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语文试卷A卷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10062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语文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语文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语文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语文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B隆中对写了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做的回答策略。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称它为“隆中对”。人们常说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C渔家傲秋思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象。“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边声”是中原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D出师表是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因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苏轼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二、字词书写2 .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lio望华裔彷徨埋没r家m切三、现代文阅读读经典诗词过诗意人生从中国诗词大会说开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饮水思源,从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智慧,才能行稳致远。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也再次佐证了这一点:当下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现代中国的前行,也需要从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诵读润泽心灵。唐宋诗词作为我国优秀思想文化的载体,以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心灵认知。品读鉴赏这些锦绣文章,能把纯意识形态的、纯政治伦理的概念转化提升为心灵的感应、精神的修养,从而将一种外在的、说教式的教育,转化为一种艺术的感染,浸润心灵。吟诵时应以品读为核心,因声求气,得其风骨神采。要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吟诵或创作比赛,通过合唱、诗乐舞、情景剧、快板、音乐剧等形式,创新传统经典的传播形式,加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渲染扩散,营造浓厚氛围,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体悟提升境界。古典诗词的力量,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正如中国诗词大会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感觉”。包含唐宋诗词在内的经典一直涵养着国人的精神生活,充实着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到“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人生的起落与社会的变迁在平仄的韵律中归于祥和;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思况味等,其间传达出的人生态度和深沉思索,无不启示我们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的变故和不幸:只有实现了内心和谐,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我,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相处。躬行笑对人生。诵读古典诗词,重要的是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校正人生航向。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对抗多舛命途的力量。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冠军武亦姝说,苏轼“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始终笑对各种人生挑战,“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国诗词大会的百名选手,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他们不分年龄、民族、学历与职业,上至“白发翁媪”,下至“黄发垂髫”,都能从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养分,振奋精神,砥砺前行。(选自徐州日报)3 . 阅读全文,请依据文章内容说说我国古典诗词被奉为经典的原因。4 . 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 . 开头引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饮水思源,从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智慧,才能行稳致远”这句话有什么作用?6 . 体悟古典诗词能提升境界,请选择第段中某两句诗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理解。阅读下面一篇文章论言谈(英)培根有些人的讲话,只图博得机敏的虚名,却并不关心对真理的讨论。仿佛语言形式比思想实质还有价值。有些人津津乐道于某种陈词滥调,而其意态却盛气凌人。这种人一经识破,就难免成为笑柄。真正精于谈话艺术者,是善于引导话题的人。同时又是那种善于使无意义的谈话转变方向者。这种人可算作社交谈话中的指挥师。单调无聊的谈话会令人生厌,因此,善于言谈者心善幽默。但这种幽默,并不意味着对一切事物都可以拿来打趣。例如关于宗教、政治、伟人以及别人的令人同情的苦恼,等等,决不应用作话题加以取笑。在有的人看来,如果说话不够刻薄,便不足以显示自己聪明,其实这种习性应该加以根绝。谈话中善于提问,必能多有受益。而所提问题,如果又恰是被问者的特长,那就比直接恭维他还有利。这不仅能使听者获得教益,也能使被请教者感到愉快。但提问应当掌握好分寸,以免使询问变成盘问,使被问者难堪。作为客厅中的主人,应当使在座的每个人都分享发表意见的机会,以免有人产生被冷落之感。遇到有人独占谈局,主人就应当设法将话题转移。还要记住,善于保持沉默也是谈话的一种艺术。因为如果你对于你有所了解的话题不动声色,那么下次遇到你所不懂得的话题,你保持沉默,人们也不会以为你无知。关于自己个人的话题应尽量少讲,至少不要讲得不得当。我有个朋友,他总用这样的话讽刺一个自吹自擂的人,说:“此公真聪明,因为他居然对自己无所不知。”人只有在这样一种形式下宣扬自己,才可以不招致反感。这就是以赞扬他人优点的形式来衬托自己的优点。谈话的范围应当广泛,好像一片原野,每个人行走其中都能左右逢源。而不要成为一条单行道,只能容纳自己一个人。谈话时切不可出口伤人。我有两位贵族朋友,其中一位豪爽好客,就是喜欢骂人。于是另一位便经常这样许多询问那些参加过他家宴会的人,“请说实话,这次席上难道没有人挨骂吗?”等客人谈完,这位贵族就微笑着说:“我早猜到他那嘴,能使一切好菜改变味道。”