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检测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21817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检测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检测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检测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检测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罗马帝国建立的最初两百年间,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当时我国正处于( )A . 西汉时期B . 东汉时期C . 秦朝时期D . 三国时期2. (2分)罗马帝国建立的最初两百年间,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当时我国正处于( )A . 西汉时期B . 东汉时期C . 秦朝时期D . 三国时期3. (2分)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古代 “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A . 商朝都城殷B . 西周都城镐京C . 秦朝都城咸阳D . 西汉都城长安4. (2分)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小史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 . 中外交往B . 民族团结C . 祖国统一D . 抵抗侵略5. (2分)2018年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先后参观了秦兵马俑、大雁塔(最早为玄奘主持修建)、大明宫和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等。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秦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B . 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C . 隋朝时修建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雄伟D . 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6. (2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 . 发展同西域友好关系B . 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C . 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D . 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7. (2分)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1700年前的医学古籍中获取灵感,成功提取青蒿素,使疟疾的死亡率下降了一半,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下列对献给世界礼物的传统中医的认识准确的是( ) A . 张仲景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B . 张仲景创制医学体操“五禽戏”,能强身健体C . 华佗写成伤寒杂病论,擅长医治流行传染病D . 人们为了怀念医圣张仲景,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先生”8. (2分)穿越时空,你对西晋后期大量人口南迁的原因做一次现场采访。在采访的四个人中,回答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王某:北方社会动荡不安B . 李某:南方比较安定C . 张某:为了躲避战乱D . 赵某:经济重心在南方9. (2分)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 A . 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 . 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 . 赤壁之战结束后D . 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10. (2分)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中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 . 蜀、吴、魏B . 魏、吴、蜀C . 魏、蜀、吴D . 吴、魏、蜀11. (2分)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 ) A . 西周的灭亡B . 东周的灭亡C . 西晋的灭亡D . 东晋的灭亡12. (2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于( ) A . 东汉末年B . 春秋战国时期C . 西晋末年D . 三国时期13. (2分)下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其中对下列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 )A . 图一是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B . 图二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县制C . 图三是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元朝的统治D . 图四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二、 判断题 (共5题;共32分)14. (2分)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书纸做原材料造纸,后人称之为“蔡侯纸”。 ( )15. (2分)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6. (2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使西汉王朝走向衰落。( ) 17. (24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1)史实: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白寿彝中国通史推论: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2)史实: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白寿彝中国通史推论: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3)史实: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新唐书选举志推论:进士科是唐代读书人人士做官的重要途径。(4)史实: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新唐书选举志推论:进士科是唐代读书人人士做官的重要途径。(5)史实:新纪元以来,中华民国之名,既为世界各国所承认,主权属国民全体,载在临时约法,然而十年之间,有二次之革命,有八十日之帝制,有八日之复辟沈恩孚五十年来中国政体改革之经过推论: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稳定了政局。(6)史实:新纪元以来,中华民国之名,既为世界各国所承认,主权属国民全体,载在临时约法,然而十年之间,有二次之革命,有八十日之帝制,有八日之复辟沈恩孚五十年来中国政体改革之经过推论: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稳定了政局。(7)史实:中央给予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包括:允许经济特区大量吸收利用外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经济成分可以让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更大些赋予经济特区政府有较大的经济活动自主权。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推论:经济特区的创办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经验。(8)史实:中央给予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包括:允许经济特区大量吸收利用外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经济成分可以让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更大些赋予经济特区政府有较大的经济活动自主权。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推论:经济特区的创办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经验。(9)史实:1921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换原业主经营,实际上是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余伟民、郑寅达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推论: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0)史实:1921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换原业主经营,实际上是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余伟民、郑寅达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推论: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1)史实:从1948年到1952年,美国共拨款131.5亿美元到1950年,欧洲的国民总产值达到1250亿美元,在马歇尔计划不到4年的援助时间内增加了25%,比他的战前水平增加了15%。金海从马歇尔计划看战后初期美国对欧政策的演变推论: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使西欧摆脱冷战的阴影。(12)史实:从1948年到1952年,美国共拨款131.5亿美元到1950年,欧洲的国民总产值达到1250亿美元,在马歇尔计划不到4年的援助时间内增加了25%,比他的战前水平增加了15%。金海从马歇尔计划看战后初期美国对欧政策的演变推论: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使西欧摆脱冷战的阴影。18. (2分)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有西汉、吴、西晋、东晋。 三、 非选择题 (共3题;共25分)19. (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2)材料中的“周平王东迁”之后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3)后来,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4)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 统一于何时?20. (15分)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摘自新华网(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4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21. (5分)材料一: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材料二: “魏主下诏,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资治通鉴(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2)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3)材料二中提到的是什么改革? 除了材料涉及的(改说汉话),请写出他在位时期还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4)请说出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5)改革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6)用一句话评价他?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二、 判断题 (共5题;共32分)14-1、15-1、16-1、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7-10、17-11、17-12、18-1、三、 非选择题 (共3题;共25分)19-1、20-1、20-2、20-3、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