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模拟)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09393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字词书写1 .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丰富多彩的新天地。“长征之歌”专题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动人情景,u( )歌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爱国情怀”专题里,我们似乎qng( )听到海外游子思念故土的心声,体会到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也品味了著名科学家始终jun( )恋祖国的深情,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chu( )的忧愤,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二、现代文阅读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罕见的大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树龄已经将近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将近100岁。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能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变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将近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我想,海原大地震的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了28.82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2 . 简述第一段的作用。3 . 试概括“百年震柳”的形象。4 . 试分析文章第三段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5 . 文章第四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 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聚焦“PM25”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雾,在现代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于是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什么是PM2.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PM2.5的来源很广,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1/20,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影响血液的输送,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严重的心脏疾病。此外,PM2.5中的某些成分还会使人体产生病变,从而诱发癌症。面对越来越超标的PM2.5,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的气溶胶粒子,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需带口罩。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最好不要锻炼,锻炼应选择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同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降低运动强度。7 . 结合文章第段给“PM2.5”下定义。8 . 第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9 .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提出三种治理PM2.5的具体方法。三、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甲 三峡与江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乙 三峡节选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10 . 解释加点的词语。(1) 沿溯阻绝 (2)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11 . 翻译下面句子。(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 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12 . 用原文句子填空。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_。四、句子默写13 . 默写。窈窕淑女,_。(关雎)溯游从之,_。(蒹葭)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最爱湖东行不足,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士不可以不弘毅,_。(论语)五、名著阅读14 . 名著阅读题。(1)他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他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文中的“他”指的是(填人名),涉及到的故事情节是(简要概括)。(2)他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成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文中的“他”指的是(填人名),文段主要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3)那大虫望他势猛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次日早晨他来收拾亲娘的腿及剩的骨殖,把布衫包裹了;直到泗州大圣庙后掘土坑葬了。文中的“他”指的是(填人名),下面哪一情节也与其有关(填字母)。A斗浪里白条 B血刃潘金莲 C误入白虎堂 D智取生辰纲六、综合性学习15 . 学校组织八年级同学开展“探寻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下面是一则关于非遗活动的新闻,请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0字以内)4月6日,无为县文广新局联合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邀请无为省级非遗项目无为剔墨纱灯传承人来晓钟在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举行了”非遗进校园”公益活动。活动由纱灯展览、历史讲解、制作演示三部分组成。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地与项目传承人交流学艺,并现场参与了纱灯的组装和制作。此次活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抽象的概念,鲜活地摆在同学们的眼前,让他们最直观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地把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落到实处,并在同学们心里播下非遗保护的种子。(2)本次活动还在校园中开设专栏,其中需要进行“文化遗产”知识普及。请你就下图的内容和含义给“中国文化遗产”的标识作简要说明。链接资料:图案原型是“四鸟绕日”。“四鸟绕日”全饰,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画面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专家也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3)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关于“芜湖铁画”的资料卡片,其中有不妥之处,请加以修改。遗产名称芜湖铁画锻制技艺遗产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中国芜湖遗产概述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独具中国风格的工艺品。铁画是以低碳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它提取了我国传统国画的构图法,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融为一体,以低碳钢作原料,“以铁代墨以锤代笔”,千锤百炼,锻制而成。(A)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芜湖铁画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鹏与芜湖画家萧云从相互砥砺而成。其风格刚劲挺秀、朴实雅健、黑白相间、虚实相生,神似国画。人民大会堂的大型铁画迎客松梅山水库沁园春雪以及陈列于毛主席纪念堂的长征诗,都是芜湖铁画的传世经典之作。芜湖铁画经过3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在传统形式的尺幅小景、画灯、屏风等基础上,又创有立体铁画、盆景铁画、瓷板铁画、纯金和镀金铁画等,形成了座屏、壁画、书法装饰陈设和文化礼品等五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在艺坛独树一帜。(B)修改:第句表达不严密,应改为:。第句用词不当,应改为。第句位置不当,应放在处(填文中的字母)。理由:。七、作文16 . 两题任选一题写作。 题目(一)行走于青春季节的你,生活天天在刷新。是什么带来这些变化?是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还是内心的勇气乐观执着?是校内的阅读思考互助,还是野外的漫步远足探险?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是发现,是感悟,是挫败不论哪种,都陪伴着你的旅程,刷新着你的生活。请以“_刷新着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二)用哨音告诉我,幸福在前方。多少追梦的身影,奔跑着拥抱希望。阳光路上无限风光,阳光路上幸福成长,阳光路上前程宽广。请以“阳光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若选题目一,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800字;(4)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字词书写1、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名著阅读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