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阶段考试试卷(I)卷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820550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阶段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阶段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阶段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18 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阶段考试试卷 I 卷 一 选择题 共 18 题 共 52 分 1 2 分 在五个温度带中 沂源县处于 A 热带 B 亚热带 C 暖温带 D 中温带 2 2 分 下列哪个地理事物不是大洲的分界线 A 马六甲海峡 B 乌拉尔河 C 巴拿马运河 D 苏伊士运河 3 2 分 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地区是我国的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4 2 分 秦岭地区剖面图中 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第 2 页 共 18 页 A 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5 2 分 秦岭 淮河一线 大致与我国多少毫米的年降水量线和 1 月平均气温多少摄氏度的等 温线相吻合 A 800 年降水量线 0 等温线 B 400 年降水量线 5 等温线 C 800 年降水量线 5 等温线 D 600 年降水量线 5 等温线 6 2 分 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中 同学们当前能积极直接参与的是 A 兴修水库 B 跨流域调水 C 海水淡化 D 节约用水 7 2 分 关于秦淮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月 0 等温线 B 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 第 3 页 共 18 页 C 800mm 等年降水量线 D 半干旱和半湿润的分界线 8 2 分 下列传统居民特色中 与气温无关的选项是 A 北方房屋墙体厚 B 南方房屋宽敞 通风透气 C 南方屋顶坡度大 D 东北地区房屋多双层窗户 9 2 分 如图为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较示意图 由图可知 我国 A 地形类型多样 B 平原丘陵为主 C 人均林地广阔 D 山地比例最小 10 2 分 下图所示区域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 第 4 页 共 18 页 A 甲地一石油工业 B 乙地一种植业 C 丙地一林业 D 丁地一畜牧业 11 2 分 北京保留着众多的胡同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 对这些胡同应 A 全部拆除 B 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 只要建设需要就拆除 D 合理地保护和改造 12 6 分 2014 年初 我国多地又陷入严重雾霾之中 被网友戏称十里 霾 伏 引起全社会高度 关注 读下图 完成下列各题 第 5 页 共 18 页 1 我国雾霾天气多发生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本次霾天气未影响到的地区是 A 四川盆地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华北平原 D 青藏高原 3 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雾霾天气的是 A 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 B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 C 植树种草 加大绿化面积 D 减少公交车数量 13 2 分 2012 年 2 月 8 日新华网消息 吉林省 2011 年粮食总产突破 300 亿千克大关 单产平均每 亩达 465 1 千克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 121 4 千克 位居全国第一 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 春小麦 B 冬小麦 C 水稻 D 青稞 第 6 页 共 18 页 14 2 分 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A 开发地下水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兴修水库 15 2 分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的地理区域是 A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C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D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16 2 分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 经济发展速度过快 资源开采过多 B 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 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 人口增长过快过多 导致生态 经济恶性循环 17 10 分 读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区域 和区域 的分界线 同时也是 第 7 页 共 18 页 A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2 下列说法都符合区域 的是 冬季河流结冰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年降水量多于 800 毫米 农田多以旱地为主 主要种植小麦 柑橘等 民居屋顶坡度较小 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 A B C D 3 下图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A 区域 第 8 页 共 18 页 B 区域 C 区域 D 区域 4 区域 和区域 划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 行政因素 B 地形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气候因素 5 2008 年 1 月我国南方地区部分省份受到雪灾的影响 下列四幅图中 反映区域 气候特征的是 A B C D 18 6 分 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狂 将中国分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区域 并分别命名为 金色中国 银色中国 绿色中国 和 黄色中国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第 9 页 共 18 页 1 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绿色中国 草原广袤 牛羊成群 B 银色中国 沃野千里 绿树成荫 C 金色中国 茫茫戈璧 黄沙漫漫 D 黄色中国 地势高耸 冰川广布 2 四块区域的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对应不正确的是 A 黄色中国的传统民居窑洞 黄土广布 深厚且具有直立性 B 金色中国的坎儿井 气候干旱 蒸发旺盛 C 银色中国的内外交通不便 河网密布 著名的水乡 D 绿色中国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 热量充足 降水丰沛 3 唐朝诗人杜牧诗曰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中所指的 杏花村 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 A 黄色中国 B 绿色中国 C 银色中国 D 金色中国 二 填空题 共 5 题 共 14 分 19 6 分 读我国略图 完成下列问题 12 分 第 10 页 共 18 页 图中 a b 表示我国南北方的重要界线 一线 此界以北的耕地类型主要为 以南 的耕地类型主要为 图上 a b c d 四地中 作为我国重要的甜菜基地是 d 表示 平原 该区的主要油料作物是 20 2 分 南方自然植被类型是 具有 进口 加工 出口 经济特点的是 省 21 2 分 东北三省气候是 农作物的熟制是 22 1 分 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是 23 3 分 北京市的职能主要体现在 中心 中心 中心 三 判断题 共 10 题 共 20 分 24 2 分 南船北马 是中国的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特色 25 2 分 秦岭 淮河一线 大致与我国 800mm 年降水量线相吻合 26 2 分 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地区和中温带 27 2 分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主要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28 2 分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 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帝的陵园 29 2 分 治黄关键在于治沙 第 11 页 共 18 页 30 2 分 北京在全国的地位是金融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 31 2 分 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状 32 2 分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 梯的边界线吻合 33 2 分 紫禁城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四 非选择题 共 3 题 共 59 分 34 20 分 上图是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及 甲 乙 丙三地气候资料 示意图 读图 完成下列 各题 1 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本地多 河 内流 外流 区域与 区域的分界线是 山脉 河流 它大致与我国 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与一月 等温线相吻合 2 在 四大区域中 以种植业为主的是 和 填数字 以畜牧业为 主的是 和 填数字 3 从气候资料看 甲地与乙地相比 冬季较冷的是 地 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甲地与丙地相比 年降水量较少的是 地 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4 江苏宜兴位于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地区 位于我国地势第 阶梯 属于 季风区 非季风区 第 12 页 共 18 页 5 东北平原的农作物一般是一年 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油料作物是 35 34 分 读东北地区图 如图 1 回答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 A B 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平原 B 是 山脉 2 A 地区湿地面积减少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 3 写出图中字母 A B 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平原 B 是 山脉 4 东北三省与华北平原都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 据图 2 分析 为什么东北三省能够成为我国最大 的商品粮基地 5 A 地区湿地面积减少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 6 对照图 2 说说大庆市的工业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7 东北三省与华北平原都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 据图 2 分析 为什么东北三省能够成为我国最大 的商品粮基地 8 对照图 2 说说大庆市的工业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36 5 分 读 南水北调示意图 完成有关要求 第 13 页 共 18 页 1 南水北调工程共有三条输水路线 其中西线方案是直接将 上游或支流的水 输往 上游 2 东线方案的取水地点位于 附近 取水路线利用 河 北上 3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 分布不均问题而规划和实施的 第 14 页 共 18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 18 题 共 52 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2 2 12 3 13 1 第 15 页 共 18 页 14 1 15 1 16 1 17 1 17 2 17 3 17 4 17 5 18 1 18 2 18 3 二 填空题 共 5 题 共 14 分 19 1 20 1 第 16 页 共 18 页 21 1 22 1 23 1 三 判断题 共 10 题 共 20 分 24 1 25 1 26 1 27 1 28 1 29 1 30 1 31 1 32 1 33 1 四 非选择题 共 3 题 共 59 分 第 17 页 共 18 页 34 1 34 2 34 3 34 4 34 5 35 1 35 2 35 3 35 4 第 18 页 共 18 页 35 5 35 6 35 7 35 8 36 1 36 2 36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