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历史中考试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10263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历史中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历史中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历史中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历史中考试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火能御寒、照明、烧烤食物、还能增强防御野兽能力。我国最早能使用火的是( )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河姆渡人D . 夏朝人2. (2分)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 )A . 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B . 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C . 懂得用天然火,追逐野兽D . 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3. (2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相同点是( ) A . 体质特征B . 居住地区C . 外貌特征D . 取火方式4. (2分)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A . 用火烧烤食物B . 使用打制石器C . 过群居生活D . 工具凿孔捆绑木柄5. (2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 A . 云南元谋B . 北京周口店C . 浙江余姚D . 陕西西安半坡6. (2分)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相传是( ) A . 嫘祖B . 黄帝C . 蚩尤D . 炎帝7. (2分)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设计精巧,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而大约7000年前的我国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也令人惊叹,看下图房屋结构,结合地理环境因素,说出它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子(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半坡原始居民D . 河姆渡原始居民8. (2分)传说时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著名治水英雄( ) A . 尧B . 舜C . 禹D . 启9. (2分)“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初祖,数万华夏子孙汇聚在他的陵前举行祭祖活动。你知道这位“人文初祖”是( )A . 黄帝B . 尧C . 舜D . 禹10. (2分)历史年代与世纪的计算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技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起义时间是( )A . 公元前2世纪早期B . 公元前3世纪晚期C . 公元2世纪早期D . 公元3世纪晚期11. (2分)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战争,是历史的倒退A . B . C . D . 12. (2分)“长安自古帝王都”,最早定都于陕西地区的朝代及其首都在当时的称呼是( ) A . 商朝的都城殷B . 东周的都城洛邑C . 西周的都城镐京D . 夏朝的都城阳城13. (2分)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 . 革故鼎新B . 一言九鼎C . 三足鼎立D . 问鼎中原14. (2分)学习历史,必须了解历史朝代发展的顺序( )战国( )西汉东汉三国( )东晋( ),括弧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 A . 秦、春秋、西晋、南北朝B . 春秋、秦、南北朝、西晋C . 秦、春秋、南北朝、西晋D . 春秋、秦、西晋、南北朝15. (2分)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了,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力量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A . B . C . D . 16. (2分)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 A . 分封制B . 郡县制C . 科举制D . 行省制17. (2分)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 . 齐B . 楚C . 秦D . 燕18. (2分)战国时期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A . 商鞅变法B . 孝文帝改革C . 大化改新D . 戊戌变法19. (2分)中国几千年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地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 . 西周B . 春秋C . 战国D . 秦汉20. (2分)王老师教导同学们:学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努力做到“温故而知新”。历史上持有同样观点的人物是( ) A . 孔子B . 老子C . 墨子D . 韩非子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3分)21. (2分)相传_和_是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22. (2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朝。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_。23. (2分)后人尊炎帝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_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24. (2分)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闻名中外的长城,它西到 _,东到辽东。 25. (5分)学派:老子是春秋后期的楚国人,_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三、 判断题 (共5题;共51分)26. (2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山顶洞人,距今约170万年。错误_改正_27. (17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春秋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3)中国是农业大国,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4)项羽在牧野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加速了秦的灭亡。 28. (2分)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9. (5分)改错题。1、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四羊方尊。_2、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楚庄王。_3、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上中下的顺序排列,东边的是秦国。_4、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30年。_5、秦汉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指云冈石窟。_30. (25分)仔细读题,判断对错,然后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1)秦朝李冰主持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是奴隶。 (3)战国初期,瓜分楚国政权的卿大夫是韩、赵、魏。 (4)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实行“仁政”。 (5)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洛邑。 四、 综合题 (共3题;共55分)3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原文大意:在这个时候,是商鞅辅佐他。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中“商君佐之”其中的“之”指的是谁? (2)结合材料二,如果你是农民,你最支持商鞅的哪项措施,请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二,变法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哪一项? (4)结合材料三,说说秦国毫不费力取得黄河以西大片土地的原因。 32. (20分)阅读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篇请回答:(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2)他破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3)开创“天下为家”局面的人,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王朝? (4)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这种社会制度包括了哪些朝代?33. (15分)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孟子、庄子和韩非各自的观点是什么?(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什么影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3分)21-1、22-1、23-1、24-1、25-1、三、 判断题 (共5题;共51分)26-1、27-1、27-2、27-3、27-4、28-1、29-1、30-1、30-2、30-3、30-4、30-5、四、 综合题 (共3题;共55分)31-1、31-2、31-3、31-4、32-1、32-2、32-3、32-4、33-1、33-2、3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