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18896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出现原始社会“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A . 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B . 没有战争,和睦相处C . 人们有觉悟,互相谦让D .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2. (2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原是居民是( )A . 山顶洞人B . 半坡原始居民C . 河姆渡原始居民D . 大汶口原是居民3. (2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 )击败商朝军队,迫使商朝灭亡。A . 城濮之战B . 巨鹿之战C . 牧野之战D . 阪泉之战4. (2分)春秋争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 . 楚庄王B . 宋襄公C . 齐桓公D . 晋文公5. (2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 . 促进了民族融合B . 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 . 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D .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6. (2分)儒家的治国主张是( )A . 以“礼”治国B . 以“法”治国C . “无为而治”D . “兼爱”“非攻”7. (2分)历史上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朝代是( )A . 宋朝与明朝B . 秦朝与明朝C . 唐朝与秦朝D . 明朝与清朝8. (2分)仔细观察下图,它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 . 城濮之战B . 巨鹿之战C . 大泽乡起义D . 牧野之战9. (2分)下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 )A . 儒家学说B . 法家学说C . 兵家学说D . 墨家学说10. (2分)“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应该是( )A . 曲辕犁B . 耧车C . 翻车D . 筒车11. (2分)下列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在与西汉对抗的是( ) A .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破匈奴B . 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C . 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D . 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12. (2分)四大发明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发明有( )造纸术 指南针火药和火药武器印刷术A . B . C . D . 13. (2分)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A . 尚书B . 春秋C . 史记D . 道德经14. (2分)2009年6月10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按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下列哪项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 ) A . 三星堆B . 都江堰C . 故宫D . 端午节15. (2分)近年来的地震海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探究自然和预防自然灾害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在这方面成就最大的是:( )A . 张仲景B . 华佗C . 蔡伦D . 张衡16. (2分)谈邵阳古城的_传说中写道:邵阳境内有诸葛亮出师时的祭旗坡、关羽差人建造的鼓楼亭、张飞卸甲插矛之处的卸甲坊等遗迹与传说。据此判断该文章标题中的空格处应填写( ) A . 战国B . 三国C . 唐朝D . 宋朝17. (2分)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 )招贤纳士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自立为帝A . B . C . D . 18. (2分)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 . 曹魏B . 东晋C . 西晋D . 前秦19. (2分)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 . 阿基米德B . 张衡C . 祖冲之D . 宋应星20. (2分)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 )A . 王羲之的字B . 顾恺之的画C . 石窟艺术D . 青铜器二、 主观题 (共3题;共80分)2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请回答:(1)毛泽东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2)西汉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3)这两位帝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这两位帝王为加强监察制度,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2. (20分)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交通的改善,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世界各国互联互通,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互通有无、密不可分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西汉时期,从中国向西眼神的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材料二 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最著名的是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解决了陆路的不便性(因为陆路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又中国东南沿海有季风助航,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摘编自百度材料三 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接着,就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国王派人和他们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四 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起,清政府为防反清将士郑成功,下令东南沿海禁海(禁止出海)迁界(向内迁移界墙,深圳地区两次共内迁80里),新安县被撤消,大部分地区被迁空,全县人口仅剩北部山区2172户。南头古城除城墙外,城内房屋均遭拆毁,其建筑材料用于修建界墙。(1)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沟通了哪两个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当时,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商人主要通过什么运输工具运载货物?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得以开通,你认为哪一历史人物的功劳最大?说说你的理由。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因从事海外贸易而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的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的原因。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4)材料四中的现象与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实行的哪一对外政策有关?这一政策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什么严重危害? 23. (40分)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的多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为了偏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把洛阳看成自己的家乡,该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改编自北师大版七(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 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忽必烈即汗位之时突破可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他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起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张传宝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1)材料一种的“他”指的是北魏哪一位政治家?它的做法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2)材料一种的“他”指的是北魏哪一位政治家?它的做法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3)依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图片(如图)反映的是汉藏民族之间那一段历史佳话?(4)依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图片(如图)反映的是汉藏民族之间那一段历史佳话?(5)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元朝的疆域有何特点?“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什么制度?(6)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元朝的疆域有何特点?“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什么制度?(7)结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8)结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主观题 (共3题;共80分)21-1、21-2、21-3、21-4、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3-5、23-6、23-7、2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