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期中测试(沪科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14953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期中测试(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期中测试(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期中测试(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期中综合检测 (第一四章)(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 dmB.一节课的时间是45 s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 mmD.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 m/s【解析】选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一节课的时间是45 min,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是5 m/s,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 cm。故选A。2.(2014绵阳中考)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乙车B.甲车C.房屋D.树木【解析】选B。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说明甲车向后行驶;乙车以地面为参照物相对地面静止,说明乙车静止不动,而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说明他是以甲车为参照物的,故选B。3.(2015四川内江期末)某旅客以2.5 m/s的速度,在由西向东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行走,车厢长25 m,通过焊接后每根轨道长度为500 m,当列车以72 km/h的速度向前行驶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论选择什么作参照物,旅客与列车的运动都是相同的B.若以旅客为参照物,列车是向西行驶的C.旅客每次听到车轮与轨道的撞击的声音间隔时间为25 sD.在旅客从车厢尾部走到车厢头部的时间内,旅客与列车前进的距离是相等的【解析】选C。本题考查参照物及判断。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故A说法错误。因为不知道旅客是向前运动还是向后运动,故以旅客为参照物,无法判断列车的运动方向,故B错误;72 km/h=20 m/s;由v=st得车轮与轨道的撞击的声音间隔时间为:t=sv=500 m20 m/s=25 s,故C正确;因为旅客与列车的运动速度不同,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同,故D错误。故选C。4.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135 m/sB.168.75 m/sC.2.25 m/sD.2.81 m/s【解析】选C。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由图像可知小华家到学校通过的路程为1 350 m,所用时间为10 min,代入公式v=st=1 350 m600 s=2.25 m/s。故选C。5.(2014陕西中考)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解析】选B。本题综合考查声学知识。“悦耳动听”是说明声音的音色好,不是响度大,所以A选项错误;“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所以B选项正确;“闻其声而知其人”是由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错误;“大雪过后,万籁俱寂”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声波进入后在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因此对噪声有吸收作用,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6.美国摇滚歌手杰米温德拉在我国湖南岳阳君山岛大展“狮吼功”,他用高达100分贝以上的咏叹调连续震破三个高脚杯,并被主办方授予“世界吼王”称号。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传递了能量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解析】选A。本题综合考查声音的特点。声音能传递能量,将玻璃杯震破,A正确;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B错;他“吼”出的声音是他的声带振动产生的,C错;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声音的响度就越大,D错。7.(2014武汉中考)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解析】选C。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超声、次声及噪声的防止。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地震波是次声波,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倒车雷达采用超声波测距原理判断出障碍物的位置;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C。8.(2014呼和浩特中考)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木工检查木料是否平直B.演员对镜练习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D.阳光穿过树林【解析】选B。本题考查光现象的认识。木工检查木料是否平直、阳光穿过树林都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演员对镜练习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是利用了光的折射。故选B。9.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树荫下的阴影是小孔成的像B.图乙中,人佩戴该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D.图丁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解析】选B。树荫下的阴影,是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图乙中的透镜起放大作用,是凸透镜,佩戴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雨后天空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桥在水中的倒影是桥在水面成的像,属于光的反射。故选B。10.(2014潍坊中考)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这一现象的是()【解析】选D。本题考查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同时发生光的反射与折射。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本题D选项正确。1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 cm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解析】选B。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距u=26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说明u=26 cm2f,即f13 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u=26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说明此时物距u大于像距v,如果通过只将凸透镜向左移或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实现物距与像距的互换,即物距u小于像距v,则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选B。12.(2014陕西中考)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戴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 cm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解析】选D。本题考查光现象知识。银幕发生漫反射,使不同方位的观众都能看见画面;银幕上画面在人眼睛里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拍摄时,是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是人两眼间距离,约为7 cm;放映时,为了得到放大的实像,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必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9分)13.(2015镇江期末)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我们的两项基本技能,请正确读出图中物体长度和停表所示的时间。物体长度是cm;时间是s。【解析】本题考查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 mm,物体的端点未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物体的两个端点与刻度尺对应位置的示数差是物体的长度;停表分针与秒针示数之和是停表的读数。物体的长度是3.70 cm-1.00 cm=2.70 cm;由图知,停表分针示数是0 min,秒针示数是6 s,则停表测量的时间是6 s。答案:2.70614.(2014广安中考)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km/h,合m/s。【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单位换算。汽车速度表的单位是km/h,读出速度值,再进行单位换算:v=90 km/h=9013.6m/s=25 m/s。答案:902515.(2014徐州中考)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运动的参照物是,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选择和速度大小的判断。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是运动的;由于题中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时间间隔相同,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答案:地面路程大16.(2014厦门中考)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竹管参差不齐,是为了吹出不同的声音。【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特性。演奏时,竹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不同长度的竹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答案:空气柱音调17.(2014铁岭中考)顺顺放学回家,妈妈正在看电视,他隔着门就听到李好主持的“一站到底”节目,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为了不打扰顺顺的学习,妈妈减小电视音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电视屏幕上丰富的色彩是由红、蓝三种色光组成的。【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和减弱噪声的途径。