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818306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天津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天津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 . 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C . 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他们都是化学变化D . 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2.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取液时挤入空气B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C . 手按短柄加热液体D . 加热固体3. (2分)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B . 氧气可用于抢救病人C . 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 . 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4. (2分)在我校开运动会时,100米跑的运动场上发令枪打响时,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 A . 二氧化碳B . 水蒸气C . 五氧化二磷D . 氧气5. (2分)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 氮气B . 天然气C . 氧气D . 二氧化碳6. (2分)现有分别盛有空气、氢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 ) A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B . 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C .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 . 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7. (2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收集一瓶氧气B . 检验二氧化碳C . 验证CO2是否收集满D . 观察氧气的流速8. (2分)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Si+O2 SiO2 SiO2+Na2CO3 Na2SiO3+CO2 SiO2+2C Si+2CO Si+2NaOH+H2O NaSiO3+2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 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三种可燃性气体C . Na2SiO3中Si为+4价D . 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9. (2分)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雪花形成的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B . 雪花融化时,水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 . 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D . 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10. (2分)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 选项事实解释A液氧和氧气都能在氧气中燃烧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B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酒精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遇冷变小C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A . AB . BC . CD . D11. (2分)如图为载人航天器工作仓中气体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B . 氧分子和氮分子能均匀混合,是因为航天器处于失重状态C . 航天器工作仓内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地表空气接近D . 航天器工作仓中充氮气可避免发生火灾后燃烧过于剧烈12. (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加入块状固体B . 检查装置气密C . 稀释浓硫酸D . 测定溶液pH13. (2分)化学实验经常会涉及数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10mL的量筒可以量取8.5mL的液体B .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3C . 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5mL左右D .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最小刻度可以到0.01g14. (2分)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化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B . 锌+盐酸氯化锌+氢气C . 镁+氧气 氧化镁D . 氧化汞 汞+氧气15. (2分)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 A .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中B . 稀盐酸滴入硫酸钠溶液中C . 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D . 硫酸钠溶液滴入碳酸钡中二、 填空题 (共3题;共6分)16. (1分)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是_;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 17. (3分)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_;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_。 18. (2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表(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参考元素在表中的位置,回答问题: 图1 图2 (1)根据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得出两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_。 (2)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才有NMR现象。表中元素的原子能产生NMR现象的有_(用元素符号表示)。 (3)甲、乙是由表中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甲是一种氧化物,常用作某些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作干燥剂的原因 _。乙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且两元素的质量比为6:1,如图2是丙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三、 推断题 (共1题;共3分)19. (3分)已知A、B的组成元素相同,其在常温下均为液体,E在C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它们相互转化如图所示(表示反应物转化成另外的物质)请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D_;F_; (2)R在反应中起_作用; (3)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该反应所属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是_。 四、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6分)20. (6分)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实验装置实验操作I向玻璃管和水槽内加适量的水,在燃烧匙里放足量红磷,塞紧塞子,上下移动水槽至两边水面相平于玻璃管的零刻度位置。II接通电源,待红磷燃烧,断开电源。III当温度恢复至室温,水不再进入玻璃管时,上下移动水槽至两边水面相平。(1)实验中加入足量红磷的目的是_。 (2)实验结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 (3)实验操作I、III中,上下移动水槽至两边水面相平的目的是_。 五、 实验题 (共3题;共14分)21. (3分)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会与许多种物质发生反应,请举一例: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为_。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下列属于同素异形的有_(填序号) A . C60和C70B . CO和CO2C . O2和O3D . H2O和H2O2(4)用Y形管或Y形导管完成以下实验。 图1 图2 图1中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用符号表达式解释现象:_;若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2),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原因是_。(5)二氧化碳的功过相对论。“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_: 22. (6分)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供资料)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与盐酸反应均能生成CO2。 。(1)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并收集一瓶氧气。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如何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_。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若观察到_,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2)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猜想1:是氢氧化钠 猜想2:是碳酸氢钠 猜想3:是碳酸钠通过对反应物中有关元素的组成分析,你认为猜想_是错误的,理由是_。(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_。有大量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_ 是正确的。(反思与评价)若用人呼出的气体通过上图装置,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并阐述理由_。23. (5分)某小组同学对“一次性发热贴”(标签如图1)产生了兴趣,便打开用过的发热贴,发现内部是褐色固体,于是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发热贴的发热原理是铁粉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问题1)发热贴中的铁粉是否完全被氧化?(猜想)猜想:铁粉完全被氧化 猜想:铁粉部分被氧化(探究1)取褐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黄色,滤渣为黑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变黄的原因_。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猜想_成立。(问题2)黑色滤渣中含有什么物质?(探究2)同学们将上述滤渣干燥后,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充分燃烧,观察到滤渣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向瓶中注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滤渣中有_。结合已有知识和资料,分析可知该物质也是发热贴中的一种成分。部分同学还想验证发热贴中存在氯化钠,他们取(探究1)中的黄色滤液,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_,则认为发热贴中存在氯化钠。某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发热贴中一定存在氯化钠,理由是_。(问题3)发热贴中氯化钠起什么作用?(探究3)同学们结合资料,回顾相关知识,联想到铁锈蚀不仅与水和氧气有关,还可能与盐分有关,设计并进行如图2实验,观察到B中铁粉生锈较快。(表达交流)你认为发热贴中氯化钠的作用是_。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3题;共6分)16-1、17-1、17-2、18-1、18-2、18-3、三、 推断题 (共1题;共3分)19-1、19-2、19-3、四、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6分)20-1、20-2、20-3、五、 实验题 (共3题;共14分)21-1、21-2、21-3、21-4、21-5、22-1、22-2、2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