备B . 刘邦C . 刘恒D . 刘启16. (2分) (2018九上南山期末) 公元初年,欧亚大陆同时存在的两大帝国是( ) A . 罗马帝国与秦朝B . 罗马帝国与汉朝C . 古希腊与古印度D . 阿拉伯帝国与唐朝17. (2分) 如果研究东汉政权是怎样走向衰亡的,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入选( )外族的入侵 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 农民起义的爆发 少数民族的叛乱A . B . C . D . 18. (2分) (2016七上自贡期末) 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开启古丝绸之路的使者是( )A . 卫青B . 张骞C . 王昭君D . 班超19. (2分)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 ) A . 秦B . 西汉C . 东汉D . 南北朝20. (2分) (2015七上嘉峪关期末)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雨量充沛,气候较热B . 土地肥沃C . 人民勤劳D . 大量北方人迁到江南21. (2分) (2018七上苏州期末) 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 A . 东汉B . 西汉C . 东晋D . 西晋22. (2分) (2018七上郑州期末) 南京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六朝古都、十代都会。下列曾以此为都城的是( ) A . 东晋B . 辽国C . 西晋D . 西汉23. (2分) 江南经济的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A .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B . 南方比较安定C . 淝水之战的胜利,阻止游牧民族南下D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4. (2分) (2018九下中山模拟)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在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相互交融是主流。以下史实中有利于民族交融的是( )北魏孝文帝改革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文成公主入藏A . B . C . D . 25. (2分) (2018九上邗江期末) 龙门石窟中的佛像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具有明显的汉化特征,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原因是( ) A . 昭君出塞B . 北魏孝文帝改革C . 文成公主入藏D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二、 综合题 (共2题;共40分)26. (15分) (2017河南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6年“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具体展现,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总结出来的,它起源于黄河流域,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摘自互联网周刊材料二:“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活动有“打春牛、荡秋千、冬至吃饺子等”。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得句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请回答:(1) 结合“二十四节气”形成过程,分析它体现了中华文明哪些特点?(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分析“二十四节气”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3) 列举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华史,列举河南省的一个“非物质文化”例子。27. (25分) (2018七上阜宁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他们相互渗透,取长补短。请回答:(1) 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为此,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的伟大建筑工程是什么? (2) “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哪一商贸路线的开通有关?起了什么作用?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哪些民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区?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怎样的? (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 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20、答案:略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24、答案:略25、答案:略二、 综合题 (共2题;共40分)26、答案:略27、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