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16285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盘桓(hng) 隧(su)洞 蠢(chn)笨 一气呵(h)成B . 捷(ji)报 海鸥(u) 礼聘(pn) 拳打脚踢(t)C . 舵(du)手 扭(li)绞 夹袄(o) 无缘(yun)无故D . 笑涡(w) 恐吓(h) 廪(ln)稍 血(xu)雨腥风2. (2分)下列句子中横线字的注音或者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点黄晕(yn)的光,烘托出一片静的夜。B .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C . 那是使人静谧(m)、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雨。D .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3. (2分)展开联想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我喜欢仰望湛蓝广袤的蓝天,因为它使我的心沉静;我喜欢丈量巍峨高大的崇山,因为它使我的心谦逊_,_。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6分)4. (16分)我校八年级开展了题为“绿色生命叶”的专题系列活动,今天进行成果展示。(1)【诗意开场】下面是某班主题班会上主持人的开场白,请你根据上下文先将其补充完整。同学们,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大千世界因为有了绿色而变得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以“绿色生命叶”为题的专题活动。为了这次活动,有的同学专门背诵了不少关于“叶”的诗歌,写秋叶的诗句:_,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2)有同学从网上下载了几幅有关叶的图片,设计了一个“成语竞猜”栏目,请你来挑战一下自己,从甲乙丙丁四幅图中任选两幅,写出相应的与叶有关的成语。甲 乙 丙 丁(3)【交流讨论】在大家展示交流了叶的非凡本领以后,主持人发现同学们大多数展示的是叶在物质方面的作用,请你说出一点有关叶的其他方面的作用。(4)【寄予深情】班长将同学们精心挑选的树叶制作成了精美的书签要送给老师,主持人建议同学们在“树叶书签”后以叶为喻体写上对老师的祝福。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3分)5. (25分)阅读张晓风不知有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不知有花张晓风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1)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叙述的两件事。(2)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文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3)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4)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不知有花”含义的理解。(5)【甲】【乙】两个片段,同样以“花”为描写对象,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甲】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张晓风不知有花)【乙】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宗璞紫藤萝瀑布)6. (1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底线冯骥才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说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劝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完成填空。首先,阐述社会底线下降的现实及危害,提出_的观点;其次,从_的角度,论述观点;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强调了_。(2)第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品读全文,说说第段中划线句子的内涵。(请分点回答) (4)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的看法。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7. (1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勒:抑制。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段时间。夕舂(chng):夕阳。(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今 岁 春 雪 甚 盛 梅 花 为 寒 所 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3)本文运用了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1)上片哪个词写出了词人对春寒的讨厌?下片哪个词写出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情绪?(2)这首词被入选50首最凄美的宋词,请你说说缘由。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3-1、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6分)4-1、4-2、4-3、4-4、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3分)5-1、5-2、5-3、5-4、5-5、6-1、6-2、6-3、6-4、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7-1、7-2、7-3、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1、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