关于谈话的艺术还应当了解:温和的语言其力量胜过雄辩。不善答问者是笨拙的,但没有原则的诡辩却是轻浮的。讲话绕弯子太多令人厌烦,但过于直截了当又会显得唐突。能掌握此分寸的人,才算精通了谈话的艺术。(选自培根随笔有删改)7 .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含标点10个字以内)(3分)8 . 作者认为与人交谈应注意避免哪些错误?请写出5点。(每点含标点限5-20字以内)范围内(5分)9 . 请你写一个生活中的事例作出文中划线句子表达的观点的论据。(含标点10个字以内)(3分)四、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0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视之(仔细)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中间)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受蒙蔽)11 .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与徐公/孰美D盖/石性坚重12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B选文第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C选文第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13 . 翻译下列句子。(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文:_(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译文:_14 . 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五、句子默写15 . 默写。(1)水何澹澹,_。_,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2)_,_。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_,_。(4)天净沙用寥寥数语为我们勾勒出“游子思归图”,其中表达出作者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点明主旨的一句_,_。六、课内阅读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段,完成各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6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不亦说乎_(2)人不知而不愠_(3)吾日三省吾身_(4)不逾矩_(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17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8 . 用文中字词概括,“吾日三省吾身”从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的修养。19 .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七、诗歌鉴赏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释:此诗作于作者辞官归隐途中。 长薄:绵延的草木丛。20 . 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其作用。21 . 结合全诗,说说“归来且闭关”中“闭关”一词该作何理解?八、名著阅读22 . 运用课内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1)“A见天色晚了,牵了牛回去。自此,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著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以上文字出自_,其中A是_(填人名)。(2)简爱的作者是英国的_,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对_的爱。23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A)未接到来信之前,我们的心情是沉痛的,痛苦的,你的变化太突兀了,令人无法捉摸。我们做父母的只觉得惭愧,没有给你什么好的感受,我们除了一片热忱的爱子之心之外,但愿你自觉的醒悟过来。一个人身在国外,对祖国的怀念是深切的,不论做人方面,事业方面,处处要保持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谦虚和大方。(B) 孩子,十个月来我的心绪你该想像得到;我也不想千言万语多说,以免增加你的负担。你既没有忘怀祖国,祖国也没有忘了你,始终给你留着余地,等你醒悟。我相信:祖国的大门是永远向你开着的。好多话,你妈妈已说了,我不想再重复。但我还得强调一点,就是:适量的音乐会能刺激你的艺术,提高你的水平;过多的音乐会只能麻痹你的感觉,使你的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从而损害你的艺术。你既把艺术看的比生命还重,就该忠于艺术,尽一切可能为保持艺术的完整而奋斗。这个奋斗中目前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就是:不能只考虑需要出台的一切理由,而要多考虑不宜于多出台的一切理由。其次,千万别做经理人的摇钱树!他们的一千零一个劝你出台的理由,无非是趁艺术家走红的时期多赚几文,哪里是为真正的艺术着想!一个月七八次乃至八九次音乐会实在太多了,大大的太多了!长此以往,大有成为钢琴匠,甚至奏琴的机器的危险!你的节目存底很快要告罄的;细水长流才是办法。若是在如此繁忙的出台以外,同时补充新节目,则人非钢铁,不消数月,会整个身体垮下来的。没有了青山,哪还有柴烧?何况身心过于劳累就会影响到心情,影响到对艺术的感受。这许多道理想你并非不知道,为什么不挣扎起来,跟经理人商量必要时还得坚持减少一半乃至一半以上的音乐会呢?我猜你会回答我:目前都已答应下来,不能取消,取消了要赔人损失等等。可是你能否把已定的音乐会一律推迟一些,中间多一些空隙呢?否则,万一临时病倒,还不是照样得取消音乐会?难道捐税和经理人的佣金真是奇重,你每次所得极微,所以非开这么多音乐会就活不了吗?来信既说已经站稳脚跟,那末一个月只登台一二次(至多三次)也不用怕你的名字冷下去。决定性的仗打过了,多打零星的不精彩的仗,除了浪费精力,报效经理人以外,毫无用处,不但毫无用处,还会因表演的不够理想而损害听众对你的印象。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为了身体,为了精神,为了艺术,为了国家的荣誉,你都不能不大大减少你的演出。为这件事,我从接信以来未能安睡,往往为此一夜数惊!(1)选文(A)是谁写给谁的信,从中可以看出写信人怎样的性格特点?_(2)“为这件事,我从接信以来未能安睡,往往为此一夜数惊!”中“这件事”指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傅雷怎样的形象?_(3) “你既把艺术看的比生命还重,就该忠于艺术,尽一切可能为保持艺术的完整而奋斗。”请谈谈你对傅雷写给儿子的这句话的看法。_九、作文24 . 请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植物,写一篇说明文。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25 . 作文冰心写过这样一首小诗: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请以“永不漫灭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文言文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课内阅读1、七、诗歌鉴赏1、八、名著阅读1、2、九、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