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21610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对美国初期的历史,小明作出了下列几段描述,请判断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来克星顿枪声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人是林肯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内战,它制止了国家分裂。A . B . C . D . 2. (2分)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些“黑色货物”是从哪贩来的( ) A . 欧洲B . 亚 洲C . 美洲D . 非洲3. (2分)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明显不同是( )A . 性质不同B . 影响不同C . 结果不同D . 改革的前提和改革内容不同4. (2分)列宁是一位影响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领袖,下面属于他曾参与过的事件是( )A . 制定苏联新宪法B . 发表共产党宣言C . 领导俄国十月革命D . 建立巴黎公社5. (2分)俄国二月革命后国内存在两个政权,它们是( )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A . B . C . D . 6. (2分)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这次改革的直接作用是( )A . 加强了俄国的中央集权B . 发展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C . 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力量D . 为俄国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7. (2分)下列哪一幅漫画彰显了美国在一战后应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形势的布局( )A . B . C . D . 8. (2分)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正式开幕,西方列强由此开始了长达五个月的勾结与争夺,迫使德国签订了 ( )A . 四国条约B . 五国条约C . 凡尔赛和约D . 九国公约9. (2分)关于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其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破坏最严重B . 影响最深刻C . 持续时间最长D . 世界首次爆发10. (2分)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根据乔治泰勒的这一“裙边理论”,美国最有可能流行长裙的时期是( )A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B . 经济大危机时期C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D . 20世纪90年代11. (2分)德国先后入侵的国家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苏联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波兰A . B . C . D . 12. (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B . 日本偷袭珍珠港C . 斯大林格勒战役D . 诺曼底登陆13. (2分)冷战结束后,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有( )地区冲突 民族矛盾 宗教纷争 环境恶化A . B . C . D . 14. (2分)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20世纪六七十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 )欧共体的成立 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欧盟的成立A . B . C . D . 15. (2分)1956年,对匈牙利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是( )A . 社会主义民主党B . 社会主义工人党C . 社会主义共和党D . 社会主义自由党16. (2分)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 ) A . 赫鲁晓夫改革B . 匈牙利改革C . 戈尔巴乔夫改革D .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7. (2分)有“东方瑞士”之称的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二战以来争斗最激烈的地区,致使两国关系一直紧张的历史源由是( )A . 美、俄两国为争夺霸权而各自支持一方B . 两国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不同C . 两个国家都是有核国家,互不信任D . 英国对印度实行分治政策18. (2分)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事件是( )A . 埃及独立B . 纳米比亚独立C . 埃及收回运河主权D . 非洲独立年19. (2分)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影响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签订一系列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B . 德国、日本法西斯侵略扩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走向崩溃C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形成D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形势趋向缓和,但局部地区仍然紧张,多极化格局形成20. (2分)2013年5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以色列总理时说:“中东地区饱经战火,至今动荡不宁。”对中东地区动荡不宁的原因表述错误的是 ( )A . 印巴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B . 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C . 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D . 对珍贵水源的争夺加剧了冲突二、 综合题 (共5题;共120分)21. (35分)历史告诉我们,大国崛起得益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的探索:“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的探索: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苏联(苏俄)的探索: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铁路管理+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社会主义。斯大林在1926年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统一最集中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的”。材料三: 新中国的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材料一中“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南京条约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目的?(2)罗斯福创新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哪一政策基本体现了列宁的主张?(4)斯大林主张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5)从当前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角度分析这一体制有何弊端?(6)依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综上所述,你对“大国崛起得益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有何认识?22. (30分)世界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十月革命被誉为“新时代的曙光”,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经历了建立、探索、改革等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选择】材料一:阅读下列图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试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1)根据材料一图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道路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何区别?(2)材料二中的“列宁的思路”是什么?后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开创了怎样的中国建设道路?(4)苏联和新中国在向工业化迈进时都制定了五年计划,其重点是什么?(5)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0世纪5090年代初,东欧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最终分别导致了怎样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些结果的共同历史根源是什么?(6)苏联、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及其结果给我们以什么启示?23. (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后初期,有人站在德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二十多年的时间,要想恢复真是比登天还难。可是,西欧国家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历史材料二1950-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和日本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3)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变化中,你觉得中国应借鉴的经验是什么?24. (25分)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设立了与战争相关的纪念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前苏联将5月9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材料二: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12月7日为“国家珍珠港荣军纪念日”,以勿忘国耻,纪念死伤将士。材料三: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散了奥都维辛集中营,二战期间,110万人在这里遭纳粹屠杀。2005年,第60届联大决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暴行。材料四: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和12月13日分别设立为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判断材料中的“纪念日”是源于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进行的重要战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说明材料中的“纪念日”的设立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加强了政治上的合作,军事上的配合。请举出政治合作的史实。 (3)依据材料三,请指出联合国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的目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中的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哪两个历史事件?其中在9月3日纪念的历史事件中,中国人民筑成血肉长城,取得了完成胜利。试分析胜利的国内意义是什么? (5)上述纪念日的设立反映了当今世界坚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态度。请就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悲剧重演谈谈你的看法。 25. (15分)材料一:和平始终是我们心中一个不灭的梦想,人们渴望和平,但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只有一代又一代人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人类才能实现和平发展。 材料二:2011年,胡锦涛在法国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多极化是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基础。世界多极化有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 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中的平等一员。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 和平解决争端。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爱好和平、与邻为善的民族,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请回答:(1)人类在20世纪上半叶连续遭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后,下半叶又陷入长达40多年“冷战”的磨难中。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冷战时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 (2)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对峙,不断把人类推向战争边缘。试指出冷战对峙中的几次危机。 (3)根据材料二,概括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综合题 (共5题;共120分)21-1、21-2、21-3、21-4、21-5、21-6、21-7、22-1、22-2、22-3、22-4、22-5、22-6、23-1、23-2、23-3、24-1、24-2、24-3、24-4、24-5、25-1、25-2、2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