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08664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了增强。B近日,气象台连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提醒人们要做好防灾应急工作。C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十分尽责,他们认真地解决并调查了居民所提出的问题。D调查表明,我国有近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是优秀的传统美德。2 . 对语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 )日出之所以美,是我们看到黎明的时候,唤起了生命里的某种感叹。从看到日出的过程里,我们感觉到蒸蒸日上的朝气,感觉到生命的活泼,感觉到从绝望黑夜进入到希望黎明的柳暗花明。我们看到的不是黎明,是自己的生命。我们把自己期待生命美好的渴望,投射在黎明上A文中“感觉”“活泼”都是动词,“看日出”是动宾短语。B“我们把自己期待生命的美好的渴望,投射在黎明上。”句中“投射”是做状语。C“我们看到的不是黎明,而是自己的生命。”一句是并列复句。D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唤起”改为“呼唤”二、字词书写3 .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铁如意,指挥倜(_)傥,一座皆惊呢。(2)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_)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3)水藻真绿,把终年贮(_)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4)经过一番整改,西湖水又恢复了往日的澄(_)清。(5)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o(_)亮地响。(6)泰戈尔说:“让我不要祈do(_)在险恶中得到庇护,但祈求能无畏地面对它们。”三、现代文阅读阅读往事依依一文的片段完成各题。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4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5 . 文中加点的“这种感情”所指的内容是什么?6 . “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句话中“凝注”一词可不可以换成“浮现”?为什么?7 . 为什么“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8 . “观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于漪老师就很善于观察细节,她写两位老师,一位抓住了“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位抓住了“注满情思的眼睛”。你的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描述。9 . 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两个因善于“怀疑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事例。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小题让生命在每一刻都能说出得体的语言很好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迟开的芬芳。我站在一个儿童摄影棚前等人。突然,一个小女孩儿把车骑到了我跟前,险些撞到我。我赶忙躲她,不想她竟追过来。我只好无奈地冲她笑了。她也冲我笑,一个仙子般的小姑娘。“阿姨,”她指着摄影棚外墙上足有两米高的巨幅照片对我说,“这是我,”我这才注意到,原来,这骑童车的女孩儿竞是那巨幅广告上的小模特!我看看照片,再看看身边的女孩儿,不住地夸说“漂亮”。女孩儿得意得不得了,头脑摇晃得像条欢快的小狗。此时,我不由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有一回,南怀瑾乘火车,身边坐了一个年轻人,捧着一本书入神地看。南怀瑾瞟了他手里的书,随口问了一句:“有那么好看吗?”年轻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说自己一直十分喜欢读这位作家的作品,南怀瑾说:“哦。那我回头也买一本来看看。”那本书的作者正是南怀瑾。我喜欢小女孩不依不饶追着我这个陌生的阿姨,邀宠般地告诉我说那墙上的照片就是她,她说破,是因为她透明;我也喜欢南怀瑾不曾道出自己就是那本“好书”的作者,他缄口,是因为他蕴藉。我不能接受女孩儿抛却一派天真,扮演大师的深沉;也不能接受大师抛却沉静内敛,扮演女孩儿的单纯。我愿意拟想,大师也曾拥有无饰无邪的童年,愿意将自己的美事、乐事、幸事张扬天下,不惧人讥,不怕人妒。就像花不会藏掖自己的芬芳,透明的心也不会藏掖自己的景致。那么没道理,那么没章法,反正就是让童车冲到你脚下,纠缠着你,迫着你唱赞美诗。这让你很便捷地就怀了一回旧,你生了锈的感觉在一颗开花的童心面前一下子生动起来,摇曳起来。我更愿意拟想,女孩儿将一步一步修行,直到学会对着岁月深处那个急煎煎向路人跋扈地炫耀自我的女童发出不屑的哂笑。南怀瑾大师特别看重生命的“庄严感”,庄严的生命必是摈弃浮华、拂去尘屑的。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然不会热衷于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人,才会那么黏,总是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的目光。行走人世间,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双善于撷取的手,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而在这两个故事的连接处,我愿意试着绣上自己细密的心思告诉自己,或许,这一边,正是我渐去渐远的昨日,那一边,恰是我愈行愈远的明朝。揽万物以为镜,窥见自我一息一变的心颜。不是所有的“可爱”都适宜窖藏,此时的口无遮拦,彼时可能变成了庸俗轻浅。风度,往往与一个人的自知度呈“正相关”。对一个个体生命而言,没有恒久不变的“一派天真”,也没有与生俱来的“沉静内敛”。自觉修行的生命,会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语言,不造作,不夸饰,不张扬,在熨帖中开出最美的花朵。10 . 第段画线句子“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1 . 分别写出第段两个加点词“这一刻”指代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12 . 结合语境,对第段中的画线句子进行赏析。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然不会热衷于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人,才会那么黏,总是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的目光。13 . 结合文意,选出信息提取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讲故事、谈看法,以小见大,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B选文以“说”为载体,“得体”为主旨,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C选文用词准确,语言非常生动形象,人物形象鲜明。D选文结构上水到渠成,由事入理,析理透彻,卒章显志。四、句子默写14 . 名句积累与运用(1)俱怀逸兴壮思飞,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_,_。(杜甫望岳)(3)_,_。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4)_,_。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5)_,_。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杜甫春夜喜雨)(7)_,_。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杜甫蜀相)五、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5 . 本文作者是_,他是_代的文学家。16 .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意思。(1)云归而岩穴暝(_)(2)佳木秀而繁阴(_)(3)伛偻提携(_)(4)觥筹交错(_)17 .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这句话来表示什么意思?18 . 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19 .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联系全文你能感受的什么?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恪尽职守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选自左忠毅公)(注释)史公:史可法明朝末年抗清英雄。风庐道:管理风阳府、庐州府的官。奉檄(x):奉上级的命令。更休:轮流休息。幄(w)幕:(军用的)帐幕。背倚之:指相互背靠着。番代:轮换。吾师:即左光斗。20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数月不就寝B择健卒/十人C或/劝以少休D吾/上恐负朝廷21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使(_)(2)或(_)22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2)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23 . 读了选文,说说史可法是个怎样的人。七、语言表达24 . 仿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4分)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八、作文25 . 请以“我最的一件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开心”“感动”“后悔”等;(2)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3、四、句子默写1、五、课内阅读1、六、课外阅读1、七、语言表达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