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08706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亲戚(q) 蓬隙(pn) 毡帽(zhn) 祭祀(s)B . 装弶(jn) 伶俐(lng) 秕谷(b) 髀间(b)C . 伶仃(dn) 磕头(k) 皱纹(zhu) 瑟索(s)D . 寒噤(jn) 深黛(di) 潺潺(chn) 姿睢(z)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 PET-CT用于常规健康体检,我也是不赞同的,但关于强辐射的说法,简直是危言耸听。B . 这个位于烟台最繁华市区的普通的街道,每天人来人往,摆摊的吆喝的,热闹无比,熙来攘往的人影,还有时光的杂碎,搅成一锅热气腾腾的市井老汤。C . 元宵节到了,街头沸沸扬扬 , 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D . 主管的一席话让我这位刚从校园踏入社会的新生茅塞顿开 , 是的,礼仪的培训看似简单却有着引来客源的重要作用。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B . 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日照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C . 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D . 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感动,它再次提醒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4. (2分)填在下列横线处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_,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A . 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B . 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C . 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D . 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放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5. (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 . 松鼠作者布封,法国著名作家、博物学家著有自然史等。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的小动物。B . 松树金龟子,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C . 黔之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黔之驴是他的散文作品三戒中的一则,其他两篇是临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D . 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了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6. (10分)古诗文默写。(1)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2)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予独爱_ ,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4)_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5)_ , _。_ , 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 , _”两句。虽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7. (1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有删减)【注】午、未、申:中国传统计时的时间名称。染:染成。 设色:涂色,用颜色描绘。夕舂(chng)夕阳。(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念无与为乐者_相与步于中庭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安可为俗士道哉_(2)请用“/”符号给划线句子划出停顿。其 实 湖 光 染 翠 之 工 山 岚 设 色 之 妙 皆 在 朝 日 始 出 夕 舂 未 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景尤不可言。(4)【甲】文中苏轼自称“_”,【乙】文袁宏道称游湖的“杭人”为“俗士”。这样的称谓分别寄寓两位作者怎样的感情?_8. (19分)文言文阅读 与程 秀才【北宋】苏轼某启。去岁僧舍屡会,当时不知为乐,今者海外岂复梦见。聚散忧乐,如反覆手,幸而此身尚健。得来讯,喜侍下清安,知有爱子之戚。襁褓泡幻,不须深留恋也。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近与小儿子结茅数椽居之,仅庇风雨,然劳费已不赀矣。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愧之不可言也。尚有此身,付与造物,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故人知之,免忧。乍热,万万自爱。不宣。(选自苏轼文集)【注释】程秀才:程天侔,苏轼在惠州时的朋友。僧舍:指嘉佑寺,苏轼在惠州时的家居之地。海外:当时苏轼被远贬到海南岛儋州,故称“海外”。侍下:代指父母。爱子之戚:指程夭侔之子新亡。泡幻:指死亡。悉数:全部说完。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之气。不赀(z):不可计量。造物:造物者,指天帝。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险即止。(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然亦未易悉数/然则何时而乐耶B . 故人知之,免忧/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C . 聚散忧乐 , 如反覆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 . 惟有一幸,无甚瘴也/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3)请补写下面句子省略的内容。 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愧之不可言也(4)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在信的开头回忆了与程秀才的相聚之乐,感慨当时不懂珍惜,如今却无法相见。B . 苏轼在得知朋友程秀才失去襁褓中的爱子而悲伤时,劝慰他不必太过留恋,太过悲伤。C . 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儋州后,生活极其不易,一无所有,苏轼为此感到十分悲伤难过。D . 苏轼与小儿子建造房子,并得到学生的帮助,但他也因学生躬身泥水之劳而深感愧疚。(5)结合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7分)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幽默的叫卖声夏丐尊住在都市里,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知要听到多少种类多少次数的叫卖声。