因为每个人说话时声带都会振动发声,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是根据音色来判断发声体的;把电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顺顺的学习;红、绿、蓝三种单色光可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成任意一种色光,所以彩色电视机的图像是由红、绿、蓝三种单色光合成的。答案:音色声源绿18.(2015河南南阳月考)小明同学的新家正在装修,周末他和爸爸一起来到施工现场,如图所示,工人师傅正在处理墙面,小明看到后十分纳闷:大白天工人师傅怎么还拿着灯泡来照明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看起来已经很平整的墙面,用灯光侧对着墙一照,墙面上仍出现了一些有阴影的地方,你认为这些阴影地方是(选填“偏高”或“偏低”)的,这里用到的物理原理是。【解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留下阴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线达不到的地方就是影子,高的地方挡住了光线,阴影留在了低的地方。答案:偏低光沿直线传播19.(2014陕西中考)如图所示,水中的“倒影”是岸上景物所成的(选填“实像”或“虚像”),这是光的现象形成的。【解析】本题考查对光现象的认识。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答案:虚像反射20.(2014广州中考)宇航员在天宫一号做实验。如图所示,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水球相当于(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王亚平与她的像是在水球的(选填“同侧”或“异侧”)。【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由图可知,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异侧。答案:实像凸透镜异侧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21.(3分)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作图。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水平射出。请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并标出平面镜的位置。【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作图。由题意可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35或45,接着画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答案:如图所示22.(3分)(2014丹东中考)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与平面镜成像特点。路灯S发出的光由空气中进入水中发生光的折射后进入眼睛,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路灯的像为S,连接ES,交水面于O点,连接OS为入射光线。物S与像A关于水面对称。答案:如图所示23.(3分)(2014日照中考)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试通过作图找出该透镜的两个焦点F的位置。【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作图。过A点作平行于主光轴的直线与凸透镜交于一点B,连接AB并延长交于主光轴F点,F点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在凸透镜的左侧对称点作出另一焦点F。答案: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24.(10分)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反射面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绵反射声音的强弱最强强强较强弱几乎听不到(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是(写出一条即可)。(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实验时要使用控制变量法,因此要保持纸筒A和B的位置不变,由实验的结果可以得知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其中海绵的吸音效果最好。因人耳的分辨能力不够强,可以用灵敏仪器来代替人耳,声音的反射与光的反射类似。答案:(1)不变(2)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海绵的吸音效果最好(3)用灵敏仪器代替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弱(4)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反射声音的方向和入射声音的方向是否有关(5)大理石25.(12分)(2014永州中考)小燕多次乘车了解到夜间开汽车,若车内亮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成清晰的像,干扰司机的视线,影响行车安全。为今后安全行车,小燕根据生活中透明平板玻璃所成像“明”“暗”不同的多种情况做以下探究:【提出问题】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猜想1: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猜想2: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光源的强度有关;猜想3: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实验一: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固定一块透明平板玻璃,同一物体固定在离透明平板玻璃0.5 m的A点,在桌面的C点先后用不同功率的灯照亮A点处的物体,观察同一物体不同光照下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各次实验人的眼睛都在同一位置从右向左观察物体在透明玻璃板中的像。结果记入下表。灯的功率/W物体和灯的距离/m像的明暗程度51暗251较暗401亮实验二:同一物体位置固定在A点不动,用同一盏5瓦的灯先后在桌面B、C、D三点照亮A处的同一物体,同一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仍固定不变)中成像的“明”“暗”程度。结果记入下表。灯的功率/W物体和灯的距离/m像的明暗程度50.5明51.0较明51.5暗(1)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选填“1”“2”或“3”);(2)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越小,物体所成的像越亮。(3)你认为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还与有关(至少写一个因素),你说的因素在小燕上述两个实验中控制该变量(选填“没有”或“已经”)。(4)小燕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纳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有关。(5)小燕猜想3中的“物体的颜色”这个变量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是通过使用来进行控制的。(6)请你就光现象根据光学知识,对司机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解析】(1)当研究物体的照亮程度与灯泡功率有关时,应该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改变灯泡的功率,观察物体同一位置被照亮的程度,所以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2。(2)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距离越远,物体越暗,所以物体的照亮程度可能还与距灯泡的距离有关。(3)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还与物体的明暗有关;由于都是运用了同一物体,此因素在小燕上述两个实验中已经控制该变量。(4)小燕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纳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明暗有关。(5)“物体的颜色”这个变量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是通过使用同一灯来进行控制的。(6)夜间驾驶室外的光线是比较暗的,若打开驾驶室内的灯,驾驶室内物体的光线是比较强的,就可以通过前挡风玻璃在车前形成一个虚像(平面镜成像),干扰司机的视线,不安全。答案:(1)2(2)距离(3)物体的明暗已经(4)明暗(5)同一灯(6)夜间行车时,车内不要开灯26.(8分)(2014荆州中考)某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安同学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如图乙所示,把该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35 cm位置时,移动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3)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45 cm位置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将发光物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 cm,则所成像的大小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30 cm-20 cm=10 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2)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35 cm位置时,物体距离凸透镜50 cm-35 cm=15 cm,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3)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45 cm位置时,物体距离凸透镜50 cm-45 cm=5 cm,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无法成像;此时将发光物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 cm,则所成像的大小会变大。答案:(1)10(2)放大幻灯机(3)不能变大五、计算题(6分)27.(2015常熟质检)2014年12月28日无锡地铁二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它是贯穿无锡城区东西的一条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该线起于滨湖区梅园站,止于锡山区安镇站,全程运行大约50分钟,沿线共设车站22个,部分站点数据如下表,求:车站名称距前站距离(米)总里程(米)三阳广场9559 110无锡东站74325 464安镇西1 01726 481(1)无锡地铁二号线的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结果取整数)(2)若要从无锡东站乘地铁到三阳广场站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结果取整数)【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1)无锡地铁二号线的全程路程为s=26 481 m,全程行驶时间为t=50分钟=3 000 s,则全程平均速度为v=st=26 481 m3 000 s=8.827 m/s9 m/s;(2)从无锡东站乘地铁到三阳广场站的路程为s1=25 464 m-9 110 m=16 354 m,所用时间大约为t1=s1v=16 354 m9 m/s1 817 s。答案:(1)9 m/s(2)1 817 s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1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