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18622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B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小选手,聪明伶俐,贻笑大方 , 小小年纪就记得很多汉字和词语,深受观众喜爱。C .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俸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栩栩如生的交响乐。D . 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使许多字眼起了变化。B . 同生命和人类起源一样,宇宙起源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科学前沿问题。C . 星期天我们去郊游,山上那么多杜鹃令我们游兴大发。D . 北京一家老字号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素以选料上乘、工艺精湛、配方独特而驰名中外。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3. (8分)下面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填入下表并改正。汉字的构造和造形具有其他文字等所没有的美的内质。汉字书法艺术渊远流长,一直可以追朔到文字产生的时候。晋代王羲之搏览名家书法,采择众长,自成一体,被称为“书圣”。错别字_改 正_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4分)4. (14分)名句填空。_ , _。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 , _。(诸葛亮出师表)角声满天秋色里,_。黑云压城城欲摧,_。(李贺雁门太守行)商山早行 中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景的句子_ , _。木兰诗中的“_ , _。”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曹操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_ , _;_ , _。”的千古名句。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0分)5. (10分)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完成题目。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造物者这首小诗的作者是(人名),诗歌把对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2)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她被迫去干艰苦的活儿。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担水、生火、做饭、洗衣,而且还要忍受她们姐妹对她的漠视和折磨。到了晚上,她累得筋疲力尽时,连睡觉的床铺也没有,不得不睡在炉灶旁边的灰烬中,这一来她身上都沾满了灰烬,又脏,又难看,由于这个原因她们就叫她灰姑娘。这段文字出自哪一部童话集?“灰姑娘”现在成为哪一类人的代名词?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6. (6分)诗歌鉴赏,根据要求答题。陇西行其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本诗与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提携玉龙为君死”语意最相近的一句是“_”。 (2)联系诗歌内容,简析“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的表达效果。 六、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7. (2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人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家贫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有删节)【注释】凡:总共。日者:以后占候卜筮为业的人。(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师大奇之_师谓其父母曰_许衡尝暑中过河阳_或问之_(2)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讴诵之声闻户外/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 . 吾非其师也/以钱覆其口C . 帝欲相之,以疾辞/公亦以此自矜D . 非其有而取之/结友而别(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梨 无 主 吾 心 独 无 主 乎 人 所 遗 一 毫 弗 义 弗 受 也(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5)生前,帝欲相之,死后,贵贱少长皆哭之。世人为何如此敬重许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8. (12分)阅读亭林好学,按要求答题。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走,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手不释书即书诗四旬B .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C . 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D . 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9. (20分) 乡村的风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1)作者为什么说“风是乡村的魂”,请联系全文,分要点概括回答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3)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10.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千年古城梅州走进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一个充满传奇和异域色彩的名字,一个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一个美得令人惊艳的旷古秘境,一个远离尘嚣宁静安逸的人间净土,一个世人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在客家人心里,梅州就像旷古秘境香格里拉,是他们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这里,天地澄明,山幽水碧,风光圣洁,犹若方外之境;这里,汉风唐韵穿越千年的悠悠岁月悠扬萦绕,幻化为闪烁着先民遗风的处处风物,未经世俗污染,淳朴如初。梅州的山,葱茏清幽,自成风韵。“粤东群山之祖”阴那山,集雄奇与秀丽于一体,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折腰。登临山巅,山风阵阵徐徐吹来,云雾自眼前飘过,聚了又散,仿佛置身云端仙境。梅州的山,或大或小,或险或秀,无不用青翠欲滴的绿意阐释对人间的厚爱,令人心旷神怡,忘乎天上人间。郁郁青山,不仅诉不尽梅州无限风光,而且孕育了清冽的山泉和清新的空气。梅州的水,空灵如诗,悠扬如歌。散布在梅州青山之间的万千清泉,配合着山势的起伏,敲打出一曲曲抑扬顿挫的曲调,细细品味,竟像夭籁般的客家山歌一样流淌,令人沉醉。巍巍群山,孕育了梅州人的母亲河梅江。梅江悠悠,一水护城,清明如镜,光可鉴人。远眺江水,波光粼粼,摇曳生姿,楚楚动人。梅江两岸,翠耸的青山,婆娑的垂杨柳,森森的凤尾竹与斑驳的古墙,与天光云影相互缠绵着,在水中交互出一幅恬静淡雅的山水画卷,常常令人流连忘返。偶尔有渔夫撑着竹筏自江面悠然而过,此情此景,丝毫不逊色于桂林。梅州的山还孕育了水平如镜的绿潭,如素有“岭南日月潭”之称的蕉岭长潭、五华益塘等,湖水碧绿,依山赋形,似极仙女遗落人间的镜子。这些湖水或驰骋或游弋,山青水碧,水天一色,烟波浩渺,令人陶醉。若遇月夜,波光潋滟,美不胜收,宛若梦幻。一年四季,江面烟雾迷茫,尤以冬日为甚,蒸腾的水汽与两岸的山岚遥相呼应,将周遭点染得仿若人间仙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水灵气必定孕育梅州不凡的千年历史和文化。“筚路桃贩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黄遵宪用一首凝练的七绝,诗意地描绘了一幅客家先民南迁的历史画卷。历史上,客家先民历经了五次大迁徙,每一次辗转,都是一次寻觅梦里桃源之旅,穿过千年的风雨,客家人崇尚诗礼的传统使原生态的中原文化在梅州这片土地上得以保留。梅州人一言语、一举手、一投足,细细品味,都散发着古之遗风雅韵,被誉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客家方言至今仍保存着中原古汉语“唐音”,这种未被同化污染的方言,是客家人流徙中的精神故乡,它神奇地托起了整个民系千年不灭的命运。一路南下的梅州客家人还保留着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客家风情,这种舞龙舞狮,舞动的不正是中原龙图腾的飞扬吗,传递的又何尝不是原生态的中原文化?梅州,一座处处散发着中原汉唐雄风的千年古邑。在这里,您不仅可以饱览原生态的美景,品味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化,而且可以流连于山间田野之中,逛山冈,吹山风,听山歌,慢慢的您会放慢您的脚步,放松您的心情,放飞您的梦想。在饱览青山绿水间淡忘红尘,在仰望文化高山时涤荡心灵,走进它,您就走进了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梅州。(选自羊城晚报,内容有删改)(1)请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梅州是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2)请你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段对香格里拉的解说,为引出对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梅州的描写起到铺垫作用。B . “湖水碧绿,依山赋形,似极仙女遗落人间的镜子”,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把长潭水平如镜的美展现出来。C . 第段引用黄遵宪的七绝是为了说明客家不凡的千年历史和文化,同时増加了文学色彩。D .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照应题目,表达了对梅州美景和文化的赞美之情。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作文:有些故事,发生在春季。年年春风吹起,却吹不走春天的记忆,因为这些故事和故事里的人,总给平凡的日子带来温暖。请以“春天的记忆”为题目写篇文章。要求:600字以上。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3-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4分)4-1、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10分)5-1、5-2、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6-1、6-2、六、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7-1、7-2、7-3、7-4、7-5、8-1、8-2、8-3、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9-1、9-2、9-3、9-4、10-1、10-2、10-3、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