深巷的卖花声是曾经入过诗的,当然富于诗趣,可惜我们现在实际上已不大听到。寒夜的“茶叶蛋”“细纱粽子”“莲心粥”,等等,声音发沙,十之七八似乎是“老枪”的喉咙,困在床上听去颇有些凄清。每种叫卖声,差不多都有着特殊的情调。我在这许多叫卖声中,发现了两种幽默家。一种是卖臭豆腐干的。每日下午五六点钟,弄堂日常有臭豆腐干担歇着或是走着叫卖,担子的一头是油锅,油锅里现炸着臭豆腐干,气味臭得难闻。卖的人大叫“臭豆腐干!”“臭豆腐干!”态度自若。我以为这很有意思。“说真方,卖假药”,“挂羊头,卖狗肉”,是世间一般的毛病,以香相号召的东西,实际往往是臭的。卖臭豆腐干的居然不欺骗大众,自叫“臭豆腐干”,把“臭”作为口号标语,实际的货色真是臭的。言行一致,名副其实,如此不欺骗别人的事情,怕世间再也找不出来了吧!我想。“臭豆腐干!”这呼声在欺诈横行的现世,俨然是一种愤世嫉俗的激越的讽刺!还有一种是五云日升楼卖报者的叫卖声。那里的卖报的和别处不同,没有十多岁的孩子,都是些三四十岁的老枪瘪三,身子瘦得像腊鸭,深深的乱头发,青屑屑的烟脸,看去活像个鬼。早晨是看不见他们的,他们卖的总是夜报。傍晚坐电车打那儿经过,就会听到一片发沙的卖报声。他们所卖的似乎都是两个铜板的东西,如新夜报时代号外之类。叫卖的方法很特别,他们不叫“刚刚出版的XX报”,却把价目和重要新闻标题联系在一起,叫起来的时候,老是用“两个铜板”打头,下面接着“要看到”三个字,再下去是当日的重要的国家大事的题目,再下去是一个“哪”字。“两个铜板要看到十九路军反抗中央哪!”在福建事变又起来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叫。“两个铜板要看到日本副领事在南京失踪哪!”在藏本事件开始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叫。在他们的叫声里任何国家大事只要花两个铜板就可以看到,似乎任何国家大事都只值两个铜板的样子。我每次听到,总深深地感到冷酷的滑稽情味。“臭豆腐干!”“两个铜板要看到XXXX哪!”这两种叫卖者颇有幽默家的风格。前者似乎富于热情,像个矫世的君子;后者似乎鄙夷一切,像个玩世的隐士。(1)作者在许多叫卖声中,发现了哪两种幽默家? (2)作者从这两种叫卖声中分别听出了什么?(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3)赏析下列划线句子。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知要听到多少种类多少次数的叫卖声。(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都是些三四十岁的老枪瘪三,身子瘦得像腊鸭,深深的乱头发,青屑屑的烟脸,看去活像个鬼。(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4)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各种叫卖声,但是很少发现其中的幽默,因为我们缺少“发现幽默的眼睛”。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在生活中、书本里发现的幽默(注意与低级趣味区分开),举一例即可。 10. (20分)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老师为什么在最后一课时穿戴礼服?郝叟等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 (用原文句子回答)(2)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脸色惨白”?(3)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写了“法兰西万岁!”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4)选文的最后一段用了_ _、_ _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11. (17分)阅读下面图片,完成小题。(1)阅读图片内容,说说该图片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下列对图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般来说,灭火器比较轻便,皆可单手操作。B . 使用灭火器和消火栓都需要按照一定操作步骤。C . 消火栓水压较高,可以用来洗地、洗车等。D . 校园消火栓箱的玻璃箱门易碎,应当在其前放张隔离桌。(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对图片的理解,对材料中两位同学的做法加以评析。2017年11月9日“消防日”,某校展开消防灭火演练,七年级甲同学拿起灭火器面对风向,距火源5米开外,对准火焰顶部喷射,未能灭火;乙同学迅速打开消火栓灭火成功,快速收起消防水带恢复原状态。在最后演练点评中,这两位同学都受到批评。(4)该图片设计者是如何让人们能够更容易看懂图片所表达的意思?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2. (15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后面小题。秋雨打着人们的脸。一团团饱含雨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深秋,一望无际的森林里,树叶全落了。老榆树阴郁地站着,把满身皱纹藏在褐色的苔鲜下面。无情的秋天剥去了它们华丽的盛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头货台伸向森林。路基周围是蚂蚁一样密集的人群。讨厌的粘泥在靴子底下扑哧扑哧直响。路基两旁的人们狠劲地挖着土。铁器发出沉重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铿然作响。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装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离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头房的空架子,凄凉地立在那里。里面的东西,凡是撬得下、拆得开、砸得动的,早就被洗劫一空了。门窗成了张口的大洞;炉门成了黑窟窿。房顶也破烂不堪,好多地方露出了椽子。唯一没有遭劫的是四个房间里的水泥地面。每天夜里,四百个人就穿着里外湿透、溅满泥策的衣服躺在上面睡觉。大家在门口拧衣服,脏水一股股流下来。他们用最难听的话咒骂这恶劣的天气和遍地的泥泞。水泥地面上薄薄地铺了一层干草,他们紧挨着睡在上面,相互用体温取晚。衣服冒着气,但是从来没有干过。雨水渗过档窗洞的麻袋,滴落到地上。雨点像密集的裹弹敲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冷风不断从破门缝里吹进来。厨房是一座破旧的板栩。早晨大家在这里草草吃完茶点,就到工地上去。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汤和一磅半几乎跟煤一样黑的面包。城里能够供应的只有这些东西。(1)根据小说内容,说说铁路快修好时保尔出了什么事。 (2)联系原著的前后情节,说说筑路过程中保尔他们碰到了哪些困难。 (3)选文主要体现了原著哪一个艺术特色?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文题:那一天,阳光好温暖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6-1、6-2、6-3、6-4、6-5、6-6、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7-1、7-2、7-3、7-4、8-1、8-2、8-3、8-4、8-5、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7分)9-1、9-2、9-3、9-4、10-1、10-2、10-3、10-4、11-1、11-2、11-3、11-4、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2-1、12-2、12-3、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