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5月月考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20122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5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5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5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5月月考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 A . 秦始皇B . 汉武帝C . 唐太宗D . 成吉思汗2. (2分)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A . 商朝B . 西周C . 北宋D . 元朝3. (2分)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B . 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 .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4. (2分)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事变后中国政府进行了积极抵抗B . 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C . 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D . 日本蓄意制造5. (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随着毛泽东的庄严宣告( )A . 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B . 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C .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 . 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6. (2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A .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 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C .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 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 (2分)“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这句西方谚语中的“罗马的宏伟”得益于( )A . 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B . 罗马人吸收和传承了希腊文化C . 罗马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顶峰D . 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8. (2分)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 .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 .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 . 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9. (2分)在世界近代史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是( ) A . 美国南北战争B . 法国大革命C . 美国独立战争D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0. (2分)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加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 棉纺织业实行机械化B . 工厂制度的建立C . 改良蒸汽机的普遍使用D .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1. (2分)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有( )A .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12. (2分)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 .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 . 世界文化多元化C . 和平与发展D . 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二、 判断题 (共3题;共26分)13. (12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史 实 材 料历 史 推 论对错北京人生活地点发现三层灰烬.上层灰烬很厚,厚度达6米,最薄处也有1米。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火,并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神话传说中有“炎帝教民耕种”、“黄帝的妻子嫘祖教民养蚕缫丝”。这些传说说明,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有了农耕文明。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我国出现了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局面。这反映了周天子的权力越来越小,诸侯纷纷争霸。商汤消灭夏桀,建立了商朝;周武王推翻商纣王建立了西周。说明君王要勤政爱民,如果施暴与民,欺压百姓,不仅会失去民心,还会导致国家灭亡。荀子一书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初期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周王的宗亲。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兼并。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也同周边的少数民族交往、交融。说明春秋争霸战争既促进了我国局部统一,也促进了民族交融,因而“春秋无义战”的说法太过片面。(1)(2)(3)(4)(5)(6)14. (12分)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1)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2)柳亚子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此诗创作于重庆谈判期间。(3)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4)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5)以工代赈对于恢复工业生产作用巨大,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6)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5. (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给予的大量经济援助是导致20世纪5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之一。三、 综合题 (共3题;共45分)16. (15分)某班进行以“中美关系”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现请你参与。【大洋彼岸】资料1:如图【对抗冲突】资料2: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我国东北边境城市遭到轰炸、扫射。资料3:2016年5月美国导弹驱逐舰非法驶入南海永暑礁12海里范围。这是美国军舰在不到一年内第三次开入中国南沙岛礁近海,加剧了南海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紧张局势。【合作共赢】资料4: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后来他回忆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资料5:中美双边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同比增长0.6%,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1)读图描述中、美两国相对于太平洋的地理位置。(2)资料2美国的武装干涉对新中国造成哪些危害?面对资料3美国的行径,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一基本义务?(3)尼克松的话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中美关系对两国及世界会产生哪些影响?17. (15分)人类文明在传承与交流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文主义者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发现了以人为本、勇于追求、乐观向上的精神;又从圣经里找到了早期基督教的理想:人们不分种族、无论贵贱,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张跃发主编近代文明史材料二: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美】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材料三: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五版)(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不得摘录原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文明发展过程中有何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通过哪一事件“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文明传播的根本原因。经济上的“隔离消失了”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18. (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摘编自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材料二:明治政府建立后,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制度设计的重点。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颁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19世纪80年代,日本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企图通过普及初等教育使国民养成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高等教育和实业(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和科技等各类专业人才,这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摘编自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出现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启示。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 判断题 (共3题;共26分)13-1、13-2、13-3、13-4、13-5、13-6、13-7、14-1、14-2、14-3、14-4、14-5、14-6、15-1、三、 综合题 (共3题;共45分)16-1、16-2、16-3、17-1、17-2、17-3、18-1、18-2、1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