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四中2020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16900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四中2020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版四中2020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版四中2020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四中2020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A卷一、 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75分,每小题3分) (共25题;共75分)1. (3分)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A . 打制石器B . 磨制石器C . 铁农具D . 曲辕犁2. (3分)4月21日,农历三月初三,乙未年中华人文初祖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隆重举行,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 . 炎帝B . 黄帝C . 尧D . 舜3. (3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格言出自( )A . 论语B . 墨子C . 孙子兵法D . 孙膑兵法4. (3分)17世纪,欧洲国家对俄国非常陌生,一位法国官员竟然给已经去世了12年的沙皇寄了一封信。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 . 彼得一世改革B . 共产党宣言发表C . 1861年改革D . 凡尔赛条约签订5. (3分)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 A . 经济重心的南移B . 达官贵人的需要C . 城市商业的繁荣D . 海外贸易的兴盛6. (3分)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都曾经定都在北京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 . B . C . D . 7. (3分)观察漫画,分析大清国不开门导致的消极影响包括( ) 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 . B . C . D . 8. (3分)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可以能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地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B . 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 .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9. (3分)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在东方卫视热播,该剧女主角周颖在19世纪80年代可能经历或看到的事件是( )A . 和陕西巡抚赵白石合开陕西织布局B . 沈星移在重庆同英商进行生丝贸易C . 传教士约瑟夫在陕西传教,遭到了义和团的追杀D . 古月洋布庄的胡永梅在销售日本在苏州工厂生产的洋布10. (3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护国战争A . B . C . D . 11. (3分)某历史宣传栏的内容分别为:宪章运动、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请判断此宣传栏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资产阶级革命兴起B .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C . 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D .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2. (3分)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并宣布成立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是( ) A . 贺龙B . 毛泽东C . 彭德怀D . 朱德13. (3分)在上个世纪中期,南京夫子庙曾贴出这样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如果让你再加一个横批,最恰当的是( ) A . 喜相和B . 颂回归C . 迎胜利D . 贺建交14. (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 . 结束了中国长期战乱的历史B .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C . 中国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D . 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15. (3分)如图壁画出现于( ) A . “文化大革命”期间B . “大跃进”运动期间C . 土地改革期间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期间16. (3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是( )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 B . C . D . 17. (3分)如图中,中美贸易额发生变化的关键是( ) A . 美国需要中国产品B . 中国消费能力提高C . 中美关系得到改善D . 中美分歧已经消除18. (3分)对图所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治单位B . 一个保守封闭的手工作坊C . 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D . 一个相对自治的政治单位19. (3分)将中国古代造纸术等重大发明及古印度人发明的“09”十个数字符号传播到欧洲,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了文化交流桥梁的是( ) A . 西班牙人B . 阿拉伯人C . 土耳其人D . 葡萄牙人20. (3分)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的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体现了( ) A . 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B . 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C . 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D . 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21. (3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化学工业和新材料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下列关于该领域的成就叙述错误的是( ) A . 美国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B .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C .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D . 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22. (3分)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成就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 A . 农奴制度的废除B .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 . 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D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23. (3分)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消除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环境的稳定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A . B . C . D . 24. (3分)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不同之处是( ) A . 斗争目的B . 斗争性质C . 领导阶级D . 斗争方式25. (3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经济全球化( ) A . 推动了世界贸易日益规范化B . 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C . 拉大了穷国与富国间的距离D . 有利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二、 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共2题;共25分)26. (13.0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制度篇】材料一:_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_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经济篇】材料三:【文化篇】材料四: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1)材料一中评论是哪种选官制度?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选官标准和官吏选拔权方面的创新性。 (2)行省制是哪个朝代的创新制度?分析概括材料中行省制度的重要作用。为了治理辽阔的疆域,这个朝代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了什么行政机构?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请分别说出材料中三种生产工具的名称,并选择其中一种,明确介绍其主要功能。 (4)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请举出唐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三位诗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能够促使唐诗繁荣的两个因素。 (5)综合上述问题,你对创新有了怎样的认识? 27.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我国自1978年以来,GDP年均增长率9.9%,2016年我国GDP总量达12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外贸年均增长率16.3%,达3.7万亿美元;四十年来累计超过7.15亿人脱贫,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用图示法表示其内在联系,并说明设计理由。 (2)根据材料二的数据概括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并说明创造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75分,每小题3分) (共25题;共75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共2题;共25分)26-1、26-2、26-3、26-4、26-5、27-1、2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