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16396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一只老年斑羚摔得肝脑涂地。B . 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 现在却不断地变为现实。C . 这里古民居鳞次栉比 , 虽经历风雨,渐显颓唐,却仍让游者深感其往日的辉煌。D . 这个白天看上去很一般的城市,一到晚上就流光溢彩 , 几乎可以与上海南京路媲美。2. (2分)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A .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气魄极大,意境萧疏。B .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线条和笔力强劲,风格独特。C .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法高超。D .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意境萧疏,技艺高超。3.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阳里有火,一定很烫手吧?”我说。“是呵,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B . 朱光潜先生在论人生的艺术化时写了一篇文章慢慢走,欣赏啊。C . 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D . 一张照片又能留住什么呢?只怕岁月如梭,一生本应积累的美的意义也只化作不断增厚却常年尘封的相册吧。4. (2分)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深圳市交委拟在地铁站周边设置非机动车收费停车位,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B . 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C .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饱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D . 能否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二、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4分)5. (4分)选词填空。(1)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_,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 A . 焦急B . 焦虑C . 焦躁(2)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_这些记忆。( ) A . 珍惜B . 爱惜C . 珍藏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6. (2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乃记之而去(到去)B . 犬牙差互(互相交错)C . 蒙络摇缀(覆盖、缠绕)D . 悄怆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5)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7. (12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我国力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是菜还是粮?在1月6日举办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丰富多彩的马铃薯主食制品令人大开眼界。马铃薯全粉占比40%的馒头、面包、马铃薯芝士蛋糕等,都颠覆着人们对马铃薯的认知。农业部副部长在会上表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据介绍,马铃薯有望成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它的种植面积将逐步扩大到1.5亿亩,年产鲜薯增加2亿吨,折合粮食约为5000万吨。专家表示,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据介绍,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主任介绍,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等。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专家建议,马铃薯主粮化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等多环节,需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攻关。如加快选育一批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开展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开发最好的产品;加快研发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等。(1)第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2)第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3)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在文中第_段后,理由是:_ 。尤 其从节水角度来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马铃薯生长需水较少,其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水 稻分别是450和500。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此外,我 国马铃薯产量相对较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更大。(4)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在文中第_段后,理由是:_ 。尤 其从节水角度来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马铃薯生长需水较少,其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水 稻分别是450和500。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此外,我 国马铃薯产量相对较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更大。(5)让马铃薯成为第四大主粮的原因是:(1)_;(2)_ 。(6)让马铃薯成为第四大主粮的原因是:(1)_;(2)_ 。8.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文化需要相互凝视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偏见和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位美国汉学家翻译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找到美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认为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恐怕不卖钱,建议将书名改为上海小姐,可以考虑出版。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要是换一个同样优秀的英语作家,出版社就不会轻易要求把他作把品的名字改掉。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相互平等地凝视与对话,并且保持自己的尊严,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在一次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知名的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语气不无轻慢。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首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中国应该向世界打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相同,儿时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中国作家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用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心态去创作。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 , 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只有酿出好酒,才能“走出去”。2006年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即兴的展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它需要我们更自觉,更有耐心和耐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需要相互凝视,相互对话。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化需要相互凝视”这一观点的?(2)第段中的事实论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3)为什么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会处于弱势?请分条概括。(4)结合文艺,分别说出“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一句中“兑”、“酿”的含义。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4分)5-1、5-2、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6-1、6-2、6-3、6-4、6-5、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7-1、7-2、7-3、7-4、7-5、7-6、8-1、8-2、8-3、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